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20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9:5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肝—胆病辩证:

肝血虚——肝血不足,所系筋、窍、脉络等组织器官失其濡养。
病因:
1、脾胃虚弱,化源不足。
2、肾精亏损,不能化血。
3、失血过多。
4、久病耗伤肝血。
症状:
1、面白无华,眩晕耳鸣,鸣声如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
2、视力减退,或夜间视物不清(血不濡目)。
3、爪甲不荣(血不养筋)。
4、肢麻,震颤,经脉拘急,肌肉膶动(血虚生风)。
5、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血海空虚,冲任失养)。
6、舌质淡,脉细(血虚)。
治法:
补血养肝。

肝阴虚——肝阴不足,经脉失养,虚热内扰。
病因:
1、肝郁化火伤阴。
2、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3、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症状:
1、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
2、面部烘热(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3、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虚热内扰)。
4、胁肋隐痛(肝络失柔)。
5、手足蠕动(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6、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肝阴亏虚,阴虚内热)。
治法:
滋阴柔肝。

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不畅。
病因:
1、情志不遂,郁怒伤肝。
2、<敏感詞>病邪侵扰引起肝失疏泄。
症状:
1、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肝失疏泄条达,不能调畅气机,调节情志)。
2、胸胁、乳房、少腹等肝经循行部位胀痛或窜痛(肝气郁结,经气不利)。
3、胸闷善太息(气机郁滞不畅)。
4、月经不调或行经腹痛,甚或闭经(气滞血瘀,冲任失调)。
5、梅核气(气郁生痰,痰气搏结于咽部)。
6、瘿瘤(痰气积聚于颈部)。
7、乳房肿块(痰气郁结于乳房)。
8、腹部痞块,时聚时散(气聚成瘕)。
9、胁下癥块(气滞血瘀)。
10、弦脉(肝病)。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消痰;理气消瘿;活血软坚。

肝火上炎——肝经实火炽盛,气火上逆。
病因:
1、肝气郁结,郁久化火。
2、火热之邪内侵。
症状:
1、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火循经上炎,气血上涌)。
2、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胆经循行耳中,肝热移胆,循经上冲)。
3、耳内肿痛,甚则化脓(热蒸耳道)。
4、胁肋灼痛(火灼肝经)。
5、烦躁易怒(肝失条达)。
6、失眠或恶梦纷纭(火扰心神)。
7、吐血、衄血(气火上逆,迫血妄行)。
8、口苦(胆气上逆)。
9、口干、便秘、尿黄(热盛伤津)。
10、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火炽盛)。
治法:
清肝泻火。

肝阳上亢——肝肾阴虚不能制阳,以致肝阳亢扰于上,下虚上实。
病因:
1、肾阴亏虚,水不涵木。
2、肝郁化火,内耗肝阴。
症状:
1、眩晕耳鸣,头痛而胀,面红目赤(肝阳升动太过,气血上冲)。
2、急躁易怒(肝性失柔)。
3、失眠多梦(扰乱心神)。
3、腰膝酸软(肝肾阴亏,筋骨失养)。
4、头重脚轻,行走不稳(阴亏阳亢,下虚上盛)。
5、舌红,弦脉有力(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治法:
滋阴平肝潜阳。

肝风内动。
肝阳化风——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抗逆无制而风动。
病因:
素有肝阳上亢史。
症状:
1、眩晕欲仆,头痛而摇(肝阳化风,冲逆于上,气血上涌)。
2、肢麻项强,手足震颤(风动筋挛)。
3、语言謇涩(风阳窜扰舌本)。
4、步履不正(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
5、舌红,脉弦细(肝肾阴虚)。
——中风先兆症状。
6、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不语(风阳暴升,气血逆乱,风痰窜扰,蒙蔽清窍)。
——中风症状。
治法:
育阴平肝息风。
热极生风——热邪亢盛,燔灼肝经,筋脉失养而引动肝风。
病因:
温热病程中常见之高热抽搐。
症状:
1、高热(邪热蒸腾)。
2、燥扰如狂,重则神智昏糊(热陷心包,心神被扰)。
3、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热灼肝经,耗伤津液,筋脉失养)。
4、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肝经热盛)。
治法:
清热息风开窍。
阴虚风动——阴液亏虚,筋脉失养,引动肝风。
病因:
1、热病后期。
2、内伤久病,阴液耗伤。
症状:
手足蠕动;午后潮热,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详见“肝阴虚”。
血虚生风——肝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病因:
1、久病血虚。
2、急慢性出血过多。
症状:
手足震颤;肢麻肉膶;面色萎黄,舌淡脉细。
详见“肝血虚”。

寒滞肝脉——寒邪凝滞肝经,阻遏气机,气血运行不畅。
病因:
外感寒邪。
症状:
1、少腹冷痛,牵及阴器,常见少腹睾丸坠胀冷痛,阴囊或外阴冷缩引痛,甚或巅顶冷痛(外感寒邪,阳气困遏于肝脉循行部位,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注:肝经绕阴器,抵少腹,布两胁,上至巅顶。
2、疼痛遇寒加剧,得温稍减(寒则气血凝涩,温则气血流通)。
3、形寒肢冷(寒邪困遏阳气,形体失于温煦)。
4、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寒滞肝脉,阴寒内盛)。
治法:
暖肝散寒。

肝胆湿热——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常。
病因:
1、外感湿热之邪,郁而不达。
2、偏嗜肥甘厚味,湿热内生。
3、脾运失健,湿浊内生,郁而化热。
症状:
1、右胁肋部胀痛且有灼热感(气滞热郁)。
2、右胁下痞块,按之疼痛不舒(气滞血瘀)。
3、厌食腹胀(肝气犯脾,胆胃不和,受纳运化失职)。
4、泛恶欲吐(胃气上逆)。
5、口苦(胆气上逆)。
6、大便稀溏(湿热内蕴,湿偏重);大便干结(热偏重)。
7、小便短赤(湿热下注膀胱)。
8、寒热往来(邪居少阳,正邪相争)。
9、黄疸色鲜(湿热郁蒸,胆汁外溢);
10、阴部湿疹,瘙痒难忍,妇女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肝经湿热下注,浸淫阴部)。
11、睾丸肿胀热痛(湿热郁蒸睾丸,络脉气血壅滞)。
12、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湿热内蕴肝胆)。
治法:
清泄湿热,疏肝利胆。

胆郁痰扰——胆失疏泄,痰热内扰。
病因:
情志郁结,胆失疏泄,气机郁滞,生痰化火,痰火内扰。
症状:
1、惊悸、胆怯(痰热内扰,胆气不宁)。
2、烦躁失眠(心神不宁)。
3、头晕目眩,耳鸣(痰热循经上扰头目)。
4、胸闷胁胀(胆气郁滞,经脉不利)。
5、泛呕欲吐(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6、口苦(胆热上蒸)。
7、苔黄腻,脉弦滑(痰热内盛)。
治法:
清化痰热,和胃降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20:06:25 | 只看该作者

相关精油

唇形科:
Peppermint/ Mentha piperita
味辛,性凉。归肺,肝经。
疏风散热,解毒散结。主治风热感冒,目赤,咽痛,痄腮。

伞形花科:
Fennel, Sweet/ Foeniculum vulgare
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
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阴虚火旺者禁用。

橄榄科:
Frankincense/ Boswellia carterii
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主治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淤痛,痈疽肿毒,肠痈,创溃不敛。
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禁用。

Myrrh/ Commiphora myrrha
味苦,性平,归心、肝、脾经。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微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
胃弱者慎用,孕妇及虚证无瘀者禁用。

木樨科:
Jasmine/ Jasminum grandiflorum
味微苦,性平。归肝经。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脘腹作痛,下痢腹痛。

胡椒科:
Pepper, Black/ Piper nigrum
味辛,性热。归胃、大肠、肝经。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止泻,开胃,解毒。主治胃寒疼痛,呕吐,受寒泄泻,食欲不振,中鱼蟹毒。
热病及阴虚有火者禁用,孕妇慎用。

安息香科:
Benzoin/ Styrax benzoin
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
开窍提神,豁痰辟秽,行气活血,止痛。主治中风痰厥,惊痫昏迷,产后血晕,心腹疼痛,风痹肢节痛。
阴虚火旺者慎用。

桃金娘科:
Eucalyptus (Blue gum)/ Eucalyptus globules
味辛、苦,性寒。归肺、胃、脾、肝经。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理气,杀虫止痒。主治感冒,高热头痛,肺热喘咳,百日咳,脘腹胀痛,腹泻,痢疾,钩、丝虫病,疟疾,风湿痛,痈疮肿毒,湿疹,疥癣,烧烫伤,外伤出血。
内服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及患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

Eucalyptus (Lemon scented)/ Eucalyptus citriodora
味辛、苦,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散风除湿,健胃止痛,解毒止痒。主治风寒感冒,风湿骨痛,胃气痛,食积,痧胀吐泻,痢疾,哮喘,疟疾,疮疖,风疹,湿疹,顽癣,水火烫伤,炮弹伤。

Cajeput/ Melaleuca leucadendron
味辛,性平。归肝、胃、心经。
祛风通络,理气止血,杀虫。主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脘腹胀痛,牙痛,头痛,疝气痛,跌打肿痛,疥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2-16 11:12:01 | 只看该作者
fungus279f 好东西哇~~~·谢谢马马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2-16 11:54:29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是肝血虚!!难怪这两天抱绿东陵睡觉皮肤好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