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正见网站http://www.almostbuddhist.com/main/index.asp
1、学生问:最近我开始谈恋爱,但为我带来了烦恼,不再像单身时那样精进修行。是该放弃这段爱情还是应该继续维持下去?我对爱情的经营感到厌倦,渴望单身的状态。爱情和修行有矛盾吗?
仁波切答:所有世俗的努力都与佛法背道而驰,不仅是爱情。我们在世间所作的每件事都如此,爱情权力名望,而我们对它们却如此执著。你没有理由要现在就结束你的感情,你可以这么做,但基本上在世俗里的每件事都会带给你烦恼。如果你认为必须结束带给你烦恼的事情,那你干脆摆脱所有的俗事,而不仅是爱情。我的建议是顺势而为,没有必要做太极端的决定。如果你的感情无法继续它自然就会结束,你不用费力去结束它。
2、学生问:学佛法是否跟学习弹钢琴一样,必须一步步来,没有修好基础,没有系统的基础训练就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仁波切答:学佛法与学习弹钢琴一样,但又有些许不同。弹钢琴,即使你非常努力,当你老的时候,手指会开始不听使唤。但学习佛法(就不同了),所有你成就的,你永远不会失去它。
3、学生问:我每天规定了修行的功课和时间,但一旦没有完成就会愧疚自责,这是不是陷入了另一种执着?
仁波切答:你宁可继续保有这份罪恶感。我们有太多其他毫无意义的罪恶感。对无法修习佛法所产生的罪恶感,就这个阶段来说是一种加持。
4、学生问:你曾说:“不执著于任何想法”,我想问:这与对佛法升起虔诚坚定的信心是不是矛盾?
仁波切答:它们的确是相互矛盾。你说的没有错。这就如同你的手被一根刺扎到了,你需要拿另一根刺来把手里的那根刺拿出来。而虔诚心就是学佛路上的那根刺。
5、学生问:《普贤上师言教》中皈依的那一章中说皈依之后有一条戒律是不能与持外道的人为伍,这与真正的菩萨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众生的慈悲心是不是相矛盾?
仁波切答:不是,意思是指不要与具有错误见地的人为伍,以免他们给你一些错误见地的影响。
6、学生问:学习《普贤上师言教》,面对繁复的观想和仪轨无法深入内心,是不是因为我还没皈依,没上师指导的原因,我该怎么办?
仁波切答:书上的教法要深入内心不会一下子就发生,它会慢慢地从心中生起,所以不要担心。你也不要太急著去找老师,你应该好好地检视分析这些教法。无论如何,反覆检视思考总是好的。如果你想要皈依,你应该先皈依三宝而不一定要找一位上师。
7、学生问:如果人生真的是如梦如幻,那么在戏中从事善行或者恶行不也仅仅是角色不同而已,善行和恶行不也是一种分别吗?
仁波切答:当然它们都是二元的,有分别的。直到你知道所有的事物都是幻象之前,我们都困在同样的幻象之网中。只要我们还在这个二元的网,我们就会有这种好坏的区别。
8、学生问:我最近正在读 Walpola Rahula 写的《佛陀的教导》(What the Buddha taught)。里面第一章第2页中提到:「佛说,在他的教法中,没有秘密的教法,导师拳头里没有藏着任何东西。也就是说,他毫无隐藏。」
仁波切答:因为Rahula不是一位密宗上师,所以很显然地他会这么说。他的解释是根据声闻乘的传统。
9、学生问:在我们生病非常痛苦时,如何保持快乐心情?
仁波切答: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愿众生所有的痛苦和疾病都转移到你的身上,如此就不会有众生需要受苦。第二种方法:去想所有我必须经历的痛苦和疾病,都是因为我过去的业力使然,希望我所有的恶业都到这个病痛上来,这样才能缩短我的轮回,了结我的恶业。第三种方法:去想所有的苦痛都只是自心的显现,都是虚幻的。我之所以感受到这些痛苦,是因为我对它们的空性了解不够深入,我的了解只是在理论上。
10、学生问:父母给我介绍女朋友,我很害怕因为结婚就会让我分心,没有时间修行,从而浪费了暇满人身,所以请教仁波切该怎么做?
仁波切答:结婚并不一定会影响你的修行。你是否分心,完全要看你有多自律。如果你真的认为结婚会让你分心,而你不会因为拒绝婚姻而让你的父母太伤心,或许你可以告诉他们你不想结婚。
11、学生问:在看过《正见》后,我认为你就是我的上师。今年我到新学校工作,因装修材料的有毒超标,我中毒白血球下降,是什业力导致我这样果报? 人受到肉身的制约,如何让身心超脱?
仁波切答:与第9个问题的开示一样。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愿众生所有的痛苦和疾病都转移到你的身上,如此就不会有众生需要受苦。第二种方法:去想所有我必须经历的痛苦和疾病,都是因为我过去的业力使然,希望我所有的恶业都到这个病痛上来,这样才能缩短我的轮回,了结我的恶业。第三种方法:去想所有的苦痛都只是自心的显现,都是虚幻的。我之所以感受到这些痛苦,是因为我对它们的空性了解不够深入,我的了解只是在理论上。
12、学生问:《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与我们所倡导的持咒和佛号,会不会有所抵触呢?
仁波切答:持咒是相对层面的修行,而这句偈语所教授的是一切事物的空性。并不是真的自相矛盾,而是相对真理(世俗谛)和究竟真理(胜义谛)是不同的。
13、学生问:认真和执着的区别?
仁波切答:这两者很接近,执着比较粗重,而认真比较细微。两者都必须放下。
14、学生问:怎样才能像对治粗的情绪一样去对治细的情绪。
仁波切答:粗重的情绪可以用思惟来对治,但是对于细微的情绪,需要清净或纯粹的禅修,特别是内观(毗婆舍那)。
15、学生问:证悟是不可见、也不可说的,可是我很难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生起信心。我对佛法有兴趣好感,但不全相信。怎样才能消除我的半信半疑?
仁波切答:你应该生起一种信心,相信与证悟相反的无明肯定能被弃除,相信杯子的污垢能被洗掉——即使现在这个杯子有污垢——只不过是我们还没见到干净的杯子罢了。
16、学生问:我一直在关注正见网站仁波切的开示,家人常对我的信仰表示怀疑,认为佛法迷信,我不知怎样去处理,心里有些伤心,我该怎么做?
仁波切答: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祈请佛陀加持,让你所有修行佛法的障碍都会很快地消失。
17、学生问:向您请求,为大家念诵观音心咒的口传,顶礼仁波切,感恩!
仁波切答:但是我没有办法给你们口传,因為我必须和你们见面才能给与口传。也许你们可以请离你们比较近的堪布或仁波切给你们口传。
18、学生问:很想了解同性恋性行为有什么样的果报,?
仁波切答:同性恋性行为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执着,它不应该被视做比有些人喜欢吃披萨有些人喜欢柠檬饭糟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
19、学生问:刚学佛时,执着于念珠的款式;后来念经时执着于念经的数量。到今天我不执着这些时,突然觉得是不是信心不够了?
仁波切答:不是,这只是表示人的执著与感受是多么善变。它们就是如此无常。我们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我们就不喜欢了。让我们祈愿你喜欢学佛的心能一直持续下去。
20、学生问:我遭到我最信任的男友、好朋友的多起欺骗,我该如何面对,我不能怨恨他们吗?
仁波切答:怨恨他们对你并不会有很大的帮助。你应该要做的其实是好好享受你自己的生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