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7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理與修行] 从稳健的禅修迈向胜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7:0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向至尊无染光明的龙清巴大师顶礼!

大圆满的精华奥义在于超越二元的通彻智慧,这智慧超越了心识的分际,正如龙清巴大师所云:“精义的自性是毫无掩饰的明。”
然而,仅仅从书本上读到这样的言辞是不够的,更不用说那些不知羞赧而夸夸其谈的所谓高深“见地”。只有从上师的加持与窍诀实修,才能清晰无误的如国王般当下体验到这智慧的现量。由此,才能获得犹如批婆罗门般的无误区分——分辨心与智慧。这样,就可以运用三不动与四安置等正行方便,踏上自解脱的修行。
那么,那些“一切都完美,什么都任运解脱,甚至念头就是法身”——等等这些词语,假如挂在嘴边的时候,却没有实际经验的保证,则就仅仅成为臆度的言辞,吉美林巴大师在《遍知者教言》中就是如此批判的。这样到死的时候,就会发现空空的消耗了青春,因为这样的人实际上——连梦境中都无法把握纷至沓来的凡夫念,又怎么能谈死亡时的母子光明融合的把握呢?而“一切自然解脱”,也是在完成止观、认识明智,并能借助止观之立安住于明智,才能达到的。
所以,对于真正想一生之内获得成就的修行人,踏踏实实的修行是唯一的出路。

对于光明大圆满本身而言,见地似乎是那么的高深,或是那么的充满疑惑。这是因为没有趋入正确的导引而留于概念的缘故,所以没有超越概念的实际体验,一切就难以捉摸,仅存在想象。
时下一些所谓的时髦修行,上座以后以意识思维和构想超越四边八戏的境界,然后在一味无缘的境界之中放松;甚至有者,没有修过一点点的五加行,也不懂得佛法与外道的区别,就仅仅认为一切应无挂碍,在无缘无系之中放任度日——由此种种修行,都是在二取习气之中反复增上我慢——“佛智未见,我执先举”。因此,很多人自期为高尚的根基,慢言什么“止观都是拖泥带水”。
实际上,除非是真正的上根,否则——即使是在上师的加持或自己的实修中见到大圆满的明智,很多人也难以安住,原因在于没有很好的从止观修起,心极为容易落入二取的习气,或是不由自主的飘荡于烦恼之中。多数人在一瞥明智之后,无法更好的安住,也不懂得如何安住,多半是因为先前轻视止观而未曾如量实修,或是虽然实修却没有修好止观的缘故。尤其是寂止,对于认识觉性来说,是最为稳妥的基础。尊者纽修堪布说:“初修者的心如风中的酥油灯,在没有完全掌握之前,先修寂止是非常关键的。现在有些修行者见到一点模糊的明形,但又无法巩固,不久这点征侯又消失而去,心中便懊悔不迭,落入疑虑的网中,糊涂起来。其实,这是没有修好寂止所致,只有巩固明形,才能进入光明大圆满的正行或胜观,证悟无我的智慧… …”
所以,前行的修持以及止观的修持,极为重要,依次调伏心相续就是修行的核心行为。不应一上来就追求玄奥的见地,否则这个“没有用的见地”是根本抵挡不住涣散或昏沉的凡夫心,此处无需争辩,上座一试便知分晓。尊者纽修堪布在《光明密精义上师瑜伽》这样写到:
“甚至有很多人讲“要放松心情去修”,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从一开始就这样去修,不仅修不到寂止,还可能落入纯无别的险地。”

大圆满的见地不是破坏佛法,相反,基础的寂止以及中观正见都是至为重要的佛法阶梯。否则,你会发现自己这个“难以安住的心”也很难任运于明智之中,因为时刻被凡夫心肆虐和束缚,心本身没有力量透出这个旋涡,本身无法做主,认识明智也变的毫无作用。所以需要塌实的修止观,打好坚实的基础。古代的大德不厌其烦的讲述“从稳健的禅修迈向胜观”的次第道理。他们强调从从戒入定,从定入智,哪怕是从一个小小的木棍作为禅修所缘。尊者纽修堪布说:“有的讲解中说,用不净像的木头、石头作对境,或清净的佛像来作对境来修,道理都是一样的。”
其实,无论外缘禅物,或内缘身体,甚至无缘安住,都是消除心的分别散乱,然后对于“所缘”不执而住。也就是说,无论“所缘”是——缘“木石”而修,缘“本尊”而修,缘“自身气、脉、点”而修,都能作到对于“所缘”无执而稳固专注,内心没有散收的安住,这就是寂止的禅修,这样才能逐渐调伏昏沉、散乱等禅病,获得禅修的征兆与证量。龙清巴大师说:“自然的安住之时,比较容易认识智慧的光明,修行者们是经过修行止观——不为“散、收”而动摇的止观——而获得解脱的。”对于外散、内收的调和,龙清巴大师讲述了内持心、外持心的窍诀,修行者应从具德上师那里了解这一切。
修持寂止的方式有很多,如大手印之动止知、松紧等窍诀,例如如尊者纽修堪布教导说:“所缘必须明亮,之后应逐渐而缓慢地放松、策励。放松与策励的结合,要适合各自的体质情况,不要在闭关打坐时,让观想模糊不清,一座客的打坐里,又可分很多次小的打坐。玛吉拉尊说:‘策励再策励,放松再放松,这样观想有个诀窍。’”如上所述,我们平时在修前行的时候,也要这样观想所缘,例如在修上师瑜伽观想莲师的时候。
莲花生大士说:“打坐应时间短,次数多,好比空屋漏雨一般。”我的上师班玛嘉参在传授修法的时候,也这样的告诫过。总之在初修的时候,可以时间短,次数多,频频的修持,逐渐就能稳定自己的心,容易的安住。这样,为进一步修胜观,甚至是认识心性,都提供了真实的基础。

上述已经称赞了稳重修行乃至修寂止的功德。但是,大多数初学者,没有较好的机会依靠在上师身边,又怎么如法如实的修寂止呢?其实也很容易,作为一开始的修行人,也不需要严格的闭关来观修石头、木块等禅修导引,其实从加行的“外加行”部分就可以修好。伟大的纽修龙多祖师告诉阿琼堪布说——按照巴珠仁波切的教导,对生死无常等外前行的部分,认真的以百余日的时间来修持,上等人会得到四禅,中等人会得到初禅,下等人也会得到欲界定,而后便可以在这样寂止的基础上导引胜观与心性。
所以,对于暇满难得、生死无常、轮回是苦、因果不虚、依善知识等法要,按照传统百日修心的方式,以观察修和安住修来轮番的修持,必然会增上心相续中三学的断证功德。所谓观察修就是如实的思维导引之中的实际意义,安住修就是自然安然于定的状态。二者轮番修持,即如实掌握了法意,又谴除了掉举、昏沉,就很容易得到佛法的智慧,并相应的入定。

学习佛法一定要塌实而来,对于佛法的一切功德都要渐渐的生起,而生起这些功德也并非不可能,那就是一心相续之修行如实的依赖正法而前进。
这个电子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的资讯十分的丰富,反复重复大德们的话,会导致我们以为自己也轻松的获得了大德们的功德,而忽略实际的修行。大圆满很深奥,本人绝不敢谈这无上极秘的法义,恐怕说自己都无法把握的事情会堕入罪恶的深坑,这里仅仅是对自心作诚恳的告诫:踏踏实实的修行,而不是空有一个外表学法的样子。

图巴蒋邓 2006-1-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