|
帮楼主打个广告:
转载:新编大藏全咒简介:
清朝乾隆皇帝生前谕旨编纂了两部佛教大典,分别为《乾隆大藏经》与《大藏全咒》。世人多知前者,而少知后者。
乾隆十三年,由庄亲王主持在全国精选通习梵音、谙晓满汉蒙藏文字音韵之人,将佛教大藏经中全部咒文依梵文原音重新翻译,并礼请国师章嘉呼图克图统一校正。
乾隆三十八年,历经二十五年时间,举全国之力,聚四海人才,终于编成这部八十卷《大藏全咒》,全称《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汇编佛藏451 部经中的10402咒。 《大藏全咒》不仅将汉文大藏经的全部密咒无不具备,且特别增加了藏文大藏经所特有的各种密咒,诚为修学密教之殊胜宝典。
乾隆年间《大藏全咒》仅少量印行,以供宫庭内室及皇家寺院。几百年来战火频仍,原本在世间基本佚失。中外人士重价寻访,亦只能发现残本,难获全书。现汉藏两地同仁共发大心,组成编委会,广泛搜集,重新编纂,以全本影印出版发行,实为佛门一大殊胜因缘。
《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现在改名为《新编大藏全咒》)初刊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章嘉呼图克图译校,满汉蒙藏文四体合璧本,经折装。正文半页八行,满、汉、蒙、藏文各两行,每行字数不均。版框25.4厘米×13厘米。
清高宗弘历下令编纂此书主要为规范《大藏经》中的咒语音韵。至清乾隆年间,《大藏经》已被翻译刊印成汉、蒙、西夏、契丹文等多种民族的文字,但历代汉文译经者一概不翻译其中的咒语,只是用与梵音接近的汉文字标注,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难以准确地标注梵文咒语的音韵,从而造成了汉文《大藏经》咒语与梵音差别越来越大的现象。于是高宗弘历命庄亲王允禄主持,与通梵文者一同将汉文《大藏经》中选录的所有咒语以《钦定同文韵统》为准详加考订,章嘉国师则以藏文音韵为准,并参照蒙文音韵等,一字一句地标注了满文对音字,遂编纂成满汉蒙藏文四体合璧大藏全咒,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刊印成册。
此书卷前附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满汉蒙藏四体《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序》、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体“御制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汉文“御制序”等三篇序文。全咒正文共八十卷,按《大藏经》诸经卷帙编次为序编排,每卷前附佛像图。此外还附有《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目录》八卷,《同文韵统》六卷、《御制满蒙藏合璧读咒法》一卷、《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璧阿礼嘎礼》一卷,总计九十六卷。
此书刊行后发给曾颁赐《大藏经》的京城或直省寺院各一部,从某种意义上说乾隆皇帝编纂此书的另一个目的是为用国文(满文)翻译《大藏经》做基础。
民国十八年(192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曾重印了此书,此称“涵芬楼本”。我们此次重印,以“涵芬楼本”为基础,为方便持诵起见,进行了重新排版,新标了页码;并在原目录上进行体现。做到了方便而不失本色。新编排的此书为八卷本,字大醒目、用纸精良、豪华精装,企望有助益于佛教咒语的使用与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