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咨询
课程
论坛
本版
帖子
相册
用户
註冊 · 登陸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註冊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
論壇
›
愛麗絲茶會
›
新手討論區
›
哈尔滨犹太学真相:犹太研究中心被指招商引资 ...
返回列表
查看:
1821
|
回复:
2
哈尔滨犹太学真相:犹太研究中心被指招商引资
[复制链接]
阿克
阿克
当前离线
积分
16847
狗仔卡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21:31:1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在中国犹太学研究领域里,黑龙江省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无疑优势明显:从1899年到1985年,犹太人曾在哈尔滨生活了86年,留下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虽然起步较晚,但得到了官方自上而下的支持。在过去6年,他们搞宣传、出画册、办展览,影响一时无双;然而,当大量的时间和研究经费被事务性工作占据时,他们已然偏离了科研机构应有的学术本位。
记者 苏岭 实习生 陈冠丹、张晓娟 哈尔滨、北京报道
哈尔滨犹太总会堂。很多哈尔滨市民将它们混为俄罗斯建筑,分不清上面的大卫星与东正教、伊斯兰教的区别。
李述笑除下自己的黑色棉线手套,轻轻掸去了哈尔滨犹太人遗址铭牌上薄薄的一层灰,然后退到一旁。1月27日上午10时,在一栋屋顶和窗格带有犹太教大卫星标志的建筑门口,他正耐心等待以色列记者团的提问。
记者团的6名成员分别来自以色列的杂志、日报和国家电视台。几天前,他们接受了黑龙江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犹太研究中心”)的邀请,又获得哈尔滨市政府10万人民币的资助,便从以色列抵达哈尔滨,约定报道哈尔滨与犹太人的友谊历史。
眼前这座建于1907年的犹太旧会堂,李述笑再熟悉不过了。过去几年,他每年至少来上8至10次,给来访的犹太人讲解历史。
但他并非会堂的讲解员,而是黑龙江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学科带头人,去年退休后又被返聘。
“中心10个人中,只有李老师能说清楚哈尔滨犹太人遗址的历史。”该中心研究实习员肖洪低声解释。由于李述笑只懂俄语,她担任此次讲解英语翻译。
但记者们没有提问,只是稍稍停下来拍照。李述笑有些诧异,但依然面带微笑。显然,这6名记者不像以往的来访者对哈尔滨犹太人的历史充满兴趣。设在二楼的爱婴早教中心和三楼的英语补习班反而引起了他们的好奇,记者们不断地问着问题,SHIRI甚至拿出了磁带式录音机。相比历史和遗址,他们更关注中国<敏感詞>的发展。
其实,李述笑不喜欢如此频繁的接待工作,这占据了他大量的研究时间。多年前,他就曾因为不喜欢事务性工作而从哈尔滨市行政学院副院长的位上辞职。但犹太研究中心安排的任务,他不可能拒绝。
犹太研究中心研究员、所长助理张铁江的反应则激烈得多。“搞宣传、招商和旅游,应分交给政府相关各部门,这不是研究所该做的事。犹太研究中心长期偏离正轨,问题很严重。”在其家中,当谈及犹太研究中心的工作时,他忿然说道。
因时而设的犹太中心
在哈尔滨,张铁江是最早研究哈尔滨犹太人历史的人员之一。
1992年,他从黑龙江省社科院暂调到哈尔滨市房地产公司,搞“8路5桥工程”。在给规划拆迁房下通知时,他发现其中有大量房产权属为俄籍犹太人。而此前,他从未听说过哈尔滨有犹太人。这一年,正是中以建交之年。无意中的发现引起了张铁江的兴趣。随后,他查阅了相关资料: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开建,俄罗斯、波兰和爱沙尼亚等国的犹太人纷纷来到哈尔滨。1899年来自西伯利亚的别尔采里,是记录在案的第一个犹太人;1985年,最后一个犹太人阿列克耶夫殁于哈尔滨。犹太人在哈尔滨生活长达86年,作为主要力量,一度使哈尔滨赢得“东方巴黎”之誉。地处哈尔滨市郊的皇山公墓,便是哈尔滨犹太人公墓。
张铁江开始顺着线索查找。1996年冬至1999年间,他隔一段时间上一趟皇山墓地,逐一抄录了583块墓碑的碑文。碑文用俄文和希伯莱文两种文字书写,学英语的张铁江虽然看不懂,但通过一套俄英文语言转换系统,大致摸清了碑文上的记录。1999年,他在《黑龙江日报》“城与人”栏目上发表了论文《第一个哈尔滨的犹太人——格利高里·德里金的墓碑发现记》和《哈尔滨犹太人亚伯拉罕·考夫曼》。该栏目主编曾一智,业余致力保护哈尔滨老建筑,对犹太人在哈尔滨的历史颇有了解。
这年11月,在李鹏以总理身份首次访问以色列后不久,张铁江写就《关于深入研究哈尔滨犹太人,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建议》。该文被新华社内参选用,作为国内动态清样,2000年4月7日被呈送至中央有关部门,随后又被下发到省部级。4月16日,时任黑龙江省省长宋法棠在转给省社科院的文件上批示:“曲伟(黑龙江省社科院院长)同志:望加强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研究,为促进扩大我省对外合作服务。”
张铁江利用哈尔滨犹太人资源的建议,正暗合黑龙江省政府的心意。经过几十年重工业化发展之后,黑龙江省的资源严重枯竭,急待转型。过去引以为豪的工业基地,如今留下的是需要新经济来激活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
上海的经验同时启发了黑龙江。中以建交后,以色列人来华在1990年代中期达到了第二个高峰,1988年开始研究犹太历史的上海,充分利用犹太人对上海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的历史情结,成功开展了招商引资。
黑龙江社科院“犹太工作室”因此而设,2001年,更名为“犹太研究中心”。
在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等专家眼里,黑龙江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虽然起步晚,但环境相当好,一开始便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
张铁江以为,自己对犹太历史文化的研究热情这下子找到了一个广阔舞台,但是,他很快就失望了。
“长官意志”
在犹太研究中心,张铁江相当自恃。
犹太研究中心是因张铁江的建议而设,2000年迄今,黑龙江省共拨下400多万元的研究经费。张铁江觉得,这相当于以他的名义要了400多万元。他记得曾对曲伟感慨:“单一个选题就400多万元!”曲伟则拉着他的手说:“铁江啊,这是你的选题好。”
在张铁江看来,犹太研究中心中,只有自己是专业的哈尔滨犹太人历史研究员。院长兼犹太研究中心主任的曲伟,是领衔的行政官员,1999年成为省社科院院长之前,他先后历任黑龙江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他不懂外文,并不真正搞研究”;从省社科院财务处处长位上调入中心、后在2006年接替曲伟担任中心主任的傅明静,最高学历为电大中文系;中心副主任李述笑,则专研哈尔滨地方史。
不过,李述笑认为,张铁江搞研究有热情,但有些急功近利,方法不够严谨,“资料都是俄文,张不懂俄文”。他说张铁江在犹太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开发对外关系。但张则认为,开发只是工作的一个分支,主要工作仍然是研究。
曲伟和张铁江一度亲密。但二人共事的蜜月期在第一次出访以色列即告结束。
那是2001年5月12-20日的某天,当他们一行8人依约来到哈尔滨犹太人后裔、耶路撒冷市长奥尔默特门前时,曲伟突然说:“今天会见要有人员要控制。”,同行8人中,张铁江、哈尔滨市规划院院长张军和黑龙江师大教授冯毓云被禁止进入。
接下来与以色列“以中友好协会”的会谈,曲伟却不给中方人员发言的机会。“这里怎么只有你发言,没有年轻人?”协会会长特迪·考夫曼(以下简称考夫曼)诧异地问。
此后,李述笑和傅明静多次随同曲伟出国访问,而张铁江始终没有得到同样的机会。“2003年,我们彻底掰了。他要搞宣传、出画册。我想把多年的研究形成一个思路,为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作参谋,搞地方特色理论,出专著。我做我的,他做他的。”张铁江说。
他觉得自己已被排挤到一边。2004年6月,时任以色列副总理的奥尔默特访问哈尔滨,到省社科院会晤研究人员,张铁江兴冲冲地赶到单位。可是,保卫科长拦住了他:“院长说,你不能上去。”9月,犹太研究中心主办“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研讨会”,开会名单没有他,也不安排他发言。
《黑龙江日报》高级编辑曾一智曾随同黑龙江省社科院代表团出访以色列,对曲伟的独断深有体会。2003年12月21日下午,当他们开始正式采访“以中友好协会”时,曲伟在没有事先沟通更改采访计划的情况下,突然要求曾一智离开采访现场,理由是他要拿话筒配合黑龙江电视台记者南小阳的采访,不需要曾。曾一智于是提出在一边记录,但曲伟仍声色俱厉地说:“不行,你在旁边干扰我们。”
当时,考夫曼及一些以色列的政要名流均在现场。为顾全大局,曾一智只得撤离。李述笑和傅明静也都被排斥在采访现场外。他们安慰她:“曲院长就这样,我们已经习惯了,所以每次都不参与采访。”
但曾一智不愿屈从。晚上,她正告曲伟:“我是省委宣传部派来采访的,是报社出资。你无权阻止我正当采访。如果耽误了我完成采访任务,你们别想在《黑龙江日报》上发稿。”第二天,她的采访终于得以进行,曲伟分出了一部分非政要类的犹太人给她。
在黑龙江省社科院历次出访回来后递交的考察报告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建议整合、包装、推介哈尔滨犹太文化,进行招商引资。结识、拜会各国政要名流,也被当作主要的一项考察收获写入报告。
400万经费都做了什么?
一个研究课题,6年下来共花去经费400多万。犹太研究中心称,他们的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
张铁江则颇有些不屑:“一本画册和一本开会发言集而已。”
画册是《犹太人在哈尔滨》,主编为曲伟和李述笑,中英文对照,据说花了100万。曲伟和考夫曼主编的《哈尔滨犹太人的故乡情》即为那本发言荟萃,一样的中英文对照,但大都是“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贺函和发言。
事实上,张铁江漏掉了曲伟和李述笑主编的《哈尔滨犹太人》、曲伟总策划兼摄影的《哈尔滨犹太人遗址遗迹》明信片、一本犹太笑话集和设在新会堂的展览。其中,《哈尔滨犹太人》辑录了犹太研究中心和外界的46篇文章,包括发表和未发表的。
在专业人士看来,黑龙江省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出版的一些著作,权威性上无疑要打个折扣。
“12张明信片里的英文有21处错误,还只是随便一翻。”1月25日,黑龙江社科院退休研究员刘以焕拿出铅笔勾出错误的明信片,说道。
2003年出版并在以色列首发的画册也同样不尽如人意:第128页,奥尔默特祖父之墓的照片引用出错,欧慕然居然成了奥尔默特的弟弟;第199页,澳大利亚的大卫·凯里被写成了美国人;许多俄文译名使用了音译,而非采用约定俗成的英文译名。
潘光说,拿到画册后,他马上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担心送出去影响不好,便告知了时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于是赵启正要求犹太研究中心重校、重订。以色列的反馈也来了:考夫曼打来电话,也是要求重校和改正。两年半后,经过认真译校的第二版方才上市。
“(画册)多数是李老师私人收藏的资料照片,曲院长只是挂了个名。付印前,李老师直接将照片送印刷厂扫描。中心都没有这些电子图片。”犹太研究中心秘书宋晓松说。
相比印刷品,花费200多万元在犹太新会堂(建于1916年)开设的“犹太人在哈尔滨”图片展览,则赢得了几乎所有犹太人和许多学者的认可。“它做得比较大手笔,展览比上海还专业,尽管上海做得早。面上来说,它的功夫做到了家。”在电话中,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所所长、“中国犹太研究第一人”徐新评价道。
潘光和徐新告诉记者,展览图片资料充实,扩大了哈尔滨的对外影响。
展览离不开黑龙江大学西语系教授、犹太人丹·本-卡南的支持。当时,他是犹太研究中心的顾问。2002年,卡南与一位哈尔滨女士结婚,卖掉自己在以色列的三本杂志,迁居哈尔滨,以色列驻华使馆<敏感詞>与新闻事务官艾思卡由此笑称,卡南是“哈尔滨犹太人的领袖,只管自己一个人”。
身为犹太人,本-卡南对哈尔滨犹太人当年的生活特别感兴趣。在黑大教学和电视台英语新闻节目编审工作之余,他收集了数千份哈尔滨犹太人当年的照片、文件和相关文章,保存在光盘里。犹太研究中心办的图展,多数照片为他提供。
不过,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却有强烈的曲伟个人色彩:40张照片中,31张有他的身影。
对2005年10月下旬至11上旬、犹太研究中心最重要的一次出访没有转化为研究成果,李述笑一直引以为憾。那一次,犹太研究中心向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两级政府共申请50万元,赴美国、以色列、奥地利、德国等拍摄“犹太人在哈尔滨”口述资料和影视纪录片,共采访了60多位原居者,收集了两皮箱的资料。但在出访途中,曲伟和负责拍摄的北京长河影视公司闹翻。
于是,拍摄虽然完成,片子最终烂尾,没有配音和剪辑。“具体原因不好说,双方都有责任。”李述笑说。
如今,犹太研究中心只能指望借助一些关系,将片子从长河公司要回来。
实为招商引资?
一方面是失误颇多的著作;另一方面,犹太研究中心频繁的出国访问,也引发了外界质疑。傅明静随曲伟先后去过十多个国家,以色列、英国、法国、奥地利、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俄国、埃及和美国等。单以色列,她就去过三次。
“他们纯粹就是出国观光。”曾一智如此认为。
她记得那次,代表团一行7人除以色列外,还去了奥地利罗生特(在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中担任过高级职务的奥地利籍犹太医生)的家乡、在法国巴黎访问当地犹太学者,然后赴雅典考察犹太博物馆。出国前,她几次询问负责出国事宜的傅明静,是否与罗生特家乡方面取得联系,是否了解巴黎犹太学者背景等,得到的答复都是:“我们早已联系好了,这些事用不着你操心。”
然而到了维也纳,曾一智才发现,傅明静事实上未做准备。傅明静向当地导游询问罗生特,导游是个中国留学生,没听说过这个名字,问<敏感詞>人也不知。傅明静于是责怪导游:“罗生特,德国总统都知道,你们怎么不知道?”导游反诘:“总统知道的人多了,再说总统算什么?”事先未准备罗生特及其家乡德文名的傅明静一筹莫展。曾一智想到他们携带的《犹太人在哈尔滨》画册中有罗生特的德文名JacobRosenfield,赶紧找出来让导游查找,依然一无所获。一行人只得前往罗生特曾经就读的维也纳大学,拍下建筑了事。
到了巴黎,事先约见的犹太学者、一名60多岁女士,赶来与代表团共进午餐。简单聊了几句后,他们发现她与哈尔滨犹太人毫无关联。曲伟立刻打断了她的话,起身离座。曾一智吃了一惊,赶紧以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向她表示歉意。
相比之下,雅典之行似乎幸运得多。尽管同样没有事先查清犹太博物馆的地址,但曾一智从临行前买的旅游手册上找到了地址和电话。
“出访与学术界的接触也有,但不太多,像耶路撒冷大学、特拉维夫大学、美国的犹太大学等。曲院长喜欢见政要,喜欢凡事亲力亲为,采访也自己来。他不搞研究,问的问题不深、不到位。”李述笑说。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每次随同曲伟出访,却难有机会研究过一个原居哈尔滨犹太人或其后裔。在他印象中,每次会晤都是几十个人,乱哄哄的。
记者发现,在黑龙江省社科院历次出访回来后递交的考察报告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及整合、包装、推介哈尔滨犹太文化,进行招商引资的建议。结识、拜会各受访国政要名流,也被当作主要的一项考察收获以及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写入报告。
事实上,黑龙江省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一早就确立了相似的研究方向。该中心网站这样表述道:“以研究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为基础,以哈尔滨犹太人遗址遗迹开发和利用的应用研究为重点,以为我省拓展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为宗旨……”
据中国驻特拉维夫大使馆出入境统计,近些年,每年有40000名以色列人来华,大部分是游客,其余为商务人士。在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等地,犹太人已开设了250-300间公司,设商务、办公室或代表处。以色列也与新疆、甘肃、山东和四川等旱地农作物地区,开展了农业合作。“犹太热”正在中国迅速升温。而作为犹太人在中国的最大居住地——盛时曾有2万多犹太人居住、哈尔滨犹太人后裔遍布四方、其中不乏政要名流,拥有得天独厚资源的哈尔滨,却在与以色列等国的经贸合作中远远落后于他省。
在犹太研究中心搞的诸多活动中,迄今唯一一个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只有“卡斯普案”档案。
哈尔滨中央大街有一家马迭尔宾馆,1906年由法籍犹太人卡斯普所开,一度是远东地区最豪华的酒店。1933年3月24日,老卡斯普的儿子小卡斯普从法国回哈尔滨举办钢琴演奏会,之后同女友一道被俄国法西斯党徒绑架,勒索30万。老卡斯普不从,小卡斯普终被杀害。这就是著名的“卡斯普案”。那段时间绑架案时有发生,多为犹太富商,甚至有犹太人莫名失踪。日本宪兵背后指使?与731有关?莫衷一是。
李述笑的法国朋友、屠格涅夫图书馆主席萨宾娜,听说当年哈尔滨法国领事馆有卡斯普案的档案,便到法国档案馆查找。2006年找到后,她将档案刻成碟片,送给了犹太研究中心。中心无人懂法文,花费2.8万多元找人翻译成一份250多页的中文文档。马迭尔宾馆闻讯与之洽谈,签下10万元的购买协议。
钱至今没有到账,档案则被锁在曲伟的保险柜里,傅明静称因为已有协议,任何人不能接触。
不过,黑龙江官方对犹太研究中心仍寄予厚望。曲伟回忆说,在2003年一次出访回来的会上,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杨光洪说:“省社科院抓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我们省对外开放,打好优势牌和特色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2007年<敏感詞>期间,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在招商引资方面,也明确提出了“利用与犹太民族的人脉优势,加强与以色列在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合作”的思路。
迈出第一步之后
有人注意到,在对外交往上,犹太研究中心事实上已经逾越了界限,因为他们从联络到操作,通常一揽到底。黑龙江省外事办领事处副处长王亚明说:“它违反了《外事法》。任何涉外交往,都应该向我们请示,然后依照批示,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去做。”
但在对外宣传上,哈尔滨犹太研究中心无疑是成功的,尽管犹太研究中心自己全权代表去招商,一个项目也没谈成。
“这也不全是它的责任。政府给它那么多支持,它总想帮政府招商引资。但哈尔滨跟上海不一样,除了俄罗斯人,那里很少有外商,(招商)难度比上海大。”潘光在电话中分析道。
潘光和徐新均认为,在迈出了第一步之后,一个专业的<敏感詞>科学研究机构显然应回到它的本位。“(犹太研究中心)真正的深入研究没有,没有人写出研究性的东西。”徐新说。
作为业余研究者,曾一智对犹太研究中心处理史实的态度一直存有异议。二战日军侵华期间,哈尔滨犹太人人曾参与日本为吸引犹太人资金而提出的“河豚鱼计划”,其中,考夫曼的父亲考夫曼医生、当时哈尔滨犹太人社区的主要<敏感詞>,曾两次赴日并得到日本天皇的召见。研究哈尔滨犹太人的学者都知道或听说过这一史实,曲伟却不主张提及。
“这是在回避真实的历史。”曾一智极为反感这种“为了友谊而不谈”的做法,也反对一概而论地说“犹太人来哈尔滨避难”。她说,在中东铁路初创时期和十月革命时期两个移民潮中到哈尔滨的犹太人,得到的“庇护”并非中国人提供的,因为当时哈尔滨人没有主权,城市被沙俄殖民者控制。
如果回避历史是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对犹太教基本常识的无知,无疑会伤害犹太人的感情,并成为笑柄。2006年,傅明静把“哈尔滨历史文化国际论坛”安排在周五和周六;而根据犹太教规,周五晚和周六,犹太人不允许做任何事情。尽管现在教规不再那么严格,但周六上墓地仍然是禁忌;然而,在安排以色列记者团参观皇山公墓的时间时,傅明静偏偏安排在了周六——1月27日,考夫曼收到安排传真后,立即来电要求调整,这才改到1月28日。犹太研究中心自成立后,所有外联事务均由傅明静负责。
“学术根基打得牢,对外宣传才有基础。”潘光最后补充道。
1月28日下午三点半,以色列记者团来到皇山犹太人公墓,积着雪的墓地空无一人。
墓地右边梯级下,并排列着四个铺在地面的黑色大理石墓碑,属于考夫曼家庭,犹太研究中心出资重新加以修缮。奥尔默特祖父的墓则在墓园东边,上面摆放着13颗小石子。2003年春天,奥尔默特汇了几千美金,委托公墓管理处重新修缮。
犹太研究中心预备了许多小石子,供以色列记者使用。但他们没有像以前的参观者那样在墓地前祈祷,并放上一颗石子。
“墓地主人家的成员才可以放石子,表示这个家庭有一个人来看过。”他们解释。
20分钟后,看记者们毫无兴致,李述笑结束了解说。为哈尔滨的寒冷所驱,一行人赶紧钻回车里,开回市区。
扩建后的中东铁路。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开建,俄罗斯、波兰和爱沙尼亚等国的犹太人纷纷来到哈尔滨。
(哈工大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于华颖为采访卡南教授提供翻译工作,特此致谢)
收藏
0
分享
淘帖
0
支持
0
反對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沉默卡
喧囂卡
变色卡
搶沙發
阿克
阿克
当前离线
积分
16847
狗仔卡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5-21 21:33:30
|
只看该作者
自己一生最爱的故乡,灵魂的归宿,看着它这个样子,心里非常沉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爱倾倾
最爱倾倾
当前离线
积分
811
狗仔卡
板凳
发表于 2008-5-22 08:17:12
|
只看该作者
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