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61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晋玄学史》余敦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4 16:56: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書籍上傳
封面:
簡介: 以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佛玄合流四个主题为框架,以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裴頠、鸠摩罗什等重要人物为线索,结合动荡时代的政治背景与哲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潮的兴衰消长,做出了系统宏阔、考论精微的论述。
围绕着自然与名教、崇有与贵无、言意之辨等诸多论题,成功再现了这一时期本土与外来思潮融会激荡、蓬勃发展的精神状貌。

作者简介:余敦康,湖北汉阳人,1930年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易学今昔》、《内圣外王的贯通》、《中国哲学论集》、《宗教·哲学·伦理》等。
語言: 中文
格式: rar
作者: 余敦康
目錄: 目录
魏晋玄学与儒道会通(代序)

第一部分
正始玄学:何晏、王弼的贵无论玄学
第一章 魏晋玄学的产生
一、 什么是汉魏之际的时代课题
二、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
三、 汉魏之际的思想演变
第二章 何晏、王弼的生平与著作
一、 何晏的生平与著作
二、 王弼的生平与著作
第三章 何晏的玄学思想
一、 本体论思想的确立
二、 对本体与现象相互联结的探索
三、 何晏玄学思想的缺陷
第四章 王弼的解释学
一、 中国哲学对理解的探索
二、 王弼解释学的基本思想
三、 《老子指略》
四、 《周易略例》
第五章 王弼的《老子注》
一、 《老子注》的整体观
二、 整体观的几个逻辑支点
三、 《老子注》的思维模式
四、 《老子注》的内圣外王之道
第六章 王弼的《周易注》
一、 《周易注》的社会整体观
二、 卦义与爻义——客观形势与主体行为
三、 政治秩序与政治伦理
四、 《周易注》的谋略思想
第七章 王弼的《论语释疑》
第八章 王弼的玄学体系

第二部分
竹林玄学:阮籍、嵇康的自然论玄学
第九章 阮籍、嵇康的自然论玄学
一、 阮籍、嵇康玄学思想的演变
二、 自我意识与精神境界
三、 阮籍、嵇康在玄学中的地位

第三部分
西晋玄学:裴的崇有论玄学与郭象的独化论玄学
第十章 裴的崇有论玄学
一、 裴思想的玄学特征
二、 《崇有论》的基本思想
三、 裴在玄学中的地位
第十一章 郭象的独化论玄学
一、 郭象的时代与玄学的主题
二、 独化论的玄学体系
三、 郭象在玄学中的地位
第十二章 从《庄子》到郭象《庄子注》
一、 庄子的“迹”与“所以迹”
二、 庄学的沉寂与复兴
三、 郭象的《庄子注》
第十三章 关于《庄子》郭象序的真伪问题

第四部分
东晋佛玄合流思潮
第十四章 六家七宗
一、 两晋之际般若学的兴起和学派的分化
二、 本无宗
三、 心无宗
四、 即色宗
第十五章 鸠摩罗什与东晋佛玄合流思潮
一、 佛玄合流思潮的主题
二、 “六家偏而不即”
三、 鸠摩罗什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四、佛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佛学
第十六章 论竺道生的佛性思想与玄学的关系
后记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11
发表于 2024-11-8 15:42: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0-12 01:42: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发表于 2024-9-26 08:05:3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发表于 2024-9-26 07:10:27 | 只看该作者
【海康智存】分享文件:https://cloud.hiksemi.cn/#share-CWHJV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24-9-26 07:10:1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24-9-25 18:20:4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22-10-12 13:43: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12-9 20:58: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12-9 20:58: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