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返回列表
查看: 16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秘學] 《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05:3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 超越对立面的世界

东方神秘主义告诉我们,他们体验到所有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基本统一体的表现。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宣称所有的事物都是等同的。他们承认事物的个性,但同时又认识到所有的差别和对立都是相对存在于包罗万象的统一体中。

对立面是抽象的概念,属于思想的领域,是相对的。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任何一个概念上时,我们就创造了它的对立面。老子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种神秘主义观念超越理性概念的领域,而在这种超越的同时,他认识到所有对立面的相对关系和两极关系。他认识到好和坏,快乐与痛苦,生和死都不是属于不同类的绝对经验,而是同一实在的两个方面,是同一整体的两个极端。所有对立面都是两极的、也就是统一的。这种认识是东方宗教传统中人们的最高目标。铃木大拙写过这样一段话:

佛教的基本思想就是超越对立面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通过理智的区别和感情的渲染而建立起来的;还要认识到没有区别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采取一种绝对的观念。
整个佛教教义,实际上也是整个东方神秘主义都考虑这种绝对的观念,这就是达到一个无念的世界,在那里所有对立面的统一就成为一种生动的经验。

所有的对立面都是两极的,亮和暗、胜和败、好和坏都只是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这种观念是东方生活方式的基本原理。因为所有的对立面都是相互依赖的,它们的冲突永远不会以一方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而总是表现为双方的相互作用。因此在东方,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是把追求善、消灭恶这种不可能做到的事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是能够在善和恶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的概念在对立面统一中是很重要的,是东方神秘主义者的经验。它永远不是静止的,而是两极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这一点在中国有关阴阳的说法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强调。

在生活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极性就是男性和女性。西方<敏感詞>里的传统是重男轻女。尽管知道每个男人和女人都是男女因素之间作用的产物,可是仍然有一种固定的秩序使男人起领导作用并具有许多特权。这种态度是过分强调人性的阳性或者说男性方面的结果。它代表着能动性和理性思维、竞争性、进攻性等等。而阴性,即女性则代表直觉、宗教、神秘主义、隐蔽的或精神方面的东西。它在我们重男的<敏感詞>里总是受到抑制。

在东方神秘主义中,女性的方式得到了发展,可以看到人性这两方面的统一。在许多东方的传统中,在意识的男性和女性方式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是沉思的主要目标,并且常常表现在作品和艺术中。在象岛印度神庙的宏伟的湿婆雕像就是三面神;右侧是男性的面部,表示刚强和意志。左侧是女性的面孔,安祥、可爱、富有魅力。而中间则是两者庄严的统一,是大神湿婆的头像,流露出平静而超脱的冷漠。就在这座庙里,湿婆还表现为半男半女的形象,他(她)的身体和面部象征着男性和女性动态的统一。

在坦吉克佛教中,男女的极性往往借助于性的符号来表示。直觉的智慧被看成是被动的女性的人性,爱和同情则被看成主动的男性的性质。而在领悟过程中两者的统一则表现为男神和女神欣喜若狂的拥抱。东方神秘主义断言这种男性和女性方式的统一只能在较高的意识层次上才能体验到,这是超越思维和语言的,在那里所有的对立面都表现为动态的统一。

我已经说过,在现代物理学中也达到了同样的层次。对亚原子世界的探索揭示了一种实在,它是超越语言和推理的。迄今为止被认为是对立的、无法相容的概念的统一是这种新实在最显著的特征。这些似乎不相容的概念并不是东方神秘主义所考虑的。但是它们在实在的非一般层次上的统一却和东方神秘主义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说现代物理学家能够洞察东方的某些核心教义,即通过把它们同自己领域的经验联系起来。有一小部分但数量正在增加的年轻物理学家,他们发现这是最有价值最富有刺激的逼近东方神秘主义的途径。

在亚原子的层次上可以找到现代物理学对立概念统一的例子。粒子既是可分的又是不可分的。物质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力和物质不过是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而已。这些例子都要在下一章进一步讨论。它们表明了,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得出的概念框架对于亚原子世界来讲是过于狭窄了。相对论对于描述这个世界是必不可少的。在相对论的框架中,经典概念通过进入更高的层次,即四维时空的层次而得到超越。空间和时间这两个概念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在相对论物理中却得到了统一。这种根本的统一是刚才提到的那些对立面统一的基础,就和神秘主义对立的经验的统一样,它发生在更高的层次,即更高维的领域。而且和神秘主义的体验一样,这是一种动态的统一。因为相对论时空的实在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实在。这里的物体就是过程。而所有的形式都是动态的模式。

在相对论物理学的四维世界里,力和物质是统一的,物质可以是不连续的粒子,或者是连续的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形象地看到这种统一。物理学家可以通过他们理论的数学描述到四维的时一空世界的经验,但是他们的视觉形象却局限于感觉的三维世界。我们的语言和思维是在这种三维世界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很难处理相对论物理学中的四维实在。

相反,东方的神秘主义似乎能够直接具体地体验高维的实在。在深刻的沉思状态,。他们可以超越日常生活的三维世界而体验到完全不同的实在,即所有的对立面都统一为有机的整体。当神秘主义者企图用言语表达这种经验时,他们就遇到了和物理学家企图解释相对论物理学中多维实体一样的困难。用高宾达喇嘛的话来讲:


更高维的体验是通过将意识中不同中心、不同层次的体验一体化而达到的。因此在三维意识的层次上和在逻辑系统中无法描述某些沉思的经验,这就对思维过程进一步加上了限制从而减少了表达的可能性。

相对论的四维世界并不是现代物理学中唯一的例子,说明看来完全对立无法相容的概念正是同一实在的不同方面。这种对立概念统一的最有名的例子大概要数原子物理学中的粒子与波的概念了。

物质在原子层次上具有两重性,它表现为粒子与波。在有些情况下,粒子性占主导地位,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则更象是波。这种两重性也可以通过光和<敏感詞>任何电磁波显示出来。例如,光是以量子或者光子的形式发射或被吸收的。但是当光的粒子在空间里传播时却表现为电场与磁场的振荡,它显示出波行为的所有特点。通常是把电子看成粒子。但是当一束电子通过狭窄的缝发生衍射时,却象是一束光。也就是说电子的行为也象是波。这种物质与幅射的两重性确实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由此引起了许多量子公案,它们导致了量子理论的阐述。波总是在空间里四下传播的,而粒子却意味着局限于很小的地方。这两幅图景是完全不同的。物理学家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这样的事实;物质是以看来互不相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粒子是波,波也是粒子。

看到这两幅图景,一个懒人可能贸然认为这种矛盾可以这样解决:空间里四下传播的波表示一个粒子以波的方式在运动。然而这种说法是对波的性质的误解。以波的方式运动的粒于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例如在水波中,在波传递时,水的粒子并不是沿着波运动,而是沿着圆周运动的。沿着波传递的并不是物质性的粒子,而是引起波现象的扰动。因此当我们在量子理论中谈到粒子也就是波时并不是在谈论粒子的轨迹。我们的意思就是波的形式作为一个整体是粒子的表现形式。这种行波的图象根本不同于传递的粒子。

在物理学中可以碰到许多不同的波动现象,不管哪一种都可以用同样的数学形式来描述。同样的数学形式可以描述一列光波、吉他弦的振动、声波或者水波。在量子理论中,也用这种形式来描述与粒于有关的波。但是这种波要抽象得多。它们与量子理论的统计性质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与原子现象只能用概率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事实有密切的联系。有关一个粒子几率的信息是包含在所谓的几率函数这个量之中,而这个量的数学形式则是波,也就是说类似于描述<敏感詞>类型波的形式。但是这种与粒于有关的波并不是真实的三维波,而是一种几率波。这是一种抽象的数学量,它与在不同位置发现这种粒子的几率有关并具有不同的性质。

引进几率波,从某种意义上讲解决了粒子同时为波的两难性。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对对立的概念,甚至是更基本的概念,这就是存在与不存在。这组对立面也是通过原子的实在而超越的。我们永远无法说原子的粒子在某处存在还是不存在。粒子作为一种几率模型具有在不同位置存在的倾向,从而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物理实在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因此我们无法用固定对立概念的术语来描述粒子的状态。这种粒子在确定的位置既不能说存在也
不能说不存在。它没有改变自己的位置但也不能说它保持静止。所改变的只是几率模型,也就是粒子在一定位置存在的倾向性。用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话来说:

例如,要是问我们电子的位置是否保持不变,我们回答不,要是问我们电子的位置是否随着时问而改变,我们问答不,要是问我们电子是否静止,我必须回答不,要是问我们电子是否在运动,我们也必须回答不
原子物理学家的实在也和东方神秘主义的实在一样超越了对立概念的狭隘框架。奥本海默的话就好象是《奥义书》下面这段话的回声;
它既动又不动
它既远又近
它完全在这之内,
它完全在这之外。

力和物质、粒子和波、运动和静止、存在和不存在,这些都是对立的或矛盾的概念,而在现代物理学中超越了它们。其中最基本的是最后一组概念。这是量子理论的特点,也是最难以接受的,是关于量子理论解释进一步讨论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超越存在与不存在这组概念也是东方神秘主义最迷人的方向之一。就和原于物理学一样,东方神秘主义也处理超越存在与不存在的实在,并且经常强调这个事实。马鸣认为,真如既不是存在。也不足不存在,既不是同时存在又不存在,也不是对这种同时存在又不存在的否定。

面临着这种超越对立概念的实在,物理学家和神秘主义者只好采取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思想并不是固定在经典逻辑的刚性框架上,而是使其观点保持着运动和变化。例如在原子物理学中就同时运用粒子和波的概念来描述物质。我们学会了如何摆弄这两幅图象,从一幅变换到另一幅再返回来,以对付原子的实在。而这也正是东方神秘主义者在解释他们关于超越对立面的体验时所采用的思想方法。用高宾达喇嘛的话来讲,东方的思维方式是围着沉思的对象绕圈子……一种多方面的,也就是多维的印象是通过来自不同观察点的简单印象经过超级组合而形成的。

为了看看我们如何在原子物理学的粒子图象和波的图象之间来回变换,让我们进一步考察一番波和粒子的概念。波是在时空中的一种振动方式。我们可以在某一时刻观察它,就会看到一种周期性的图形。这种图形的特点是有振幅A,即振动的强度,波长L,即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波上某一点的运动,我们就会看到一种振动,其特征是有确定的频率。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粒子的图象。按照经典的观念,它的运动状态可以用
速度和动能来描述,它在任何时候都有确定的位置。而在实际上是用动量来描述它的运动状态。

量子理论则把几率波的性质与粒子的相应性质联系起来。在确定位置的波的振幅与在该处找到粒子的几率有关。而关于粒子运动状态的信息则可以从波的波长和频率来得到。波长与粒子的动量成反比,波的频率则与粒子的能量成正比。
在我们的例子里,扩散的波无法告诉我们多少关于相应粒子位置的信息。但是我们通常处理的情形是,粒子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是已知的。例如在描述原子中的电子时,在各处发现粒子的几率仅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用一个图形来表示与局限在区域X之间的粒子相对应的波。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波包。这个图形告诉我们粒子是位于区域X内的某处,但是它并不能进一步告诉我们究竟在哪儿。对于区域内的每一点我们只知道粒子出现的几率。而波包的长度则表示粒于位置的不确定性。

这种波包的重要性质就是它没有确定的波长,也就是说在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波长扩展的量依赖于波包的长度,波包越短波长的扩展越厉害。这与量子理论无关而只是由波的性质得出来的。只有当我们把波长与粒子的动量联系起来时,量子理论才起作用。如果波包没有确定的长度,那么粒子也就没有确定的动量。这就是说,不仅有对应于波包长度的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而且有因为波长的扩展而引起的粒于动量的不确定性。这两种不确定性是相互联系的,因为波长的扩展依赖于波包的长度。

在一个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确定性之间关系的精确数学形式,是以海森伯测不准关系或者测不准原理来表达的。这意味着在亚原子世界里,我们永远无法同时精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我们对位置知道得越清楚,动量就越模糊,反之亦然。我们可以决定精确地测定两个量中任何一个量,但是对于另一个量只能一无所知。我们在前一章已经指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决不是因为测量技术的不完善。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测不准原理的唯一形式。<敏感詞>量之间也保持着类似的关系,例如一个原子事件的时间及有关的能量之间,只要我们不把波包的图象看成是在空间里的图形,而是看成在时间里的振动图形,就很容易说明这一点。当粒子通过特定的观察点时,在这一点波的图形的振动将从很小的振幅开始,不断增加,然后又减少,最后振动完全停止。它所需要的时间表示粒子通过我们观察点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可以说此过程是发生在这段时间间隔里,但是我们无法进一步加以确定了。振动图形所持续的时间,表明了事件时间的不确定性。

既然波包的空间图形没有确定的波长,那么相应的时间上的振动图形也没有确定的频率。频率的增加依赖于振动图形所持续的时间。因此量子力学就把波的振动频率和粒子的能量联系起来了,而图形频率的增加就意味着能量的不确定性。所以事件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与能量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与动量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测不准原理的根本重要性在于,它说明了我们的经典概念采用精确数学形式的局限性。正如前面说过的那样,亚原子世界表现为统一整体的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网络。我们的经典概念是从我们通常的宏观世界得到的,并不适合于描述亚原子世界。

为了更好地理解每一组经典概念之间的关系,玻尔引进了互补性的概念。他把粒子图象与波的图象看成是同一实体的互补性描述,其中每一种都只是部分地正确并有有限的应用范围。要对原子实在作出充分的描述,每一种图象都是需要的,但是应用范围都受到测不准原理的限制。

这种互补性的概念已经成了物理学家思索世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玻尔常常主张,很可能在物理学领域之外这也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实际上,互补性的概念在2500年以前就已经被证明是极其有用的。它在中国思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圣贤用阴和阳来表示对立面的互补性,并且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所有自然现象和人类情况的本质。

玻尔充分认识到他的互补性概念与中国思想之间的平行性。当他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他对量子理论的解释早已精细周到。古代中国关于对立两极的概念使他深受震惊,从此以后他对东方文化一直保持着兴趣。为了感谢玻尔的科学成就和他对于丹麦文化生活的重要贡献他被封为爵士,当他必须选择一种盾形纹章的主要花纹时,他就选中了中国的太极图来表示阴阳的互补关系。同时还加上了对立即互补的铭文。波尔承认,在古代东方智慧与现代西方科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协调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