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神的居所 - p& o) M4 C+ Z9 F8 ^7 I
时间:2005-11-26
2 ~, y% f# o) j7 k去过<敏感詞>或马丘比丘的人,在被那里高山之巅的宗教圣地震撼之余,也会不解:古代人为什么要把祭坛或圣城选在供给那么困难的山顶呢?; m+ x2 T7 \$ @5 B
1 r9 F+ d. ]/ ]: Y
答案很简单: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主要的神都是住在天上或高山之巅的。从世俗的角度看,高山上缺少水和食物,补给困难,极不适合居住;但从宗教的角度看,这却是无限接近神灵的地方。登上山顶时心里的那种宗教情绪,是在平原上无法感受到的。
' d i0 D+ O3 H4 q3 D1 c$ s2 J) k" y- n1 w
一般各族的神话都包含神、人、鬼三界,分别住在天、地、冥三地。天神的居所通常都高高在上,希腊神话的十二主神都住在奥林匹斯山,印度神话的众神则住在须弥山上,中国也有泰山和昆仑山两座神山。在另一些平原民族的神话中,大地中央有一棵参天大树(所谓生命树),神灵的宫殿便在大树之巅,如北欧伊格德拉斯勒树顶的阿斯加德宫、中国传说中的建木/扶桑、美洲传说中的宇宙树。! P9 W" T. U5 N9 q+ d# p
% {8 A/ Z. ?0 I$ t以上均有一个共同的宗教指向:即天空。而祭司阶级就是为了重新获得与天神沟通的权力。正因此,高层建筑在古人心中都有一种精神上的宗教作用(想想“崇高”这个词,叠义反复),祭坛、金字塔、高楼、塔……无不具备宗教意涵(巴别塔的故事更显著)。而<敏感詞>权力也由此导引出来,孔颖达疏《诗经·大雅·灵台》章时,引公羊说云:“天子有灵台,以观天文……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灵台。非天子不得作灵台。”也就是说,和天神沟通的权力是最高<敏感詞>权力,必须为天子所垄断。
# x# J* X J6 C. C
8 {8 E0 f) b* y/ {. L/ m在希腊神话里,众神虽然也住在神山上,但却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好几个主要的神都是在希腊本土以外的海岛或海上出生的:主神宙斯出生于克里特岛(那里诞生了欧洲最早的文明),爱与美之神阿芙罗蒂德是在海中出生而在塞浦路斯上陆的,太阳神阿波罗则在代罗斯岛出生。而主神宙斯的两个最有权势的兄弟,一是海神波塞冬,一是冥神哈得斯。很多民族神话中,天与地(或地府、死亡)并称是很自然的,但很少像希腊神话这样,将海洋也并列为最重要的三个元素之一。
% H( F+ G2 x2 I; c5 P9 ~1 X$ ~7 E2 g# A# L ^% y/ O* H
正如宙斯出生在海岛上却住到神山上,海神波塞冬虽然住在海底宫殿中,围绕着大批海中神女,但却不时出现在奥林匹斯山上。据考证,他最初是一个以马的形象出现的图腾神,他是海神,却同时又是养马业的守护神(罗马神话里的涅普顿也同时是海神和养马、<敏感詞>之神)——这种水陆两重性似乎表明了一种人类作为一种陆地动物在向海洋进发时的祭祀重点转移时的残留痕迹。
) ^) U& D% t i5 O; N6 R' ?, z, C+ S0 M( B: E) I) G7 c
虽然与<敏感詞>民族的神话相比,希腊神话表现出明显的海洋崇拜,但这种崇拜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上的:波塞冬是脾气很坏的老人,他的子女中有很多是海怪和独眼巨人,而希腊英雄航海中遇到的海妖Siren更是著名。这对近海航行时代的古人而言,是很自然的事。日本神话中,日本武尊征战回来,在海上遇到暴风雪,他的爱人宫箦姬明白,那是愤怒的海神想要得到祭品,于是纵身跃入深海。
2 Z* u9 A% M, _) `" M/ t, F$ ^1 o/ g$ X) m
这种出于畏惧的祭祀仪式,中国古代也有,但却是对河神而言,如著名的西门豹治邺、废除向黄河之神送少女的祭祀仪式(希腊神话中英雄忒修斯则是废除向克里特岛祭祀童男女)。中国古代历来先祭河神,再祭海神——实际上在我们这个农业民族的意识中,海洋是一个令人生畏、但幸好不大需要与之打交道的地方。
( `2 i* A+ L# {7 X4 _. w% K0 \1 z0 C% O! `) R% X
在日本神话中,固然海神也有暴怒的一面,但同时却也是商业和福财神——源平合战时代,平氏的家神就是海神+财神辩财天,其祭祀中心在海上的严岛;而源氏的家神八幡样虽然是弓箭神,但其原型应神天皇之母却也曾在怀孕他时用海中的珍宝控制海潮,以推动征服事业。日本上古神话中,日神、月神、海神同出于大神,属于姐弟,地位相等;海神速须佐之男是一个破坏神,但有强大的力量。第一任神武天皇据记载是日照大神与海神的后裔所生。
9 X" L$ m' p8 P# n
5 j- D- F, g4 x% g6 g7 [9 z中国古代神话中没有海神的地位。庄子虽然曾有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其中海神名“若”,“若”与“海”最初都有昏黑的意思),但只是个不成体系的寓言。即使以滨海渔盐之利著称的齐国,其祭祀的“八主”(依次是:天、地、兵、阴、阳、月、日、四时)中也没有海神。在中国神话中,有的是“沧海桑田”和“精卫填海”的传说,表现出一种农业文明对耕地的强烈渴望。
" _4 g- x6 B7 n* m% B% M
0 H1 I, A2 }% ~# S, L7 X在汉语中,我们习惯说“山川河海”、“五湖四海”、“江河湖海”……总之,内陆淡水形态在语序上是摆在“海”之前的。同样的,直到1980年代广东文化北伐之前,上海的菜肴中一向认为淡水鱼(河鲜)要比海鲜贵重;受岭南文化冲击,之后一改变为:观念中认为海鲜比河鲜贵理所当然;现在上海重振旗鼓,吃大闸蟹遂又时兴。而在中世纪希腊文化影响下的拜占廷帝国,却不吃淡水鱼,只用来喂家畜,贵族都只吃海鱼。固然,中国也有所谓“山珍海味”的说法,如鱼翅、鲍鱼、燕窝、海参都是,但这些物品之贵,只在于稀罕难得,没有可比性。- T; C7 d8 r2 b
! V3 t( f: b$ h# G, J0 A
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龙,其最初的原型众说纷纭,可能是鳄鱼、马、猪、鱼等诸种动物的一种或组合,但要之是陆地或淡水中的动物。所谓“四海龙王”的说法,是受了后来印度文化的影响。之前,中国的龙既不称霸于海(相反,是“龙蛇起陆”),也没有“龙王”之说。
2 w& s9 w( a9 g
0 a5 G, B$ h ?唯一可称中国本土的海神的,是闽广一带的妈祖崇拜。这个被后世尊奉为“天后”的渔女,传说本名林默(960-987),按纪年是北宋初年的人物。这是十分合乎逻辑的:闽广一带的海外交通,正是在此时开始兴盛的,毫不奇怪,一个海上的守护神应运而生。之前的中国人并非缺乏想象力,但却没有产生这样一个需要。- A3 y* X0 e* G5 n. N5 V
. t% f, u# T( j! D \% S& N维舟 发表于 2005-11-26 14: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