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常把悉达多,那位我们称为佛陀的年轻人,当做上帝一样的谈论着。但事实上,他只是个单纯的印度年轻人,一个就像你我一样的人。我们认为他应该是个拥有完全心灵觉醒能力的超级天才,但事实上,他真正的天才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平凡的人如何去达成与他相同的觉醒。我们说他是个王子,是王室的重要成员之一,我们认为他一定比我们占有优势,但事实上,在物质上来说,现在的我们比悉达多当时拥有的更多。
我们说他有个王国等等,但悉达多王子拥有的不会比现在中产的美国家庭还多。他可能有比较多的仆人,但你有很多的小工具,更多的科技,更多的舒适及方便。悉达多他没有冰箱,但你有。悉达多他没有无线网路,也没有部落格,Facebook及Twitter。他可能有比较多的房子和土地,但你有一张更加舒服的床。甚至你可能有张Tempur-Pedic的太空记忆床垫。
重点是,我们不应该将悉达多的生活神话,并且想着,他的证悟是因为他拥有特别的环境。目前我们大部分人生活的物质条件都与悉达多类似。
悉达多是个寻找真理的人,就此而已。他不是在寻找宗教,严格来说,他不是特别热衷于宗教。他在寻找真理。他在寻找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真正方法。这不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吗?如果我们看看悉达多的生活,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只有在他放弃了宗教的修持后才找到她所寻找的真理及解脱。这不重要吗?那位成为佛陀,那位觉醒的人,从宗教中他找不到他要的证悟,反而是离开宗教这条路后才找到的。
宗教标志的诱惑
很多人喜欢把佛教当成一个宗教。这原因很简单,当佛教被宗教标志包围着,如仪式,念诵,放在圣殿的金色佛像。佛陀他自己从来没有想要被定义成这样的标志;在最初的时候,他告诉他的弟子们,不要造像,不要崇拜。但他许多虔诚的弟子们不断地纠缠他,请求他允许他们造他的像,到最后,佛陀他用意他的弟子替他造像。而现今,我们造成许多惊喜的黄金佛像,就像这些东西是从金字塔里挖掘出来一样。有这样的回忆物当然很好,但我们必须记得它们代表了什么:一些让人唤起回忆的物品,以为我们追随的人,而不是一个我们崇拜的偶像。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把佛教转变成宗教的一种,那倒还好。在美国,我们有言论自由及权利法案,我们可以把佛教变成宗教,心理学的一支,某种自助计划,或是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但如果我们是在寻找证悟,那经由把佛陀视为宗教偶像,是不可能找到的。如同悉达多,只有远离了宗教性修持,我们才有可能找得到真正的心灵觉醒。把佛陀视为一个例子,并且追随他,在我们的生活中。再创造他所追寻的例子,他的勇气,他开放的心,这就是佛教超越宗教的真是力量。
真理不是宗教性的
事实上,悉达多成为佛陀是因为他在宗教上的失败。他见到他曾经投入的苦修生活,并没有带领他到真正的解脱,所以他就放弃了这些方法。而他曾有过的五个同修,他们继续这样宗教性的苦行修持,他们把悉达多看成失败者。他们认为悉达多不能承受这样的修持,所以才放弃。之后,当悉达多获得证悟,而且成为了佛陀,这五个人就称为了他最早的五位弟子,但这五个人在佛陀放弃宗教性的修持时视他为失败者。我觉得这很振奋人心。身为一位心性上的修行人,我们应该用开放的态度去看待失败。从悉达多的证悟不是来自他成功地修持宗教,而是他的失败,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身为一位佛教徒,悉达多使我们要追随的最重要典范。他在心与心的极限上是为伟大的探险家。他有开放的心,不用先入为主的想法去寻找真理。他想,OK,如果我可以宗教性的修持中找到真理,那我就来试试。他试了这些方法,可是他没有找到真理,所以他放弃了。如同悉达多,我们如果真的想要心灵上的证悟,我们必须要超越宗教。我们必须要放弃执著这些先入为主的宗教形式、想法和修持。
宗教,如果我们不善巧地了解它,它会把我们困在另一些规则之中。日常的规则已经把我们卡死在这世界里了,我们还塞入了第二组的宗教规则。我不是说宗教或规则有任何坏处,而是,我们应该要清楚地了解我们在寻找什么?你希望宗教,一大堆的规则要你去遵守,还是你想要真理?真理不是宗教性的,真理就是真理。
如果你对“亲见佛陀”与追随他有兴趣,那你应该了解到佛陀的教法主要是在研究你的自心与一系列自心的训练。这种修持方法是心灵性,而不是宗教性。目标是要自我觉知,不是救赎;是要解脱,不是天堂。这是非常个人的修持。没有好奇心、问题与你开放的心,是没有心灵的修持,没有任何可行的旅程,就算你能接受任何的传统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