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9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理與修行] 佛教圈流行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1:0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jio31241 於 2016-3-31 15:18 編輯

原文章标题为《请别再说“我学佛”,请说“我是婆罗门”》,批评性比较强,考虑到论坛多元化性质,姑且换个不太尖锐的标题。

2014-11-30 大生 明精舍
      前几天我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亲们,别再说自己学佛了。您学的全是佛陀努力批判的内容,不是婆罗门思想、就是六师外道思想”。
      立刻有人回话了——“学佛是修心的,外道、佛教,本质一样,无分别啊!师兄不要执着了”。
      啊!那么我要说,您所持的这种认识啊,不在我那句话批判的对象中。因为,您这错误啊,实在低级并且离谱。无论婆罗门还是六师外道,人家起码都是一个个的思想家,都是在努力思辨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体系和学说。我那句话所批判的,是一些“学佛”者,持有错误知见和观点,却误以为自己在学佛。像您这种认识,各种混淆、各种愚昧——还谈不上观点,因为连基本思辨能力都没有,故而不在我批评之列。


    1
      我批判的对象有哪些呢?比如,认为有灵魂存在、 认为一切无二无别、认为不可说、认为理性思维完全是障碍···
      “什么?没有灵魂?那佛教不是说中阴身吗?难道中阴不是灵魂? ”
      对啦!中阴身还就不是灵魂。假如您认为有个灵魂,那在这一点上,就和婆罗门的认知是一致的。
      婆罗门思想起源很早,缘于吠陀,早于佛教,重视祭祀、强调种性的不平等。婆罗门思想流派也很多。但总的概括起来,他们以《吠陀》《奥义书》为经典,认为“梵”是宇宙的本体,“梵”无处不在。如果“梵”显现为人格神,就是“大梵天”。有情生命也有一个本体、灵魂,称作“我”。人在生死中,是迷惘的,如果能认识到“我(灵魂)”和“梵”是同一的,就可以获得解脱。
      而佛教,是坚决反对婆罗门的,所谓“诸法无我”。怎么可能承认有一个“我”、一个“灵魂”呢?
      那么中阴是什么?限于篇幅,本文不做过多讨论。简单说一句,佛教认为人是五蕴和合的现象,我们日常看到的身体思想啥的,是粗大的五蕴,而中阴身,就是“细五蕴”。这个需要多点学习去理解。请深入经论、仔细思维。




    2
      又有人问了,说“那么世界和人是怎么来的,不是佛菩萨造出来的?”
      啊~!我晕!怎么可能?!佛教打死都不会承认这个观点。别说佛陀了,就连六师外道都不会这么认为的。
      在佛陀的时代,婆罗门思想已经受到严重质疑,当时兴起一股反对婆罗门的思潮——后人称之为“沙门思潮”。“沙门思潮”中的思想家们,各自在不同层面批判婆罗门学说。其中有六位很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就是佛教后来说的“六师外道”。
      前文说过,婆罗门认为“梵”是世界的本源,人格化一下,就是“大梵天”创造了世界和一切。那么,面对这个观点,佛陀和六师都坚决不同意。
      佛教不探究世界本源的问题,但是绝对否认有个造物主。佛教认为,世界现象是四大和合而成,没有造物主,追求第一起源这种思维就已经错了。为什么?这里也不好展开讲述。请深入经论,仔细思维。
      那么,既然六师也反对婆罗门,为什么佛教也要反对六师呢?
      沙门六师在不同程度反对婆罗门,比如不赞同有创世主、不赞同阶级压迫,这个佛教也是反对的。
      但他们毕竟都是关于“解脱”的宗教学问。虽然大家都反对同一个问题,可是给出的答案不一样啊。根据佛经记载,佛陀悟道前就曾学过其他思想,后来发现都不够究竟,有的甚至是很错误的。这才自己深入思维,睹明星而悟道,有了佛教。
      所以,佛教不仅批判婆罗门,也批判六师思想。所谓“外道”,即“不是解脱正道”的意思。




    3
      于是有个老修行训我“你说的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思辨没用,那么多问题,你能解释清楚吗?不如好好下功夫打坐修行去!”
      恭敬赞叹,您老不惜自毁、现身说法。
      这种观点正好是 “散惹耶毗罗梨子”的说法。“散惹耶”是六师外道之一,他们在认识论上观点含混,对一切事物,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被形容“难以捉摸的泥鳅”,被称作“不死矫乱论”。所以,他们认为理性思辨没有意义,不如中止认识,放弃对事物的分析,直接去体验真理。故而这一派很重视禅定。
      这一派观点,在当今佛教圈的市场很大。佛教“八正道”第一就是正见,佛教主张正见、正行,没有清晰正确的见地,又如何修行呢?所以,请深入经论,仔细思维。



    4
      一位“参禅”多年的朋友也说我了。我都能从他的行文中看出他玩世不恭、油滑透顶的性格来“修就是不修,不修就是修,对也是错、错也是对,那里能有什么唯一的答案呢?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师兄,随缘自在吧!”
      您虽然“修禅”多年,实际禅宗门在哪,您都不知道。
      这种混乱的认识、油滑讨巧的作风,也符合六师外道的学说。这类似“邪命外道”的说法。
      邪命外道,其实有三家,里面有细微的差别。分别是“莫伽梨拘舍罗子”、“富兰迦叶”和“波浮陀迦旃延”。他们自称“正命”,但却被别人称作“邪命”。
      为什么呢?这三家除了在世界观、认识论上大同小异之外,关键在“价值观”上,有很大的问题。这三家都否认人的主观行动,可以对解脱产生任何帮助。比如莫伽梨派就认为,修不修都一回事,经过八万四千大劫还是多久,无论好坏贤愚都可以获得解脱。
      由于人的行为影响不了解脱的事实,所以他们对待具体的生活问题上,就显得很“随缘自在”、很“无所谓”。于是,“淫乐无害、精进无功”具体是淫乐还是精进——随缘吧!苦行也行,安逸也行——随缘吧!杀生不杀生,本质没区别,更无所谓杀生——随缘吧!行善也罢作恶也罢——随缘吧!骂人也好不骂也好——随缘吧!
      看起来十分自在洒脱,其实他们一点都“不随缘”。当面临可苦可乐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快乐”,并冠以“随缘、自在”的名义。
      这种做法,极其鄙俗,是令人十分恶心讨厌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快别再说自己学佛参禅了!如果“参禅”参成这样,怎么不去吃屎?他们肯定又说“随缘啊!”
      我呸!




    5
      有人夸我“你批评的对!好吃好喝算什么学佛?学佛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你看某某寺院,各个比丘都持苦行,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啊!”
      亲,您这样说,又错了!
      人们往往有误解,认为修行就是要艰苦磨砺自己、进而必须苦行,这就违背佛陀的初衷了。六师外道之一的尼乾子派,就和您这想法差不多。
      尼乾子派的影响很大,后来发展为耆那教——至今这个教派在印度都有大量信众。尼乾子派被佛教称为“裸形外道”,就是缘于其苦行的主张而来。
      尼乾子派(后来的耆那教),在形式上,有很多地方都和佛教感觉类似,所以很多人容易把两者混为一谈。比如耆那教主张禁欲、苦行,不从事农业、屠宰,强调理性,重视禅定,他们的教主也被称作“大雄”或“佛陀”。
      尽管形式类似,本质却有很大不同。
      尼乾子派之所以强调苦行,是由于其对“业报”的认识导致的。他们认为人的业报太重,要想早点还清业报、结束苦难,就只能通过苦行的手段。他们把“业报”理解为一种固定资产,你用的多就剩的少。这个和佛教的业报理论完全不同的。
      佛陀也曾经禁欲、苦行,但是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不能获得解脱,所以佛陀强调不苦不乐的“中道”;苦行作为一定阶段的修持方式,还是被佛教承认的。
      可惜的是,今天很多学佛的朋友,还是以尼乾子派的思维,来理解“业报”问题的。所以,您虽然谈论着“业报”、也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但并非信佛,您应该是耆那教的信众。
      佛教怎么说业报问题呢?请深入经论、仔细思维。




    6
      “什么耆那教、佛教、基督教,本质都是一样,都是劝人向善的!!!师兄,你这样是在做学问,不是学佛!”
      啊,关于这句话,无论佛教、婆罗门、六师外道都不会承认的。我得从两个角度说。
      第一、佛教是一门“教、证”并重的宗教。必须先有正确的见地,才谈得上修持。以佛教而言,仅仅只做学问,当然不够;但是你妄图不“做学问”,就能修行对路?那想也别想!好比你要去某处,连目的地都不知道,怎么走?不要举六祖慧能的例子——那是六祖,不是你。。。。。。别过分夸大自己的根器成吗?
      第二、基督教了解不多不好说。佛教一定不是以求善为第一的。佛教的目的是解脱,探求生命真相、真谛是首要任务。探明白生命真相、了解苦难根源之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衍生出种种做法。很多做法和世俗的“善法”是一致的,但并不能说佛教就是求善的。解脱,才是其第一目的。



    7
      “师兄,活在当下是最重要的。人死如灯灭,死了就解脱了!佛祖涅槃了,他就解脱了。我们不如活在当下,好好享受人生吧!”
      六师外道最糟糕的一派——阿夷多翅舍钦婆罗、即有名的“顺世外道”,就是这么说的。
      顺世外道,既不承认有个造物主、也不承认有灵魂。在他们看来,生命就是身体本身,身体消散,生命也跟着消亡。不存在灵魂、不存在轮回,没有善恶业报,故而没有一切底线(有点类似某些人眼中的“唯物主义”)。
      所以,他们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享受快乐。于是他们纵欲、他们乱伦、他们贪婪、他们残暴,他们做各种事,全然不顾将来。








      佛陀讲法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批判婆罗门、六师外道的过程中,逐步彰显真理的。比如《长阿含》就有很多的例子。
      佛教传入汉地后,由于环境变了,原来的对手纷纷都不在了,所以在大家看来,佛教和印度其他思想的差异,越来越模糊,以至出现今天这种状况,大家完全搞不清佛教和外道的区别,明明自己秉持外道理念,还以为自己是在“学佛”。
      所以,请对照上文,看看自己所持观点,到底是哪家哪派的。
      以后出门讨论问题的时候,别再说自己是学佛的了,请告诉大家“我是散惹耶毗罗梨子”或者“我是婆罗门”········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XWD2dIV1Ls1Oyok7#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