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大公庙
基隆的「老大公庙」。
在老大公庙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基隆的「老大公庙」。其历史背景,可追溯至清咸丰年间的漳、泉移民械斗事件。在垦殖开发之初,基隆地区移民因土地和水源的争执,加上不同族群的地域观念,所以械斗事件不断。咸丰元年(一八五一)漳、泉两邑居民在鲂顶(今南荣公墓)发生大规模械斗,双方死伤惨重,尸骨盈野。后经地方有力人士出面协调,将死者遗骸集中埋葬,并纠资建「老大公庙」,奉祀抚慰亡灵。
后人为避免族群械斗,共谋基隆地区的繁荣和谐,于是地方人士乃议定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中元普度,由三籍移民一起超渡因械斗、瘟疫、海难、中法战争等事件而丧生的亡灵。近年来基隆中元祭不但是规模最盛大的一项宗教仪式,也发展成名闻遐迩的民俗观光活动。
【水流公】
水流公是指水上漂流的浮尸,而主要以海难而亡者为多。在开台初期,移民从大陆渡海来台,当时船只的设备简陋,遇到暴风险阻经常船毁人亡。后来经济稳定繁荣,在大陆与<敏感詞>之间往来生意的商旅船只络绎不绝,相对的海上事故也频传。因常发生船难,当时常见被水冲至岸边的无名尸首,民众念其无依无祀,又基于悲悯及畏惧,故将其尸首收纳建庙奉祀。如位于北海岸著名的「十八王公庙」,即是供奉十七位海上罹难者和一只狗的水流公庙;据说该庙十分灵验,因而庙里的香火很盛,至「十八王公庙」祈愿上香的信徒不断,而且愈晚愈热闹,形成北海岸地区一项特殊景观。
云林县西螺社口水德堂供奉的神祇,是两颗水流尸(浮尸)的头骨。
信徒以麻布包裹头颅后,在布上画上人面,奉为神明,并以水流公、水流妈称呼。
Quote:相传一百多年前,西螺旧大排漂来两颗头颅,双双卡在水道转弯处,当时的先民认为很不吉利,赶紧拿起竹竿想把两颗头颅拨开,但无论怎么拨,两颗头颅总是又漂回原处,甚至在水面上绕圈圈,似乎想表达什么,见者无不惊奇,于是将头颅捞起。
庙方指出,当时曾经有捡骨师鉴定漂来的头颅,判断是一男一女,当时担心乡亲见到头颅会恐慌,于是以麻布包覆并搭起棚架,以免头颅遭受日晒雨淋。有民众无意间经过祭拜祈求,身上病痛竟不药而愈,神迹传开后,地方赶紧建庙供奉,并将两具头颅尊称为「水流公、水流妈」。
当地民众对水流公妈更是深信不疑,吩咐小朋友不可去庙里玩筊杯、摘庙旁的树叶、大声嬉闹,若有冒犯,隔天肯定肚子痛。李当渊表示,这是代代相传的禁忌,乡亲们都深信不疑。
【姑娘庙】
姑娘庙专指供奉女性孤魂的祠庙。因自古代以来基于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非亲属关系的男女尸首当然不能「同居」,必须分开建祠祭祀,而有姑娘庙的产生。因为姑娘庙所奉祀的女性有的是未成年死亡,据传这些女性长大后也有嫁尪的念头,故有「捉尪」之说;正因此传说,更增添了姑娘庙的神秘性与恐怖性。然而这种说法在<敏感詞>不只是一项传说而已,而是发展出「娶鬼妻」的民间习俗。<敏感詞>的姑娘庙非常多,其中以旗津「二十五淑女墓」最负盛名,有些姑娘庙则以「仙姑」代称,以提升祂们的位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