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咨询
课程
论坛
本版
帖子
相册
用户
註冊 · 登陸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註冊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
論壇
›
愛麗絲茶會
›
新手討論區
›
煊赫大梁城消失的原因
返回列表
查看:
1536
|
回复:
1
煊赫大梁城消失的原因
[复制链接]
洲盟乐园
洲盟乐园
当前离线
积分
877
狗仔卡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0:23:3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我喜欢李白的《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踏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侯嬴本是魏国国都大梁东门的门官,信陵君折节下交。当时秦军攻打赵国甚急,信陵君打算劫夺魏军去解邯郸之围。侯嬴把壮士朱亥推荐给他,并说:“我老了,不能随行,但我会估摸着在你到达的时候自杀以谢。”信陵君带同朱亥前往大将晋鄙军中,出示虎符(系由魏王宠妃如姬偷出)要求接管军队。晋鄙起疑,朱亥出袖中大铁锤击杀之。信陵君遂整军直趋邯郸,血战打退秦军。侯嬴也不负诺言,在大梁东门面向北方也就是邯郸的方向吻剑自杀。
没有这一战,恐怕秦国会提前四十年统一天下。秦国也因此怕了信陵君,以魏国的衰微,信陵君在世的几十年,秦军始终不敢来犯。这些故事众所周知,而当时人们的慷慨赴义,却是中国历史的绝唱。站在后世的角度,侯嬴既已推荐朱亥,就算报答了信陵君的折节下交,为何最后还要自杀?此正所谓“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那么国士是必须生死以之的,虽不能效命鞍前马后,却也有必要设身处地——既然信陵君舍命前行(预期成功的概率很低),侯嬴也便慨然陪死,这就叫以死相报。
下面我来讲讲大梁城。大家都知道大梁就是开封,但很久以来都无法找到大梁的遗址。后来考古精进,才在开封地层最下边把大梁城挖出来,而它上边依次是唐朝的汴州、宋朝的东京、明朝的开封等等,一层压一层,可见自古该城是屡建屡废,除了朝代更迭,更主要是黄河水患,层层淤积起来,今天的地貌早已不复战国的景观。
如果看一下战国地图,魏国的疆域形状相当奇特,西边在山西有一大块,东边在河南还有一大块,中间靠一条狭长地带连接。魏王的祖先是晋国大夫,其领地的基础本是不同时期分封的采邑,自然更可能东一块西一块;日后赵魏韩三家分晋,因此三国的领土也就呈犬牙交错之势,即便彼此交换一些土地好把国土弄得规整一点,但魏国国土的哑铃型却怎么也无法扭转。这是很差的战略态势,而把战略重心放在哪边也颇费踌躇。魏国的重心起先在山西,都城安邑也相当靠近秦国。经过三代图强,到魏惠王时期,公元前364年终于下决心迁都大梁。关于迁都原因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避开强秦,一说是为了更方便逐鹿中原。后一种说法大概更有道理,因为当时秦国尚未商鞅变法,魏国暂时还占有上风;而大梁地处天下中心,东西凑辐,南北通衢,迁都于此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野心。
遗憾的是魏国的强盛实在短暂,魏惠王在位的几十年,早期是诸侯公认的霸主,后期则东败于齐西败于秦,屡屡丧师失地,迅速沦为二流。我们都知道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孙膑便是佯攻大梁,吸引外出作战的魏军主力疲惫回援,终于在桂陵大败魏军。
大梁做了一百多年的魏国都城,意气风发不过十来年光景,其后多半要看别人脸色行事。好在地处交通要冲,物流交汇商旅凑辐,自有一番富庶繁华。而信陵君执政时期,礼贤下士,惠而爱民,又能以战略眼光不惜一切代价解去邯郸之围,却也赢得了强秦的尊重。信陵君既死,东方六国再无一人能有登高抗秦的号召力,则末日近矣。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围攻大梁,久攻不下,遂引河水灌城,三个月后城毁,魏国灭亡。八十多年后司马迁为写作《史记》,亦曾专程考察大梁城废墟,听当地故老讲述当年抗秦故事以及水淹大梁的惨状。
从此世上不再有大梁之名,亦不再有信陵君,不再有侯嬴,不再有国士。
收藏
0
分享
淘帖
0
支持
0
反對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沉默卡
喧囂卡
变色卡
搶沙發
安佐雅
安佐雅
当前离线
积分
40
狗仔卡
沙发
发表于 2013-6-20 15:25:10
|
只看该作者
你太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