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6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部(山草类)《药性切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18:5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草部(山草类)


人参
大补,能回元气于无有,性味甘温,肺家专药。功用灵活,五脏之虚,随所引而至。五脏之阳,生阴生血,阳自生而阴自长。退虚火,止烦渴,所谓甘温能除大热也。若大虚衄,生噙咽汁,乃气不摄血,血脱益气耳。参条∶补力稍减,有横行手臂之功。参芦∶涌虚痰。参须∶降泄虚逆。有一种小者,名太子参。气质稍嫩,其用不下大参。参叶∶苦寒虽有泻热生津之用,而苦寒之性,不甚益人。虚甚者,忌之。


珠儿参
甘寒微苦,入肺而泻热,补虚用代沙参之不及。性味稍沉,胃虚者,不宜多用。


会兰参
补虚功在珠参之上,力近东洋。元虚挟微热而消渴者,较胜,其性甘凉可知。


潞党参
味甘微温,补益中气。脏平无火,元气微虚者宜之。有一种西党参,微甘带辛,宜托药用。白党参∶气味辛劣,用之发散虚邪,不入补剂。红党参∶味甘性润,益血补虚为平稳,但力薄耳。


西洋参
苦寒微甘,补气清肺,气味浓浓,功在珠参之上。胃虚不耐寒凉者,宜久制用。


东洋参
气味甘平,力能补虚退热,无寒凉损胃之虞,殊胜西洋,足称良剂。惟产虚羸弱,忌。


高丽参
性温气浮,味甘纯补,大能退表虚寒热,稍逊人参之引用灵活耳。


北沙参
甘淡性凉,补虚退热,益五脏之阴,肺虚劳热者,最宜之。伤寒、温疫、肺虚挟热亦可暂用。


桔梗
辛苦性平,色白入肺,力能清咽利膈,表散外邪,肺气滞于大肠者,宜桔梗开之,为药舟楫,能引沉降之品至于至高之分成功。有一种甜者,兼能解毒,又名荠 ,亦可伪参


甘草
性味甘平,生用缓中气、泻火;炙用温元气补中,和药解毒,中满忌之。节∶行肢节头∶入吐剂。梢∶入茎中。


葳蕤
即玉竹。甘平性润,补中益气,为风温咽痛专药。用代参蓍,功力稍缓。


黄精
性味甘平,补益中气,润养精血,功力轻缓,稍逊玉竹一筹。


黄蓍
性味甘温,生用托邪实表;炙用补中益气。但其性滞,不似人参之灵活。


白术
苦甘性温,生用豁痰利水;炒焦燥湿健脾;制熟补脾润燥;炒黑止血醒脾。其利腰脐血,有健脾之功。盖脾健气运,则结血自解。野生者气清;于潜者力倍;种收者气浊。第调补录用,断难挽回生死。若阴虚燥热、肝肾有动气者均忌。


苍术
苦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辟恶解郁。产茅山者,真米泔浸亦有麻油炒者。燥结多汗忌。


天麻
味辛性温,入肝经气分。诸风掉眩,头旋眼黑,属风痰滞伏者,非此不除。湿纸包,熟用。子名还筒子,能定风益虚。若血液衰少,非真有风邪者,忌用。


秦艽
辛苦性平,祛风胜湿,活血舒筋,入手足阳明、肝、胆,亦治骨蒸潮热,利大小便。
纹者良。


柴胡
味苦微寒,生用升阳解表,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止诸疟寒热,入胆、心包、三焦。酒炒则引入血分,治热入血室;盐水炒除烦热;鳖血炒退骨蒸;醋炒入肝经而调经散结,为解表和里之专药。性虽上升,多用不能下泄。其梢专于达下;其汁,滴,治耳聋。若阴虚无邪、气升火炎者,均为切禁。


银州柴胡
较软柴胡性味稍平,入肝肾而专治虚劳烦热,骨蒸髓热。干长微白者良。


前胡
苦辛甘平,入肺而消痰下气,解热疏风,为风邪咳嗽之专药。气香质嫩者良。无外感勿用。按∶柴胡、前胡均是风药;但柴胡性升,前胡性降为异。


川独活
辛苦微温,气缓善搜,入足少阴气分;以理伏风而胜湿,痉痫、湿痹并宜之。


川独活
辛苦微温,气缓善搜,入足少阴气分;以理伏风而胜湿,痉痫、湿痹并宜之。


川独活
辛苦微温,气缓善搜,入足少阴气分;以理伏风而胜湿,痉痫、湿痹并宜之。


川独活
辛苦微温,气缓善搜,入足少阴气分;以理伏风而胜湿,痉痫、湿痹并宜之。


北细辛
性温味辛,表散寒邪,兼祛浮热,乃手少阴引经,足少阴本药。味极辛,能行水气燥,性极刃烈,不可多用、独用。


远志
苦辛性温,散郁泄热,入手少阴经,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利九窍,交心肾。甘草水浸若纯虚无滞郁者勿用。叶名小草,止泄益阴。


金毛狗脊
苦甘微温,滋肾益肝,除风虚湿痹,强腰脚,利机关,为滋补虚痹良药。


淫羊霍
辛香甘温,入肝肾而兴阳益精。羊脂拌炒用。相火易动者远之。


巴戟天
甘辛微温,入肾命血分,除风气、香港脚,强腰壮膝。酒浸焙用。阴虚相火炽者忌之


琐阳
性味甘温,入肾命而兴阳润燥。大便滑泄、强阳精不固者,均忌。


肉苁蓉
甘酸咸温,入肾命血分,润燥兴阳,峻补精血,功近琐阳。酒浸洗去甲,酥炙用。
亦与琐阳相同。


肥白芨
苦辛性平,气涩而收,质润兼补,入肺,止吐血、衄血。肺损者,能复生之。


参三七
甘苦微温,散血,止血,定痛。能损新血,吐衄无瘀者勿服。草三七∶功用相仿,稍烈,藜藿辈宜暂用之。


地榆
苦酸微寒,性沉而涩;入下焦血分,除血痢,止肠风。俱炒炭用。梢反行血,与根相


紫丹参
味苦色赤,气平而降;入心与包络,破宿血,生新血,兼四物,为女科要药。虽能长于行血,血虚无瘀者勿用。


元参
苦甘微寒,入肺肾二经。除烦止渴,解毒利咽,泻无根浮游之火。脾虚泄泻忌。亦有熟用者。


苦参
大苦燥湿,大寒胜热,沉降入肾,功专解毒消痈。肝肾虚而无湿热者忌之。


龙胆草
大苦大寒,沉阴下行;入肝胆泻火,兼入膀胱、肾经,以除下焦之湿热。酒洗亦能大损胃气,无实火者忌用。


川黄连
大苦大寒,入心泻火,而燥脾湿。泻火生用,燥湿炒用。猪胆汁炒,治肝胆火;酒治上焦火;姜汁炒,治中焦火;盐水炒,治下焦火;吴茱汤炒,治湿热在肝胆气分;醋治湿热在心脾。血分无实热者均忌。连非川产,反能泻人。


胡黄连
性味苦寒,凉惊泻热,益肝胆;浓肠胃,治大人骨蒸、小儿疳热。禁忌同川黄连。


黄芩
性味苦寒,泻肺火,退寒热。中虚者名枯芩,入肺,以清肌表之热;内实者名条芩,大肠,而清热安胎。泻火生用;退寒热酒炒用。


紫草
甘咸气寒,入厥阴血分,而凉血活血,为痘疮血热专药。便滑者忌之。


肥知母
辛苦寒滑,泻阳明有余之热,滋少阴不足之阴,润燥止咳,除烦安胎。酒浸炒清上水炒滋下。便滑者均忌之。


川贝母
味甘微寒,凉心散郁,清肺而化热痰。象贝∶形坚味苦,泻热功胜,不能解郁也。
形大味苦,泻热解毒,外科专药。俱去心用之。


白头翁
苦坚肾,寒凉血,入阳明血分,兼入厥阴,除热痢下重。血分无热者忌之。


白前
辛甘微寒,入肺而消痰降气,能除肺实气壅。肺虚者忌之。


白薇
苦咸微寒,阳明冲任之药,退热益阴,宜于血热。血虚者,忌之。


白茅根
性味甘寒,入肺而凉血、止血。针∶可溃脓;花∶能止衄。


白藓皮
味甘性燥,气寒散行,入脾胃而除湿热,兼入小肠、膀胱。行水道利窍通关,为诸痹专药。下部虚寒,虽有湿症,勿用。


延胡索
辛苦性温,入手足厥阴、太阴,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生用破血,炒用调血,活血,醋炒止血,必须炒黑。若经事先期,血虚崩中均忌。


落得打
性味甘平,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并用其根煎汤洗之。酒炒行血,醋炒止血,捣粘,可涂伤肿。


开金锁
性味苦辛,善祛风湿;治手足不遂,筋骨疼痛。与苍术、当归同用,甚效。


冬虫夏草
性味甘平,滋肾保肺,功专止血化痰,能已劳嗽。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则至冬复化为虫。


锦地萝
性平微苦;治山岚瘴毒,并诸中毒、疮毒。以根捣汁,酒服一钱,即解。


水仙根
味苦微辛,性寒体滑,泻热解毒,捣涂痈疽、暴肿。花名金盏银台,作香泽涂身,气,又疗妇人五心烦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