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丧葬”礼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9:5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池民间,孝道根深蒂固,经久不衰,后辈对长者的丧葬、悼念竭尽全力,极为隆重。

    备棺  一般年岁较大的老人,子孙都要提前为其准备好寿棺。棺料以柏木为上,松、桐、杨木次之。早年棺木多为纯色,现有漆红色、黑色者且雕花刻字。寿棺做成后,要宴请亲朋好友,收受贺礼。晚辈要给老人磕头,给木匠磕头、送花红,俗称“扫木”或“贺材”。

    穿衣  老人临咽气时,儿女要给其穿好寿衣,扶坐在矮凳或炕桌上,待绝气后在口内放一枚穿线的银钱,称“禁口钱”,即死者面见阎王的第一份礼物。寿衣一般为单数,7至9件不等,上衣有贴身衬衫、棉袄、罩衫、大衣等,下身有衬裤、棉裤、罩裤等。

    停床  老人咽气时,要烧一只纸扎的彩马,称“接气马”,绝气后,头要朝门仰卧,身下铺设与死者享年同数的谷草,称“岁数草”。亡者脸盖白纸,脚绊红绳,身旁拴一只公鸡,称“守丧鸡”。人死亡时,忌身边无人,忌直接死在炕上,否则为“背冷炕”,被视为下场不好。

    报丧  待遗体停好后,主家派人或孝子专程告诉死者舅家或娘家,然后派人分别通知<敏感詞>亲友。孝子到亲戚家报丧,要跪在大门外,隔墙告知,不能直接进门。<敏感詞>报丧者无此规矩。

    戴孝  从人死亡之日起,五服以内子孙辈均要披麻戴孝。亲生儿女和长孙要穿孝袍、系麻绳、戴拉孝,以白布漫鞋面,手执“哭丧棒”(上方下圆,齐心间高低的杨木或柳木棒制成),谓重孝。<敏感詞>亲属有的穿孝衫、戴孝帽,有的只戴孝帽。在为亡者“攒三”之后,次要亲戚均可换孝(脱下孝服),女儿可在周年后换孝,儿子与儿媳则必须在三年后方可除孝。

  入殓  人殓即移尸人棺。人亡故之后,一般在第二天入殓,身下铺红色绸布或棉布做成的褥子,脸面盖白纸,头下垫枕头(内装少量锯末).周围用锯末包填实,以防抬棺时尸身移动。亡尸忌见天日,如隔屋人殓,尸身出门时,上面须有遮盖物。人殓后,停人灵堂,忌猫、狗进入。

    设灵堂  人亡后当日或第二日即请匠工做纸活,设帐幔,供香案。帐内置灵牌、摆供品。灵堂两边悬挂挽联,周围摆放纸人纸马、童男童女、金斗银斗。灵牌前燃香火,点灯烛,摆冥钱、冥纸,供献馍、献饭、献果、献碟。桌下放置烧化纸钱的瓦盆或土盆。     

    出讣告  以亡者全体子孙名义将其死亡日期用大字书写,贴在木板上置于门外,意为告丧,同时也显示亡者子孙的阵容。

    出纸  请阴阳先生用白纸凿刻银钱图案,用绳子吊上高杆,悬垂而挂,谓出纸,可代替“出讣告”。

    凭吊  同族男女及亲朋好友前来灵堂吊唁,焚纸点香,以寄哀悼之情,称“烧纸”或“奠纸”。现除烧纸、燃香外,还要敬献挽联、挽帐、匾额、花圈等。

    看茔地  人亡故后请阴阳先生选择墓地,为“看茔地”。当地人有“子孙出在坟里”的说法,所以对茔地的选取上非常讲究,多择向阳、利水,特别是风水好的地方为茔地。墓后要靠得实,墓前要有对应物,周围环境要好,或有绿水缠绕,或有青山环抱等。一旦选定理想的茔地,则可延续多代,逐渐形成庞大的祖茔。

    打墓  均请邻里帮忙,或打土墓,或修砖墓。土墓墓穴一般宽1.2米,长2.5米,深3米。墓窑一般长约2.6米,高1.2米,宽L 2米。

  出丧及下葬  下葬时辰由阴阳先生决定,多在卯时,即5~7时。亲友抬棺出门,孝子在前拉纤恸哭,由长子或长孙执“引魂杆”,在棺前号哭徐行。另有两人,一人提灯,一人提纸钱,边走边撒,名曰“丢买路钱”。沿途经过桥梁庙宇,要燃纸焚香,过官宾事还要行文祷告。途经民居时,主家均要在门前煨火送行,实为避驱晦气,以防鬼魂入户。

    送葬队伍到达墓地后,阴阳先生拿出罗盘,测准方位,称“坐字”。所谓“坐字”,即下葬前根据亡者生辰八字及亡故时辰,查对一本叫《三吉》  (永吉、象吉、协吉)的阴阳典籍,结合当地自然环境(风水),选取八卦中壬、子、癸、丑、艮、寅、  甲、卯、乙、辰、巽、  巳、丙、午、丁、未、坤、  申、庚、酉、辛、戌、乾、亥等24字中一个吉利之字坐之,如24字全不吉利(即山不利,约占1%),则不可立即下葬,须另选地方暂厝起来,待“山利”后再埋。如山利,坐字之后,再将棺材用绳索缓慢吊人墓坑,并由长子背棺材头,将其在绳索落地前放在阴阳所坐之字上,然后揭去棺盖,置于棺材一侧(只有柏木棺材可不揭棺盖,当地人认为一般木材容易腐朽压着尸身),点亮墓窑灯,孝子及阴阳先生撤离墓窑。向墓坑中填土是整个葬礼中最悲痛的时刻,孝子们号啕痛哭,唢呐呜咽奏鸣,鞭炮噼啪作响,一般亲朋都会掉泪。填坑时,一孝子留在坑中,用土块封堵墓窑口,并用双脚轮换踏实虚土。墓坑填平后,再堆墓冢,将哭丧棒插在冢尾。哭丧棒与孝子数相等。第一排为子辈,第二排为孙辈,以此类推插棒。路人观看哭丧棒,便知亡者有几辈子孙,及各辈之人数。下葬后,坟后用土墼垒成小屋状,将纸活连同守灵铺草一起在坟旁焚化,子孙恸哭哀悼。葬礼毕后,来人从原路返回,接受主家招待。子女一连7夜或49夜都要在坟头点灯。    领羊  新丧、三年或迁坟时,本家及女婿、外甥等亲戚牵一只或数只羯羊置于灵前,一个个分别以水淋湿羊头、羊背,由一人或数人说出亡者生前未尽之心愿,如羊抖动全身湿毛,水花四溅,则说明死者心愿已了,“领羊”成功。经反复淋水,也有极个别不“领”之羊,只好作罢。  “领羊”后,众孝子叩头恸哭,表达哀悼之情。凡给亡灵“领”过的羊,一般不再豢养,或卖或宰杀作为供饭孝子不得食用此羊之肉。    攒三  新丧者埋葬后第三天,孝子来到坟前烧纸焚钱。每人向坟冢攒三锨土,将锨放在地上(忌直接将锨递给另一人),围绕坟冢走一圈,称“攒三”。攒三时,换服的孝子脱下孝衣、孝帽,在火上燎一燎,并撕下一小块孝布烧掉,孝衣布便可作他用。

    烧七  烧七即“过七”,从老人死亡之日算起,每七天作一个祭奠的日期,称作“烧七”。第一个七天叫“头七”,第二个七天叫“二七”,以此类推,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后一天称为“尽七”。烧七时,孝子们要到墓前焚烧冥纸冥钱,恸哭一场,以示哀悼。此为小祭。

    百期  死者亡故后100天,孝子要上坟烧化冥纸冥钱,或将死者亡灵请回家中祭奠。此亦为小祭,也称“百日”。

    周年  周年分头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头周年、二周年皆为小祭,只是头周年规模稍大一些,但均只限于本家和出嫁的女儿等极近的亲属之间。届时,主家将亡灵请回家中,设立灵位,焚化纸钱,以表纪念。三周年最为隆重,一般都要过大事,搭设祭棚,请鼓乐手、阴阳班子打醮念经、呈献纸活、花圈等。旧时,家中有长者亡故时,子孙三年内不准身着彩衣,不行娱乐,不能酗酒,不许欢笑,表示有重孝在身,待三年孝满后方可恢复正常。现时,除三年内本家不贴红对联外,<敏感詞>多不甚讲究。

    打醮  华池民间老年人亡故或三周年时,多有打醮习俗。据说。打醮能帮助亡魂消除生前罪孽,早升仙界,又可使本土安宁,合家康泰。凡打醮.必请两班人马,即阴阳班子和响手(鼓乐手)班子,较隆重的还要请两名先生。

    醮事活动的主角是阴阳班子,其成员大多5人左右,有身穿法衣、戴法帽、手持笏板的法官,有摇动铃铛主念经的教头,有身兼数职的司鼓、司锣、司铰、司钹、司笛者。若遇新丧,阴阳先生先看茔地,安排人员及时打墓,以便按时埋人,接着,一边做纸活(也有买现成纸活的),一边设坛起醮做法事。当地纸活主要有七星件、大团院等形式,有纸人、纸马、猪、羊、鹿、鹤、瑶楼、牌楼、大门、上房、厢房、天棚、墙子等式样,从七八件到数十件、上百件不等。打醮的程序相当烦琐,包括寨路、挂符咒、设神位、展像牌、清坛、扬幡、敬表、出榜、铺经、请神、迎供、泼散和早、午、晚诵经及设狱场、破狱、招亡魂、肃坛、送神、倒幡、谢土安神等等,一般3—7天。

    当地阴阳先生通常所念经文有《解罪消愆皇经》、《消劫救世真经》、《佛说三藏经》、《大乘经》、《亡灵赞》、《十王真君宝经》等经、赞、偈、诰、咒等近百卷,数十万字,其内容大多劝善。最能体现道家“空”、  “无”思想的经文当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打醮时所请响手班子,最少两人,多者可达七八人,有唢呐、祭呐、长号、二胡、鼓、锣、铰、钹等。阴陌每念一道经,每行一次文,响手班子必有一段吹打,相互配合,紧凑热烈。念念唱唱,吹吹打打,既是民俗,又具娱乐色彩,尤其是主祭的当夜,主角由阴阳班子转移到响手班子,其场面十分壮观。孝子及所有亲眷、晚辈通通跪于祭棚前的院中,唢呐手一边吹奏,一边在人的空隙间来回穿梭,俗称“游逝”。其间有人还横一条板凳或垒两条长凳,让唢呐手于吹奏间从上跃过,以增加祭奠的气氛,主家要送上一定数量的赏钱。孝子轮流进入祭棚行文叩祭,响手班子变换曲调吹奏,往往通宵达旦。村子里的人多来看热闹,主要为欣赏响手班子演奏的优美曲牌。当地打醮最常用的曲牌有《祭灵》、《吊孝》、《辞朝》、《皈依》、《抱灵牌》、《哭长城》、《终南山》、《柳生芽》、《柳青娘》、《山坡羊》、《三起三落》、《雁落沙滩》等,其曲调如泣如诉、忧忧怨怨、凄凄哀哀,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其中《雁落沙滩》最为脍炙人口,各地均有吹奏,但曲调不尽相同。    “先生”是官宾事的主角,最受人尊重。过普通事一般请两名先生,一人担任“通官”,一人担任“引官”,主要任务是撰文和行文。不请先生时,其任务由阴阳承担。早年行文均有固定程式,如子女祭父文、祭母文,多讲父亲的一生辛苦,讲母亲十月怀胎的艰难。曾孙祭太爷则用诙谐风趣的耍笑语调行文,于白事中制造喜庆气氛。由于是通行文,故不涉及亡者个人的经历。如今先生行文,除沿用以往起承转合的格式之外,多以亡者生前事迹及家族有关历史为素材,用韵文编写祭文,切合实际,有启迪和教化作用。    附:《XXX祭父文》

    维公元二OOO年岁在庚辰古十月望日,次子XX谨以香帛酒醴,  刚烈柔毛,肴馔庶馐之仪,致祭于父亲老大人之灵位前日:

    呜呼!吾父大限,  一疾归仙。次子XX,  叩拜柩前。父灵有知,细听儿言:

    盖闻孝为百行之首,  以孝为先,如树木之发达,必先固其根本,而后枝繁叶茂,花开果结,绵延不绝;如水流之长远,必浚其源泉,而后川流不息,东归大海。古言之道:天留日月,佛留经卷,草留根苗,人留子孙,理之皆然。父育儿孙,  一世劳艰。儿怀父德,终生感念。教诲之言,铭记心间。叹天地之悠悠,  日月之更替,星辰之变幻,云蒸霞蔚,  润物泉出,  沧桑轮回,周而复始,  无穷无尽。唯父仙逝,一去不返!再听教诲,永不能焉。追念父恩,万语千言。临文涕泣,泪湿重衫。    民国三年,父降人间。家大口众,七兄在先。祖叔几人,苦种薄田。养家糊口,倒也安然。光阴如箭,  日月梭穿。一十五年,晃如瞬间。一九二九,大难之年。政府昏暗,世道紊乱。土匪陶三,恶贯盈满。抢劫杀戮,惨绝人寰。  匪众三百,豺狼一般。X家堡子,终被攻陷。祖父坠崖,腰椎摔残,瘫痪扑地,命丧刀尖。二叔年盛,奋力逃窜。健步如飞,  已上高山。土匪残暴,乱枪围歼。英年壮汉,饮弹蒙难。  X氏一门,  四命归天。土匪绑票,拷要银元。举家悲愤,含恨忍冤。  当田卖地,家产耗干。八百响元,赎人回还。吾父年幼,亲历劫难。侥幸保全,心惊胆寒。身经磨难,倍增识见。  X门老户,古风流传。世世代代,为人和谦。父受祖训,勤劳节俭。二十四岁,又逢灾难。伯父早逝,祖母康健。弟兄四人,父列其三。两兄一弟,寡嫂侄男。一十六口,谁来经管?危难之际,父挑重担。合家众口,要吃要穿。里里外外,事事琐繁。耕种收碾,务必周全。钱财经营,不得缺短。吾父为人,襟怀广宽。弟兄妯娌,无有厚偏。发奋创业,精打细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殚精竭虑,苦苦熬煎。合家老小,无不欢颜。斗转星移,光阴荏苒。  国民政府,气息奄奄。  四七年间,风云突变。西北战役,就在家园。父任乡长,鼎力支前。组织民兵,放哨查盘。搜集情报,信息频传。征兵纳粮,事事争先。变工生产,年年发展。入党为国,无私奉献。拈香弟兄,培福在先。言传身教,父受其染。高风亮节,为人称赞。革命胜利,解甲归田。为国分忧,率先垂范。一心务农,兴建家园。名利不贪,便宜不占。与世无争,  与人为善。夫妻和睦,子孙繁衍。治家有方,克勤克俭。六O年间,  国家大难。亿万斯民,啼饥号寒。吾父英明,早作打算。  多种经营,小有积攒。虽遇困难,却无大险。妻子儿女,少受饥寒。数十年间,风云变幻。遇事不惊,方寸不乱。文革武斗,彼此相残。左派右派,互相攻讦。斗人害己,全国大乱。吾父心明,决不与参。平安度日,处之泰然。唯教子孙,从不间断。言教身教,  日日为先。供我读书,将心操烂。读书有成,父心喜欢。步入政界,父又心担。每每返家,苦口良言。为人处事,公正洁廉。不谋私利,不贪不占。光明磊落,  忠心一片。儿念父训,铭刻心间。为官一任,干事一番。为民解难,  实事实办。虚名不图,假事不干。一步一印,才到今天。    老父啊老父,你缓行一步,再看儿一眼,儿孙为你把光添。

    呜呼!吾父大限,一疾升仙,再难相见!人生莫过两宗怨,  生离死别揪心肝。

    时值冬月,松林寒涛,月夜断肠,瑟瑟悲风,莽莽荒原,土厚水深,父恩如山。天地之气,钟之于人,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为忠为义,凛然正气,铮铮铁骨,肝脑涂地,无悔无怨!

    呜呼哀哉,伏兮尚飨!

    点主  点主仪式十分繁琐,一般在死者亡故三周年时进行。所过之白事规模很大,称“官宾事”。主家至少要聘请3位知识分子担任“先生”。其中最具名望的一位老先生担任点主官,也称“题主官”。另2位或4位担任“通官”和“引官”。点主之前将亡者“神位”供于祭棚,神位牌上以毛笔正楷书写“国恩待赠故显考X翁讳XX老大人之神位”。若为女性,则书“国恩待赠故显妣X母XX氏老孺人之神位”。同时,在祖影的一定位置(按辈分次序排列),写上亡者名字,下书神主二字,但神字右旁一竖,主字上面一点均暂不书写,留待传神、点主时再写。    点主开始,经鼓乐手三吹三打,孝子三次叩头,并献上礼物(一般为香烟、白酒及少量现金),才能将先生们请出住所。孝子面向先生<敏感詞>,每退三步叩拜一次。先生头戴礼帽,身穿长袍,以极缓慢的步伐,徐徐走向点主处。

    点主期间,有一位口才干练之人充当“抱鼓的”,项戴马铃,手持小鼓.前后跑动,铃铛响个不停,手击小鼓,说一些诙谐风趣的四六句子,并通报先生、点主官行进的位置,前两次均报一处遥远的知名村镇,引人发笑,后一次则实报。在“抱鼓的”来回跑动中,鼓乐手及孝子又回过头来,再次经过三吹三打,将点主官请出住所,走向点主处。

    通官和引官到达点主处,即按点主程序喝礼,樟服子(三年期孝子)、众孝眷等立即依令行事,引官接着喝礼:  “众孝眷侧跪。”通官:  “点主官就位。”此后,随着通官、引官抑扬顿挫的喝礼声,在孝子的频频跪拜中,捧图(孝子从执事人手中接过祖影双手捧起)、接图、落图、正图、启图(执事人将祖影从孝子手中接过,落于案上,摆正,打开)、秉朱笔、去壳(点主官拿起毛笔,脱下笔帽)、引线、传气(执事人将一根红线一头连接祭棚中亡者神位,一头按在祖影亡者名讳之下;另一位执事人怀抱公鸡,掰开鸡嘴,噙住红线中段,用手轻拍鸡背,公鸡发出叫声,表示两头神气已传通)、举笔、挥毫、含口、受生气(点主官举起毛笔,在嘴边润一下,再哈一口气)、濡红(点主官用毛笔蘸取猩红颜料)、刺血(执事人用针将长子中指刺破取一滴血)、濡血(点主官用毛笔蘸取长子中指血)、传神、点主(点主官用饱蘸猩红与长子血的毛笔将祖影上亡者名字下“神”字一竖,“主”字一点写全)、弃笔(点主官将毛笔高高抛出,众人争抢此笔,以为吉利)、合图、封图等庄严隆重的程序最后在“孝子顶图退位”的喝礼声中,点主仪式结束。

    火葬  本地早在先秦时代就有火葬的习俗,后渐废,概以土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