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论:打破这三个思想上的框框,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困境都会消除。我们更能建立积极有效的信念,使自己更快更轻松地达到人生的目标。总之,打破这三个框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便是:
1. "应该如此"的破法:我们无法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发生了的都是应该发生的。
2. "托付心态"的破法:每个人照顾自己的人生,不倚靠他人。
3. "没有办法"的破法:凡事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我总有选择。
所有的事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是人加上去的。既然是人加上去的意义,则一件事情:
第一,可以有其他的意义,也可以有更多的意义。
第二,可以有不好的意义,也可以有好的意义。
试想一下,当你用一块石头去锤打一颗钉子,或者赶走一只老鼠,你加到这块石头上的意义是什么?它本来有这些意义吗?再 想一想,一块石头可以有多少用途?
把上面问题引出的意念放在别人所说的一句话、一个行为,甚至环境出现的一些情况上,你会得到什么启示?
下次坐车没事做的时候,试想一想万字夹可以有多少用途。也许这样你会明白一件事情的意义只是决定于我们的主观思想。
同一件事情里面总有不只一个意义包含其中。找出其中最能给自己帮助的意义,便可以把事情的价值改变,使事情由绊脚石变为踏脚石,自己因而有所提升。这便是意义换框法。
意义换框法对一些因果式的信念最为有效。例如:
"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
方法是把句中的"果"改为它的相反词,再把句首的"因为"二字放到最后,成为:
"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积极,因为……"
然后反复地思考如何能把句子写完,要求至少有6个不同的版本,再找出其中最能够接受的句子。
以下是课程里一些学员的杰作:
?使他无从挑剔
?使我提升得更快
?使他改变对我的态度
?使我超越创建的标准
?使我变得更能干
?使我更快升级,脱离他的管治
?使我更有能力去另找新工作
?使我在同事之中受到最少的挑剔,因而更有安全感
?使我能更早创业
?我要证明他不能控制我的情绪
?我要证明我可以做到
?使我能清静愉快地工作
?能证明在这种上司之下我仍能胜任
?能证明我能超越任何压力
?使其他老板注意我,因而创出转工的机会
?使我有更优良的表现
试着挑选一条你觉得最好的,然后把整句话反复地念数遍。现在,你再念念本来的一句:"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你内心的感觉有怎样的不同?本来的一句和后来的一句,哪句你觉得更舒服一点?
假若我是你的一位多年好友,3个月前转了工作,今天走到你面前说:"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你会觉得很自然地接受我的话(亦即是接受话背后的信念):"应该是这样的一老板挑剔,当然会不开心。"现在,你把内容转了180度,刚好相反:"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积极,因为……,‘而你的内心感觉是顶好的(很多人觉得比上句时的感觉更好)。这是因为你内心的信念已经改变了(信念是在潜意识里,所以感觉是最好的测试标准)。
你有否注意到上面十多条学员想出来的杰作,每一条都是一个价值的改变:创造了新的价值,或者本来的价值增强或者转移了?这证明信念必须有价值的支持,而当价值改变了,信念也就能改变。
你可以试把"因为今年市场疲软,所以我们会失败"这一句,用同样的过程改变,看看效果怎样。
意义换框法是NLP换框法中最常用而且十分有效的改变思想的技巧,它可以在两三句话中便运用出来,在辅导工作时尤其受欢迎。
有一位很好的医生,他不能拒绝找他出诊的病人,这使他有过多的业务,休息时间不够,家人也抱怨他只醉心于工作,忽略了他们。NLP大师问了他一句话,便起到了辅导的效果:"学会拒绝一些出诊要求如何会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医生,从而能帮助更多的人?"
换框法之二:二者兼得法
"二者兼得法"其实属意义换框法,只不过因为容易运用和经常有运用的机会,故把它抽出独立介绍。这也是改变信念的一个有效技巧。
很多情况,表面看来是两个选择中只能得一,即是"得A便失B,得B便失A"。我们持着这个信念,感到困扰,因为想二者兼得。在生活中我们容易接受局限性信念的束缚(往往说那是"现实"),而不肯以自己想得到的理想目标为依据而去思考,找出突破。要使自己觉醒,我们可以提醒自己:"坚持二者不能兼得对我没有好处;而坚持二者可以兼得则对我有好处厂应把自己的思想带到后者。
"二者兼得法"就是以此为基础,对自己发出这样的思想指令:
假若A与B是可以兼得的,我需要怎样想或做才能把它实现? 这样的思想方向是跳出框框、追求突破。其中一个常常出现的突破关系是把A和B的定义做更清晰的切细,因为很多时候说话的人会用一些虚泛的词语去代表他的需要,不把他的需要弄清楚,往往无法着手把事情解决。
以下的练习中,你可以假设自己就是当事人,试用"假若二者可以兼得,我怎样做便能实现它?"的态度去考虑一些可能性。
练习一:组长说:"要使质量上去,产量必然减少。"
练习二:丈夫说:"为了维持家中安宁,我只得避免和她说话。,‘
练习三:职员说:"每天工作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学习?‘,
练习四:女女说:"我工作之余还要督促孩子读书,没有时间陪丈夫,婚姻关系怎么会好?"
练习五:朋友说:"为了爱情,我只得放弃事业。"
换框法之三:环境换框法
同样的一件东西或一个情况,在不同的环境中包含的价值会有所不同。找出有利的环境,便能改变这件东西或这个情况的价值,因而改变有关的信念。例如:
"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是不会有人买的。,‘
"年纪大了,与年轻人竞争不来。,‘
做法是说出至少3个例外,但先要把句子由负面词语转为正面词语:
"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会吸引怎样的人去买。,‘
"年纪大了,在哪些方面比年轻人更强。,,
传统上中国有很多表面看是绝对正确的话(其实都是规条),它们把人们牢牢地束缚住,运用环境换框法,可以把它们打破。《很多信念的确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里的处事很重要,但是没有一个信念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绝对有效的。信念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帮助我们达到人生最高境界(三赢)和活得成功快乐的工具之一,但是要记住它们也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既是工具,信念不应绝对地主宰我们,成为我们的神"。当信念对我们达到上述人生目标有所妨碍时,我们可以将它们修正、移开(暂时)、扩阔(兼容)甚至改变。(注:这一点,与全书中所有的内容一样,并不包括宗教里所说的信念在内,我把与宗教有关的信念问题留给每一位有宗教信仰的朋友的宗教导师。我个人认为,宗教里的信中是与人生其他事情中的信念有所不同的,在本书里我无意讨论这个题目--李中莹。)
前面说过的中国传统的规条式话,例如:
"节俭/谦虚是美德。"
"食不言,寝不语。"
"子女必须孝顺父母。"
你可试举出3个它们适用的情况吗?"子女必须孝顺父母"是中国人伦理道德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规条,但是如果下列情况出现,身为子者的却未必会遵从这一句了!
?父母要子女犯卖毒品。
?父母逼子女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
?父母对子女有性侵犯行为。
在辅导时,环境换框法,对一些因为自己的特质而内心感到自卑,不如别人,或者无可奈何的不满意的个案最为有效。例如:
?喜欢多说话或者不说话。
?觉得自己学历不够,或者相貌不出众。
?长得太高、太矮、太瘦或太肥。
一位银行家对女儿的固执个性很不满意,父女关系弄得很糟。他去请教一位NLP大师,大师问他:"当你的女儿与陌生男友出游而那男子有非份的企图时,你想不想你的女儿固执一点?" 银行家顿悟。其实固执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好坏决定于在什么环境中运用而已。他以后便再也不为女儿的固执而发脾气了。(其实固执的人有一大好处,就是每当他认识到什么更好时,他便会坚持那更好的做法,无须别人经常提醒--这句也是运用环境换框法)。
环境换框法和意义换框法往往可以一起使用,在同一个情况里发挥作用。
价值定位
因为做或不做任何事,都是由我们的价值观所控制,所以,找出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排位,我们便能认识到内心的推动力,再加上对某些价值做创造、增大、转移的工作,我们便可以使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更为合拍了。
我们很容易认识到自己意识层面对某事的价值排位,但却较难了解自己潜意识层面的价值排位。
以下介绍一套技巧,帮助你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这套技巧称为"价值定位",能够帮助你了解内心的一套价值观。知道了内心对事情的看法,你便可以理性地调节行为,以满足意识和潜意识两方面的需要。"价值定位"是一个容易掌握的技巧,这个技巧最好两个人做(见图9-3),但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做。下面的指示便是自己做的步骤。
请你选择一件事,最好是你现在感到烦闷的事。很多人在学习这套技巧的时候,喜欢以手上的工作为题目。现在就假定以你的工作为题吧!请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
(1) 请你写下一份理想工作对你的5个价值。若你不明白这道问题,也可以回答下面任何一道问题,它们问的都是同一样东西,然后把答案写下。
?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你有什么意义?
?从一份(理想的)工作中你得到些什么?
? 一份(理想的)工作里什么最重要?
把想到的写在那张纸上。收入、赞赏、学习机会、挑战、友情等是经常出现的答案。我希望你用自己写下来的答案。
(2) 写下5个答案后,请按它们的重要性排出次序,最重要的是①,其次是②、接着是③、④、⑤。以下,你将会只用①、②和③3个最重要的价值。
(3) 现在,请放下笔,把两只手放在眼前,先望着左手手心告诉自己:"假设我决定转工,现在有一份工作,它能给我很充足的①但是②不足。"一面说,一面想像这份工作就在左手手心。然后转去望着右手手心说:"同时又有一份工作,它能给我很多的②,但是①不足。"一面说,一面想像那份工作就在右手的手心。然后来回地望左手心、右手心,让自己的感觉告诉你喜欢哪一份。(在这个时候,不要做理性的判断,最好不要去想"应该怎样","那样不对",而应任由感受浮涌出来。)把感觉的决定写在纸上。
(4) 接着,用同样的步骤,把刚刚在①与②之间选出来的一个与③比较。例如刚才你选出的是②,现在便是②与③的比较了。
(5) 最后,①、②、③之间尚有一次未做过的比较。例如②与③之间你仍然选出了②,最后的一次便是①与③的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哪个较为重要。
完成了①、②、③的比较后,你或者会发觉原来内心价值观的排列,与你本来的想法不同(上述的例子便可能是①、②、③)。事实上,用这个方法去处理使你烦闷的事,往往得出来的结果会使自己恍然大悟,明白一向以来自己认为应该满意却总是不开心的原因了。
有一个朋友,多年来以为她工作是为了收入,她找到了一个高薪的职位,但是总不开心。现在,她的工作比以前在收入上少了20%,但有很多与人接触的机会,而且时间自由,她感到开心,也更知道如何在工作上成功。另外一位朋友,过去的工作中很受气,但是有很多学习机会,为了这些学习机会,他坚持不肯转工,经常带着怒气返回家里,以至家庭里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今天,他的工作比以前收入好,时常面带笑容,与家人融洽得多了,同时也报读了一些函授课程继续进修。
他们都是运用价值定位技巧,在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观之间取得了平衡。
用工作去做这个价值定位测试,结论不一定是必须转工。当你知道什么对你更重要时,你但懂得去多注意、多争取有关的机会了,这也就是创造、增大和转移某些价值。只有在现在的工作环境里得不到你觉得重要的价值,才需要考虑转工。
开始时我请你写下5项价值,而刚才只用了3项。如果你用最重要的3项就能得到你所要的答案,则无须再用其余的两项。但是如果心中尚有点不舒服的感觉,可以继续做4项甚至5项的价值定位测试。3项测试需要做3次比较;4项做6次,而五项则需要做10次。一般来说,3项已经足够,除非在开始时,你遗漏了更重要的某项价值。
这个测试可以用于任何使你心烦的事,例如与某人的关系、移民、搬迁等。掌握纯熟了,我们的思路更清晰,更容易达到所谓"心口如一"的境界,即知道应该做的也就是自己感觉想做的,每有烦事,便做一次价值定位的测试。这可以助你把事情看得更透彻、更易作出解决的决定。
注:做测试时,必须用你的理想作为测试标准,即"一份理想的工作"、"一个理想的朋友"、"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等。
用语言摆脱困境
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可从其说话中侦知。改变说话方式,可以改变内心状态。很多人内心的困境,其实是本人的一些错误信念造成。
以下的5个步骤,帮助我们运用语言去把处于困境的心态,改为积极进取、更有清晰的行动目标和途径。例如,一个人说做不到某一件事:
① 困境:我做不到X,
② 改写:到现在为止,我尚未能做到x。
③ 因果:因为过去我不懂得--,所以到现在为止,尚未能做到X。
④ 假没:当我学懂--,我便能做到x。
⑤ 未来:我要去学 --,我将会做到x。
注:第三步因果的"必须是某些本人能控制或有所行动的事。
"我做不到"事实上是描述一件过去的事实:在当时我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我不想去做"。但是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总想保留"做得到",或者"想去做"的权利。发生了的事无法改变,然而往事对我未来的影响却可以改变,因此"我做不到"不应成为一个包袱,阻碍我们向前走。上面的五个步骤,让我们放下过去的包袱,勇往直前。
回头看第一句"困境"时的话:"我不会游泳",可以感觉到说话者是把自己困在一个狭窄的小圈子里,而外面就是游泳,他却无可奈何,说的话完全是静态的。再看看第5句"未来",说话者的目标"游泳",已经完全在掌握之中,他不单只有目标,而且有清晰可行的达到目标的途径,所说的话,充满了动感,他已经回复到正常的"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的状态了。
① 困境│"我不会游泳。” 负面词语:虽指到此刻为止我不能游泳,但因为没有时间指标,说出来就像是一句永恒的真理-般,在我们的大脑里,也正是做出这样的效果,使得我们无法作出突破。
② 改写:到现在为止,我尚把事情划清楚时间指标:那只是未学会游泳-"过去的事,未来大有可为” 另外把"不会"转为"尚未学会",就是对潜意 识指出这事情是可以学会的。 (但仍是负面词语:)
③ 因果:"因为过去我未能找把事情的因找出来了:"找老师"到一个好老师和"安排时间"。这两点都是自己排出时间,所以到现可以控制和自己可以有所行动的在为止,我尚未学会,注意一句已变为两句,而两句游泳。"都是负面词语
④ 假设:"当我找到一个好老师”仍是③的两句,只不过是把负面师和安排出时间时,词语改为正面词语(两个),另外, 我便能学会游泳。"把连接词"因为"改为"当"。"当(who)比"如果"(1f)好,因为"如果"包含做不到的可能,而"当"字则已经暗示一定做得到。
⑤ 未来:"我要去找会游泳的朋友,请他们介绍经验,并且作出安排, │ 正面词语 │使自己每个星期六下午都可以去上课。我将学会游泳。
提升内心力量
身心一致的状态,就是我们的意识与潜意识处于一个完全和谐合拍、共鸣共振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我们蕴藏的内心力量,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出来,为人生创造出更多的成功、快乐。与此相反的状态是,“知道应该做但不能下决心去做;知道不应做但忍不住偷偷地去做”的状态。这是因为:
理性和感性的立场不一致。
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排位有异。
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BVR),是随着每天出现的事情有所学习而不断变化的。因而此时此刻我对这一件事的BVR,仍然可能会有意识和潜意识层面上的不同。
这一章介绍5个达到身心一致的技巧,也就力量的技巧。
一 与潜意识沟通
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都很想与意识沟通,它不断地发出讯息,只是我们过去很少注意到,亦不知道如何做而已。以下介绍的技巧,是从“六步换框法”发展出来的一个自用版本。这个技巧,帮助我们掌握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但要注意:
1. 潜意识的位置
潜意识虽然在我们的脑里,但是它是经由我们身体的情绪感觉而让我们知道它的存在的。当我们需要与它沟通时,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躯体里(头颅之下,大腿之上)的情绪感觉所在之处,这便是潜意识的位置;亦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心脏的位置。若这两点仍觉难找,可以想像躯体内的一幅景象,其中哪一点有些不同,认定这一点是自己的潜意识便可。(那幅景象可以是一片黑暗,而那一点可以是一点的光。)
2. 沟通的模式
认定了潜意识的位置,在内心对它说话。态度应该诚恳、专心和信任。
3. 沟通前的准备
找一个舒适平静没有滋扰的环境坐下或躺下,做数个深呼吸,使整个人放松和平静下来。开始时第一步总是多谢潜意识的照顾,过程中亦应慷慨地多对它说多谢。
4. 步骤
前提:假设内心对某事不甚积极,虽然心里知道是应该去做的。
(1) 在内心对潜意识说:“多谢你今天的用心照顾。我想与你沟通,可以吗?”(静心、放松身体,等待潜意识的回应。这份回应不会是文字和语言,多数会是一份忽然涌出来的感觉。待出现后……
(2) “多谢你肯与我沟通。这件事,你觉得我不应该去做?”(等待它的回应。)待出现后…… 。
(3) “多谢。不做这件事给我什么好处?请让我知道。”(等待回应。)待出现后……
(4) “我明白了,多谢。我想找出方法,既能保证这些好处,又能使我因做这件事而得到多些成功快乐,你肯支持吗?”(等待回应。)待出现后……
(5) “多谢你的支持。我想邀请我的潜意识的每一个部分去全力支持这个决定,请你帮我做到这点。”(等待感觉的出现。)然后……
(6) “多谢全体的支持。潜意识,多谢你,请你以后与我有更多的沟通。”
5. 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
(1) 没有回应。若过去少有内心感觉,刚开始与潜意识沟通时会有困难,多做数次便会消除。最初几次不要心急,必须完全放松。如果无论怎样做也无法建立沟通,那是说环境或时间不适当,潜意识不想在此时此地与意识沟通,应仍然向它致谢,然后结束。
(2) 等候很久。在等候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身躯内锁定的一点(内视觉)和不断地重复“我在等待着,请与我沟通”的话(内听觉),以免分散精力。
(3) 涌出的讯息没有意义,讯息不会没有意义,只是我们的意识不能理解其意义而已。可以先多谢潜意识,然后请它给你更清晰的讯息,或者帮你明白讯息的意义。
6. 沟通后
答应过潜意识的事必须去做,你的意义与潜意识的紧密关系是你处事快捷有效的保证.
二 创造未来景象
当事情有不只一个选择时,我们有时会陷于迷惘之中,不知如何取舍。其中一个方法是凭各个选择未来景象知道潜意识的取向。
例如你在某件事上有3个选择,不知道应挑选哪一个。你可以按以下步骤去做:
(1) 找个平静环境,坐下,做3个深呼吸,使内心平静轻松。
(2) 检查一下现有的选择数目,逐一弄清其一定的条件细节,再想一想事情完成后适当做回顾的时刻(例如买房,会是人住一个月以后,换工作则会是六个月或一年后,这时才会知道所作的选择是否正确,依此类推)。
(3) 挑选其中一个选择,把时间推前去回顾的时刻,创造那个未来的景象,其中应该有充分的视、听、感觉内容。充分注意各项经验元素。
(4) 打破状态,挑另外一个选择,重复上面(3)的过程。如是者给所有的选择都创造一个未来景象。
(5) 打破状态,然后把所有选择的未来景象同时排列在脑里(若有困难,可以一次只用两张作比较、淘汰),找出各项经验元素最强烈的一个未来景象,这便是潜意识最认同的选择。
三 优良状态
优良状态是自己需要的能力都在手边,可以全部运用时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做过一些感到骄傲的事,或者受到自己重视的人的赞赏,或者取得令人惊讶的成就,这些经验可以证明自己有所需的能力。这套技巧,便是把这些能力变得容易提取可以随传随到。如果你感到自己某些能力不足(内心的能力,例如自信、冲动、冷静、幽默等),可以用这个技巧帮助自己重新掌握。
开始之前,先选定一个运用自己身体便可做出的经验掣,例如用右手紧握左手小指(以下过程以1此为例)。重要的是,这个I动作在过去不会经常习惯地做出来。
1. 经验掣
(1) 步骤(以右手紧握左手小指为经验掣)。回忆一次过人成就,或者感到骄傲的经验中包含的所需的内心能力。把自己带回当时的景象、声音及内心感受。调校光线使变得更光亮,颜色更鲜艳,景物更清晰及放大。调校声音使更接近自己,更大声,把感觉亦调校得强一点。
(2) 达到这具境界时,心中感觉的强烈程度增加,当快到最高点时,便用右手紧握左手小指,享受这种感觉一会儿。(若有需要,可在握指之前做几次大力吸气,以加强力量。)当这个感觉开始下降时,须马上放手。
(3) 打破状态,即去想一些无关事物(例如昨晚吃过什么)。
(4) 再回忆该次经验,重做(1)、(2)及(3),如是者数次。
(5) 用右手紧握左手小指,看看那愉快而强烈的感觉需时多久才涌现。若太慢则重做(1)、(2)及(3)数次(注意所选择的经验是否有负面的因素,回忆的过程中是否太粗率,若仍无效,改选另外一个经验和经验掣)。亦可以用数个有同类正面感觉的经验,加入同一经验掣中,把储于经验掣的能力大大提升。
(6) 目标是每当右手紧握左手小指时,该愉快而强的感觉在一两秒内便能涌现。
(7) 做未来测试,即想像下次有需要运用该能力的场合,试塑造当时的景物及声音,然后右:乒握左手小指,看看内心的力量如何涌出,因而应付当时情况的能力加强了。
2.借力
过去的经验固然可以带回当时的内心能力,用经验掣储留, 因而能够随要随有;经想像而产生的经验亦会有同样的效果。例如一个自信心不足的人,觉得过去没有显示充分自信的经验可供提用,可以运用以下的3种“借力”方法。
(1) “借力”方法之一。假想自己完成一件十分自豪的事,在脑中设计出成功的景象和声音,即环境布置、灯光色彩、人物景象等,并且是像电影般的动画,加上别人说话的声音、背景杂声或音乐,自己内心的话等。
(2) “借力”方法之二,想出一个有此能力的人,想像他站在不远处,向他要求借取这份能力,并且向他保证,能力不会因借出分享而减少。当他答应点头后,想像他扬手洒出代表这份能力的光粉(见图11—3)。想像这阵光粉像雨点般降落在自己的身上,感受一下能力进人自己身体里的感觉。
(3) “借力”方法之三,想出一个有此能力的人,回想上次(或者幻想一次)见到他在台上演说的模样(见图11—4)。 ①注意台上射到他身上的灯光特别明亮;他的声音很有力,吸引全场人士的注意。②然后想像自己站起来,向他走去。途中看到台上的他越来越清晰,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路过的两边人群的投入也越来越强烈。然后你走上台,站在他身旁,一同面向群众,看到观众被你俩吸引着。③你听到的声音就在旁边响起,所以很响亮清晰,内心的感觉因此很强烈。然后,你横走一步,进入他的身体里。
现在,你已成为他,话从你的内心产生,经口中涌出,吸引着所有观众,眼中见到的观众完全被你吸引着。内心产生的自信越来越强烈,再用大力吸气的方式,把这份能力的感觉加强。
四 反败为胜法
“反败为胜法”是我在1998年发展出来的一个技巧。它方便、迅速和容易掌握,初学者第一次使用便能得到效果。同时它的用途很广泛,亦容易在使用其他NLP技巧的过程中因需要而随时加入。这一技巧,在2000年10月份的"Anchor Point Magazine”(全球最畅销的NLP杂志)上刊出,英文名称是“The Wise-Me Process’’。
“反败为胜法”假设我们可以把自己从负面情绪中抽出,因而 能够启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从脑神经学的角度去看,负面情绪是“感激反应”(Stress)的来源,在“感激反应”的状态中,大脑的前额叶(Prefrontal Cotex),亦即是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策划的中心的活动能力会大大减低。一般来说负面情绪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有困难,或者需要特别解决的方法,这时最需要前额叶的运作良好。“反败为胜法”便是让前额叶发挥它的功能。
“反败为胜法”的步骤:
(1) 找一张椅子,坐下,想某个问题,让有关的负面情绪出现。
① 注意那是些什么样的负面情绪(例如担心、愤怒、无奈等)。
② 若以1—10的分值表示,其中10为极辛苦,1为轻松,现在的感觉以哪个数字最能代表之?(待结束后测试效果)
(2) 站起来,走开数步,看着椅子上的自己(情绪的我),注意他的坐姿、表情和内心的负面情绪。看着“情绪的我”,告诉自己“我就是他一生之中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一定要帮助他”。想一下他可以怎样做,有些什么不同的做法,环境中有些什么人、事、物能帮助他,如果他掌握了些能力他会做得更好,他需要一些怎样的内心状态和技巧(只要想到的都可以告诉他,无须理会自己是否掌握)。
(3) 走近椅子,望着“情绪的我”,诚恳地把刚才想到的告诉他(这个位置,称为“智慧的我”)。说完后,感觉一下是否已经足够:若他掌握了所说的一切,事情是否能够解决。若不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可以加入,告诉他。若够,则走开约10~15英尺远。
(4) 站在距离椅子10—15英尺远处,看着坐在椅子上的“情绪的我”和站在他前面给他意见的“智慧的我”。聆听一遍“智慧的我”对("情绪的我”所说的话,然后问自己:“如果‘智慧的我’所说的能力他全部都拥有,我会用什么文字去描述这个‘智慧的我”然后说出这些文字(例如,他是一个冷静和处事时能够照顾全局的人)。
(5) 望着"情绪的我”,诚恳地多谢他过去对自己的照顾和辛勤。然后客气地问他:“为了这次(本人名字)可以在这件事中得到更多更好,可不可以请你暂时站在一旁,保证稍后一定请你回来?”然后看着他站起走开。
(6) 望着“智慧的我”,请他坐在椅子上。注意他的坐姿与面部表情等与刚才((J情绪的我”坐时的不同(这是这个技巧有效果的保证)。“智慧的我”的坐姿及面部表情应该是符合刚才对他的能力的描述文字。
(7) 凝视坐在椅子上的“智慧的我”,慢慢走向他,靠近椅子时转身坐下,想像进入了“智慧的我”,并且尽量模仿他的坐姿和面部表情。此时,那些能力的感觉会在内心涌现,用大力吸气的方法,把这些能力的感觉加强、扩大,通常会是那份感觉膨胀、变暧,充实了身体各处。经过多次这样的深呼吸后,享受一下这份舒服、有力量的感觉,然后张开眼睛,再思想一下那个问题。
(8) 这时再想那个问题,一般的感觉是有办法解决,问题微不足道,而且会多了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再次用1~10的分值,测试一下现在的感觉。如果不满意,重复前面(2)—(8)的步骤;如果满意,则回头看看刚才走开的“情绪的我”,若他的表情是良好的(例如微笑、轻松等),可邀请他回来,闭上眼睛,感受他进入体内的感觉。若“情绪的我”面部表情仍不够理想,重复(2)—(8)的步骤。
注①:若步骤(2)的效果不够理想,可以站在另一位置,想像自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或解决该问题的专家),闭上眼睛做一个深呼吸,确认一下内心充满智慧(或能力)的感觉,然后张开眼教导坐在椅子上的“情绪的我”。如果效果仍不够满意,可以站在另一个新的位置,想像自已是一个曾经解决过这个问题的大师,其他步骤如上述。
注②:“反败为胜法”可以反复地做,每次都能发挥出潜意识蕴藏在更深层的智慧。
五 减压法
这个技巧在降低生活/工作压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质量,自我治疗方面都有特殊的功效。它是运用我们的潜意识去帮助我们的身体做得更好。只是,若你心存怀疑,它便会失效,因为怀疑是运用潜意识走向相反的方向。我建议你抱着多用心做便多得一分功效、多帮助自己一分的心态去尝试,用效果去证明它的确实性,而不在事前加以判断。
在日常繁忙的生活中,精神疲倦,但没有时间休息,用15—20分钟做减压法便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长期失眠的人,
亦只须连续5~10天便能改变情况。(最初的数天未能产生满意效果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检查过程中哪里忽略了指示,怎样可以做得更好而暂时不去想有效无效的问题。本章的"与潜意识沟通”技巧亦会有所帮助。)
这个技巧有3个部分。
1. 第一部分
找一个没有骚扰的地方,用舒服的姿势坐或躺下,闭上眼睛。做3~5次绵长的深呼吸,必须缓慢均衡。极为疲倦或有失眠问题者,可增至8次或以上。每次吸气都想像把新鲜的氧气带人身体,每次呼气都想像把身体内的不洁杂质推出身体。同时注意你后头及肩膀的肌肉开始放松,尤其是在你呼气的时候,那处的肌肉可以不断地放松、更放松。
2. 第二部分
把自己的意识集中在自己体内的一点(这就是你的"内心’,或“潜意识”),然后在心里全神贯注地对它说:“感谢你辛苦照顾我这么久,我们现在开始休息了,我们会休息……分钟(或者……小时,根据你的情况而定)。在这……分钟/小时里,我的身体会尽情地放松、复原,我的精神体力会全部恢复过来。当……分钟/小时后(或起床时间)睁开眼睛时,我会充满精力、智慧(加上你所想增加的某些能力,例如幽默、冷静、勇气、自信、冲劲等等),去展开一天的工作,继续我的学习,迎接新的挑战和欢乐。”
3. 第三部分
开始在心中跟随以下的步骤做想像工作:
(1) 想像3件物件的形象(可以是闭眼前身边的物件,亦可以是任何过去曾经见过的东西)。一个物件的形象清楚后,便可以去想下一个。
接着把注意力放在现场有的3种声音。如果没有或者不够3种,可以回忆过去曾经听过的任何声音,包括人声、音乐、大自然或杂声。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任何三处(例如左边手肘、右脚趾、鼻尖等)做感觉。
(2) 重复上面的内视、内听、内感步骤,但每步只须两样(两个物件、两种声音、两处感觉)。
(3) 重复上面的步骤但每步只一样。
到此,大部分练习的人都会进入全面休息的状态。如果仍未能进入状态,可重复第3点多次。
注①:初练时心中多杂念,无须烦燥,在哪个部分乱了,从哪个部分重新开始即可。
注②:无须多少次,你会发觉用减压法休息,睁开眼时便恰好是预定的时间,比闹钟还准。
注③:(2)和(3)的内视、内听和内感步骤的内容可以与(1)的一样,亦可以不同,以保持自然为重要。
情绪智能
纵目四顾,世界上有多少人受情绪所困扰?因为情绪不佳,多少人的工作、事业、家庭、生活以至人生受到影响?因此情绪是人生中最具影响力、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题目,同时也是在人类历史上最被忽视、最少研究的题目之一。在1990年以前,你几乎无法书店中找到—本关于情绪的书、1995年"EQ”—书问世以后,带有“EQ‘’二字的新书不断出现。虽然大部分都取材于"EQ”一书的内容,其中一些的内容却与情绪毫不相关,只不过想借此二字帮助增加销量。
“EQ”一书启动了我的研究情绪,NLP的要领与技巧对此很有帮助,脑神经学的进修亦使我容易认清正谬。时至今日,我认为我已发展出有关情绪的学问与技巧,已经超越EQ一书的境界。
这一章介绍我在"情绪”上的研究成果中最基本的,关于正确认识、管理和运用情绪的数个概念。
什么是情绪?
每个人都知道情绪是什么,但是当他想开口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时,才发觉不容易做到。
在人类历史上,很少人研究情绪。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和学者才开始对这个题目感到兴趣。1995年,美国人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Coleman)写出“EQ”一书,在世界各地都引起广泛注意。
研究情绪的专家们,至今对"情绪”二字没有一致的定义。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暂且接受以下的定义:
(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
从对人的作用,或者从“人生里的意义”这个角度看,情绪不只如上述定义那么简单。在这里,让我介绍情绪的7种意义。
1. 情绪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情绪其实是大脑与身体的相互协调和推动所产生的现象,因此,一个正常的人,必然是有情绪的。不仅如此,没有某些情绪的人,其实是有缺憾、不完整的人,其人生不是有欠缺,就是极之痛苦。
2. 情绪绝对诚实可靠和正确除非我们内心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有所改变,否则,每次对同样的事我们都会自然地有同样的情绪反应。如果你是一个对死老鼠或者某些事物特别反感或害怕的人,每次偶然遇上,你的惊叫、跳起来或者其他的行为,不是每次都一样,并且马上出现吗?某人的嘴脸,或者他说的某些话,在你每次遇到他时不是都触起你同样的情绪反应吗?
3. 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
如果你感到不适去看医生,医生说你的额头很烫,需要做手术切除,你会觉得这个医生精神有点不正常吧?人人都知道额头很烫是身体有病的征状,可能是肠胃有毛病,也可能是感冒。征状使我们知道健康有问题,但它本身不是问题。情绪也是一样,它只是征状而已,可是绝大部分人都把情绪看做是问题本身(家长往往针对孩子的情绪而加以斥责,目的只是制止情绪的出现,便是最普遍的例子),情绪只是告诉我们,人生里有些事情出现了,需要我们去处理。
4. 情绪是教我们在事情中该有所学习
人生中出现的每一件事都提供我们学习怎样使人生变得更好的机会。情绪的出现,正是保证我们有所学习。每份情绪都有其
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指明一个方向,便是给我们一份力量,甚至两者兼有。如果我们没有不甘心被别人看低的感觉,我们便不会如此发奋;如果我们没有痛的感觉,我们便不会把手从火炉上抽回;如果我们没有恐惧,生命会变得多么脆弱!
5. 情绪应该为我们服务,而不应成为我们的主人
如果情绪能被妥善运用,是可以使人生变得更好的。只是要“运用”它,必须先使它臣服,受你驾御。情绪既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的手与脚、过去的经验、累积了的知识能力等,是为我们服务,使人生更美满的。可惜的是,在今天社会上有很多人都陷入了迷惘苦恼中,不能自拔,成为了自己情绪的奴隶,而不是驾御自已情绪的主人。这种情况是可以扭转的,有很多技巧可以帮助每一个人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例如我的EQ和NLP课程)。
6. 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
我们的大脑在把摄人的资料储存为记忆的过程中,把这些资料的意义决定下来是最重要的一个程序,我称之为"编码"程序。这个程序其实是把摄人的资料与已存的过去资料作比较合并后得出的模糊意思,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做一次过滤,所得出的意义才能纳入我们的记忆系统作长期储存。这份意义必有一份感觉并存。没有此等感觉的,便是没有做或者未做好“编码”的程序。何以见得?你少年时在学校曾经熟读的那些书的内容,现在还记得多少?相反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外的一次经历,却永世难忘。何解?那便是因为前者未做好“编码”工作,而后者做好了。如果说《长恨歌》那么长的唐诗你也记得,那是因为诗中的每一句,你都有很深的感觉。所以,感觉是记忆储存的必需部分。
7. 情绪就是我们的能力
活到今天,你当然拥有很多能力,在很多事情上,你都有自信、勇气、冲动,或者是冷静、轻松、优悠,或者是坚定、决心,也或者是创造力、幽默感,更或者是敢冒险、灵活、随机应变……。所有这些能力,细想一下,你会发觉都是一份感觉,一份内心里的感觉。即使有知识、技能和其他的资源去助你,使用这些资源的原动力,仍是这份内心里的感觉。没有这份感觉,我们即使具备了这些资源也不会去用,或者用不好。
现在来谈谈“负面情绪”。
本来情绪并无好坏正负之分。当人还是一种低等动物的时候,就像其他动物一样,有某些情况出现,就会有相应的情绪出现。例如当威胁出现时我们有恐惧,失去一些心爱事物时我们会感到悲伤,发现食物时我们觉得开心。情绪就是推动我们去做某些行为的推动力。所有人都希望每天过得开心、惬意,所以不希望有恐惧和悲伤的时刻,而这类人不希望出现的情绪,便被称为负面情绪。
细心分析上面一段文字,我们会很容易领悟到所有负面的情绪其实都是一份推动力。因为我们不满意带给我们这些情绪的情况,故此我们会有所行动,直到这些情绪不复出现。另外,凡有负面情绪出现,我们的信念、价值及规条必然有部分受到冒犯或挑战。改变或者扩阔自己的信念、价值或规条,是解决负面情绪的一个“治本”的有效方法。
情绪在NLP的理解层次中属能力的层次。陷入一种情绪的束缚中,我们就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带离这种情绪,转入另一种更有效用的情绪状态之中,就是能力的表现。
什么是情绪智能(EQ)?
EO是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缩写,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萨洛维在1990年提出,因美国人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二书中介绍给大家而名闻天下。有人误以为EQ是Emotional Quotient一词的缩写,因为EQ与IQ对立,而IQ是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缩写。事实上,学术上没有Emotional Quotient这个词。
丹尼尔?戈尔曼在书中指出:人的一生中智商(1Q)并不是成功快乐的决定因素,EQ才是。他在1998年出版了另一本书“EQAt Work”。大意是在工作环境中,EQ更为重要。另外一个重要的意见是:EQ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但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我不同意最后的一点。我认为EQ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数周至数月)内培养出来的。在1998年我与香港政府管理专业发展中心合作发展出来的“全面情绪管理技巧”(EQ for Managers)的两天课程里,我提供了很多实际和快速有效的情绪处理和管理技巧,使得每个学员回到工作环境后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当然,如果只掌握了技巧,而心态(自我价值和信念系统)出现问题,一个人仍然不会运用这些技巧。是否改变是每个人自己要决定的事,但是,这个课程证明EQ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可以学习、掌握和提升的一份能力。这一点是丹尼尔?戈尔曼的书中(我个人认为)最为欠缺的地方。(在2000年年底,我停止了与管理专业发展中心的合作,若想了解最接近你居住地点的EQ课程,可以致电任何一家P.E.M.I.或联营机构,或者查阅互联网。)
有人把EQ译作"情绪智商”或"情商”。我选择了香港余德浮先生的译法,称EQ为“情绪智能”。“能”是能力,能力是可以培养、增强、运用和控制的,所以“情绪智能”的译名更有意义。
丹尼尔说EQ包括5个范畴:
① 认识自己的情绪
② 处理自己的情绪
③ 推动自己
④ 认识别人的情绪
⑤ 处理好人际关系
我认为EQ包括两点:
第一点:清楚认识和正确运用情绪去帮助自己。这一点针对的是个人。“清楚认识”4字说来容易,但做起来很多人才发觉有困难。不信的话,大可以在这一刻注意一下你内心的感觉,尝试用情绪的名词描述出来,你或会发觉是不容易的。就算可以说出来,也只是两三个情绪词,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对吗? 因为我们自小便被教导忽略内心的感觉,对一些所谓“负面情绪”更是以“敬而远之”的态度去对待,虽然它们总是经常来缠扰我们。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感觉认识少,甚至那是一些怎样的情绪都不清楚。试问,我们又如何能正确地运用或处理它呢?
“正确运用”就是明白每种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发挥它而使我的人生有更多的成功、快乐。举一个例子:愤怒的正面意义是“给我们一份力量去改变一个我们不能接受的情况”。如果企图运用这份力量改变世界或其他人,是不会有什么理想效果的。可是,如果我们运用这份力量去改变自己,例如提升、创出突破,则情况会有所变化。
“帮助自己”包括使自己更积极、更有斗志,进而推动自己的效果。故此,这点已经包括了丹尼尔?戈尔曼的前3个范畴。
做到这一点的技巧,我统称之为“自我情绪处理技巧”。SEM的最高境界是情绪自主。在这个境界里,一个人有充分的、所有情绪的能力,但同时,他已经可以在任何事情中挑选最能帮助自己的情绪,并且维持在这情绪里。他的情绪状态,完全由本人涣定和控制。
第二点:了解和分享别人的看法和感受。这一点针对一个与其他人的相处、沟通和关系,包括丹尼尔?戈尔曼的末两个范畴,并且有所超出。
“了解和分享”是指本人用理性(左脑)去了解,用感性(右脑)去分享。“别人的看法”是对方理性(左脑)的看法,“感受”是对方感性(右脑)的情绪感受。简单地说,就是两人的理性和感性同时参与。做到了这点,也就做到了“同理心”(Empathy)。
传统上,我们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去处理另一个人的事(“这样不对”,“这样更好”,“为什么你不……”)。而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大脑推动身体作出行为的基本推动力来源是感觉而不是道理。所以,处理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事情,我们都需要在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这一点的技巧,我统称之为“他人情绪处理技巧”。
情绪的钟摆效应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情绪就如世上所有事物一样,应以对人生的成功快乐有没有贡献为衡量标准,有没有这个效果决定了一种情绪状态是好还是坏。传统上,我们认为某些情绪是不好的,例如愤怒、悲伤,称它们为负面情绪,于是,世上就有了正面(好的)情绪和负面(不好的)情绪有人因为压力太大,受不了情绪上的折磨,学会了“麻木感 觉”,意思是不再对事情有同样的情绪反应。这是一种保护机制,短期如此,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就会对这个人有很大的损害了。
原来,当一个人在某种情绪上调减了反应的强度时,他在所有其他情绪上也会有同样的减少。那些所谓负面的情绪减少了,正面的情绪也会同样地减少,就像图中显示的钟摆效应(PendldumEffect)。
对别人的责骂,这个人“反应麻木”了,不觉得像以前那样愤怒;看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他也不会像其他人那样难受;“哭什 么?只不过是电影而已!”同时,对一个笑话他也不会感到好笑:“笑什么?只不过是笑话而已”。不好的事不会创伤他,好的事也不会使他欢欣、喜悦、满意和骄傲!
本来这个人的情绪强度学会了麻木,便缩至假若这个人继续在“使自己麻木上努力发展下去,终于他会变得只有图中的c一点。这个时候,什么事既不会使他难过,亦不会使他开心,对任何事情他都没有了感觉,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能够走动的植物人了! 日子久了,每天的生活枯燥乏味,有一天他醒来会问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每天的挣扎,难道只为延续这种没有乐趣的存在?”感觉不单是情绪的根源,也是我们能力的所在:每一种内心的能力,例如自信、冲动、冷静、幽默感、创造力都只不过是内心的一份感觉,对事情的分析判断,也需要感觉"没有分寸”,“不知轻重”都是显现的感觉不足)。记忆、学习也都需要感觉的参与。由此可见,感觉在人生里扮演的角色多么重要!
应该怎样做?与那个人刚好相反,把自己的情绪强度尽量扩大。如此,每天每件事给我们的喜悦、满足、自豪、信心,我们会完全得到,并达至到极点,心中充满人生的意义和乐趣。偶然有一次,事情给我们负面的情绪,虽然强度达到,但因为每天所得的喜悦、满足,自豪、信心再多,我们也能承受了。何况,我们有4类技巧去处理“负面”的情绪:消除、化淡、运用、配合。NLP便充满了这样的技 巧。
“正面”情绪我们充分享受,完全拥有;“负面”情绪有这么多的方法去处理,成功快乐的人生,便是如此掌握。
对情绪管理的全面理解
一个你相识不久的人突然冲向前,用狰狞的面目、粗鲁的动作、不雅的言语向你大骂,你会觉得诧异。如果他是你单位的一位同事,你或会觉得愤怒。假设3分钟前你接到电话,朋友告诉你刚知道那位同事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病,面对他这样突然的行为,你很有可能会觉得惊怕。若某种行为产生某种情绪,则同样的行为必然产生同样的情 。
同样的行为产生3种不同的情绪,证明了情绪的来源并不是行为本身。那么,情绪来自哪里呢? 原来,情绪是本人的信念、价值和规条系统的产物,而不是外界的人、事、物所决定的。更进一步讲,所有所谓“负面情绪”,必然都是本人的信念、价值和规条里有一部分受到了冒犯。如果我问你为何有情绪,你的回答会包括这个人应该怎样对你,现在他的行为使你得到了或失去了什么价值,以及这样的情况下他本来可以有不同的做法等等。这些话都不过在指出你的什么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受到冒犯而已。
所以,事情无须改变,只要改变我们的信念、价值和规条,事情带给我们的情绪便会有所不同。事情往往由别人或环境控制,我们不易改变它们,但是我们本人的信念、价值和规条却是由自已控制。因此,我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权便由此而重得!
前面说过,我们有4类技巧去处理负面情绪:消除、化淡、运用和配合。这些技巧可以使我们不被情绪控制,而能够主动地去管理它们,就是说,情绪出现时我们有选择的可能。而上面证明了情绪不是来自事情,就是说,同样一件事,不一定就必须导致某和情绪出现。 今天的社会里,有很多人因为某些事情经常出现而总是陷入负面情绪之中。而每当某种负面情绪出现时,他们便束手无策,总是导致某些行为出现,这完全是不必要的。在同样事情之中,我们可以有不同情绪的选择;而同样情绪出现,我们也可以选择有不同的行为。NLP的学问,不单只使我们明白这样是可能的,更使我们拥有能力,通过运用NLP的技巧而把人生的控制权再次拿回手中(我的EQ课程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技巧)。消除、化淡、运用和配合的情绪处理技巧,只是治标式的技巧,因为只有当情绪出现时才能用得上。就像灭火器一样,有火灾才用得上。而每当要用灭火器时,必定有一些东西被烧了。治本式的技巧有两个层次,都是NLP的拿手好戏:
1. 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层次
信念可以改变,但不一定需要改变。信念可以暂时挪开、修正和不断扩大兼容。(事实上,一个人的成熟,就是他的信念系统不断扩大兼容的结果。)价值可以创造、增大和转移,而规条是最容易处理的一环:只要保持灵活、不坚持一个做法便可。这类技巧使我们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2. 思维处理的层次
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如何被建立起来?它们是每天每刻每一件人生经验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机制而产生出来的。我们的思维处理机制决定了同一件人生经验总结出来的是信念A抑或信念B,同样地,它决定了我们把哪些价值置于其他价值之上。例如,一个出生于暴戾家庭的人一般来说会有暴力的倾向,但是,也有不少这种背景的人毕生致力于儿童福利工作,使这类情况很少发生。某个人说的话是为了我好还是存心与我过不去?这些都是我们的思维处理机制塑造出来的信念、价值观、规条和更深层的“身份”所决定的。
故此,提升思维处理机制是最高、最根本的解决情绪问题的技巧层次。
把以上所说的统统纳人一个图中,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的情绪、成就、信念系统之间的关系,就是“全面理解图”
人生成功的秘诀
一个人能够享受到成功快乐的人生,必须在过程中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并且经常达到这些目标,这需要首先定出正确的目标,然后做有效的行为。因此.人生成功的步骤可以归纳为3点:
1.确定想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的成功只可以用白己的标准去量度。用别人定的标准,会感到迷悯、辛苦,而且力竭,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与人比赛,每个父母都灌输类似的价值观给下一代。一般的情况是:每—个人都要经历读书的阶段,然后步入社会,找份工作,有所表现,冀望升级、收入丰厚和出人头地。表现出的是勇往直前,但是如果内心未曾培育出足够的自我价值作出有效的支持,则表面一如常人,而内心之疲乏、恐惧与彷徨,无法驱使他做到口中所说的目标,其痛苦难以言表。
意识层次追求的目标,往往与潜意识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若此,这个人不会全力以赴地实现目标,而只会有敷衍式的行为;同时,心中老是不能安定,会有很多逃避式的行为。因此,一十良好和有效的目标,必须是意识和潜意识都同时支持的。
2,清楚知道现在的行为模式能否得到它
勤力、努力、尽力,在我们的文化中都是美德,在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灌输一个概念给他们:工作中,甚至人生里面,我们必须下断地勤力、努力和尽力,这个心态没有什么不对,只要我们同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做法”至少是同样重要的。知道做法是否下确很容易:有没有效果?是否每大都更接近想得到的东西?是否每天都多—分成功快乐?所有做法都只可以由有没有效果来决定其正确性(是否符合三赢也很重要,但已经包括在效果一词之内)。如果只是勤力、努力和尽力而不顾效果,我们付出的精神时间和其他的资源只会门白地浪费丁。这正是今天社会很多人的 写照:每天的工作都重复着同样的行为,让入感到十分疲倦。但越来越不满意所得到的,感到距离目标越来越远.每天可以感受的成功快乐越来越少,所有的飞机、船、汽车,甚至太空船,在前进时都在不断地修正其方向以确保能达到目标。人生也是—样,要达到目标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正在做的行为能否使我们得到心中想要的东西。
3.找出更有效的行为模式去增加效果
不少人坚持某个做法,虽然这—做法已经无法达到目标,而他们的解释不外平两个:“未曾到终点,怎样知道这样做有没有效果,”这说法之中的终点二字,我怕指的是人生终结,果真如此,则这些人注定一生失败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有效果可见,更应该每天都感受到多一分的成功快乐。“我知道这样做没有效果.但我没有更好的做法。”这“更好”二字显示出说话的人如何在欺骗自己:没有效果的方法竟是 “好”的标准(这才可以用“更好”二字在其他方法上)。怪不得他们不愿改变了。这些人已经深陷于“勤力、尽力”的谬误意义之中:必须做些什么,虽然那已经证明是无效的。其实无效的做法,比不做还不如。不做起码可以省下精力、时间,资源.更可以好好地思考、研究和学习,以找出新的突破。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无效的方法多一份机会。也许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去学习“跳出那样的思想框框”。
命运与运气
实例一:陈荣光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石硖尾半山水屋区有一家人.母亲早巳不在,父亲做苦力,从早做到晚,也不能使6个孩子得到温饱。最大的儿子陈荣光小学毕业后,决心要继续学业,但父亲却想让他缀学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在他苦苦哀求之下,终于达成一项妥协:父亲继续独自挣钱养家,再辛苦也不会要他停学工作,但是读书的事,荣光必须白己想办法,一分钱也不能指望父亲供给。
荣光不仅有志气,更有勇气,他走到西环山腰的—所名校,几经辛苦.见到了神父校长,说出他渴望读书的苦心,还告诉那位校长他是能够决定他一生的人。校长被他感动了,给了他一个免费的中学学位.并且安排高班同学给他旧书及文具。读书的事总算有望了。此后荣光每天早上4:30起床,步行下山,到附近的菜市场捡地上莱贩子抛掉不要的枯黄破碎菜叶,可得两箩.卖得两毛钱。他用一毛钱乘坐小轮过海,步行上山上学。如果那天他实在太饿,而忍不住用余下的一毛钱买个面包允饥,那天他便面对一个难题:下课后如何渡海返家?
荣光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并获得外国一所大学的奖学金和同学们的帮助出国继续学业。大学毕业后返回香港,回到家里,见到邻居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青年,正在以干苦力为生。什么使得他与邻居青年的命运不一样?是命运控制他还是他改变了命运?
实例二:布西奥的故事
弗朗西斯科?市西奥是墨西哥的一个整形外科医生。1985年9月中旬的一次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原来9层高的医院宿舍的瓦砾中3天,被救出来时他的右手坏死了,需要切除4个手指,只有姆指能够保留。对~个整形外科医生来说,这与被判死刑差不多。
布西奥没有气馁。同年12月他飞到美国旧金山市,找到—位高明的显微外科医生,研究把双脚的第二趾切下,移植到右手充当无名指和小指。1986年3月的——大手术历时十多个小时,终于成功。他的期望是日后再用这只手进行复杂精细的整形外科手术。
由于他努力不倦的练习,手术后不到两个月,佰西奥便能够为访客签名留念。手术后6个月,他终于成功地完成受伤后第一次整形外科手术。
1987年2月,也就是大地震后18个月,布西典恢复了一个正常整形外科医生的全部能力。
布西奥记得为他做脚趾移植手术的彭克医生绐他的鼓励:“你的手能康复到什么程度,要看你需要它做什么而定。需求越大,手的本领就去越强。”
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身体也是一样,它们可以做到的极限,完全取决于我们需要它们做什么:需求越大,它们的本领就会越强。
实例三:格莲妮的故事
依莲?格莲妮是苏格兰人,1966年出生.不到30岁便已经是今天古典音乐中打击乐演奏的大师,被世界公认为时下打击乐女皇,可是你能相信吗.她竟是聋的!
聋人可以做很多事,但是做音乐师似乎有点匪夷所思吧!即使在音乐这一领域里,几乎所有任何其他乐器比打击乐器对一个聋人更合适—些!况兄.格莲妮的打击乐不是三数人的爵仁乐或室乐,而是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交响乐团。难怪很多人在看到她的表演之前,无法相信世界上真有其事。
格莲妮8岁时患上一种至今不详的病.听觉渐渐退化,到了12岁,已经成为100%的聋子。但是耳聋没有使她改变自己对音乐的兴趣或者方向,她的决心及努力,加上一点天份,使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不少毕业生满足于伴奏工作、在大交响乐团中任职或者以作曲为职业。格莲妮不作此想,她挑选了打击乐器和独奏表演作为事业的方向。
打击乐直到20世纪中期才在传统西方音乐中有了一席之地,能够掌握的音乐家不多。很多有名的作曲家都为格莲妮作曲.她的声誉在音乐界十分高,是世界级的音乐家。1994年她曾到美国巡回演出。
她的个子很小.表演时在乐器之间优美地飞来飞去。她用触觉,以感受音乐振动的方法去代替她没有的听觉。她喜欢在表演 赤足,以加强她的感觉。她亦发展出过人的观察力,洞悉表演时指挥和乐团成员的细微动作的意义。
她不具备的并没有阻碍她得到想要的东西;所发生的不幸,并不能使她停止争取和成功。
看完3个故事,我们来谈谈“命运与运气”。
相信有命运这回事的人最大的困难是解释自己所做的事情里,哪一点自己的力量用尽,命运开始接管。上面3个故事都是真实的,里面的主人翁都不甘心于现实给他们的限制,用自己的方法去作出突破。世界上大都有千百人在做相同的事.把自己从环境的囿困中释放出来。
每次在培训课程中谈到命运这个问题时,都出现认为“有”与“无"两派。也许我们无须花费时间去争论是否真的有命运或者运气这—回事。我们必须承认,的确有从来没有预测或者防范的事情发生:报纸上天天都有空中坠下花盆或者砖泥伤人的新闻;或者一辆失控的汽车撞亡路势的行人……这些我们都无法预知。生命里的确有不少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姑且就把它们归入“命运”或者“运气”所控制的范围吧。
既然无法控制它们.我们为之而苦恼,担忧,甚至沮丧就没有什么意义,倒不如看看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身体有残缺,或者欠缺某些知识和能力.对自己的成就而言,如果说是达致完满结果的阻碍,倒不如说是自己不能跳出局限的借口。其实跳与不跳.只在个人一念之间。我们想得到些什么.决定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以及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克服。
3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各有不同的不幸
?陈荣光的家贫
?布西舆的右手残废
?依莲?格莲妮的耳聋
他们大可以用他们的不幸作为理由,解释他们的一生为何没有成就。“本来我可以做很多事.出人头地的”这句话,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是某些不幸的遭遇使他们失败吗,不是,是他们不去找寻突破.容许那些不幸去决定他们的命运:请注意:那些不幸不是他们的命运,而只是他们用以决定自己命运的借口而已,很多人看不清楚其中的关系,误以为—些已经发生的事便是命运;其实、命运是由我们如何对待那些发生了的事而决定的;
从3个故事中主人公的成就,我们看出人的能力远远超越—般人的想像。“有志者,事竞成”这句话已经变成平凡的话语,但在这3个人的行为中,显出它极不平凡的意思-让我们分析一下命运如何“支配”我们。
1. 假如说—个人的一生中,自己不能控制(命运)的事情占30%,则有70%的事情自己可以控制。
2. 如果我们任由—些能控制的事情去操纵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本来自己控制的70%人生便会萎缩。
一个这样的人.处处消极,事事让步。当他说他的一生六部分都不是他所能控制,命运决定他的一切时,在意义上他是对的。也许,更正确的说法是:“他让不能控制的事情决定了他的命运的大部分”
3. 如果我们积极地发挥我们自己能控制的70%,不断地寻找突破。这部分便会不断地膨胀。就似3个故事的主人公—般,不容许发生了的事主宰他们的未来人生-他们积极地寻找并且做出突破,终于,他们人生里自己可以控制的70%膨胀了数倍。 这类人处处积极,事事进取。当他们说—生绝大部分都是自己控制时,他们说得对。比较一下自己实际控制的部分,你会惊讶两个人人生的巨大差距。很多人的人生的确有如此巨大的差距!两种人生,本来都有30%是自己不能控制的,但是通过运用自已的力量,结果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4. 人生很奇妙,它当中发生的事多与少,经历的丰富或平淡,那是由自已操纵的一个相信命运在自己手中的人。其人生丰足和快乐,远远大过一个被已经发生的不幸所控制的人的人生,因此,人生的意义,可以无限地增加,而已经发生的不幸,与之比较,却是有限而且固定的,不要诉说你的命运不好,那只是你容许一些不能控制的事去主宰你而已。就算你只剩下一天的生命,你仍然可以决定怎样才能把它过得最灿烂、最有意义;故此,你仍在控制你的命运。
时间管理四分图
史蒂芬?高雷(SIcphen Corey)在他的一本书"first Thing first" 中曾经介绍过以下的概念。
若把你每天睡眠以外的时间,用以下的4种性质分开,每种占多大的百分比,
1. 重要而急
很多人每天的生活都在极度忙碌之中,每件事都是重要而急的,若这栏长期地占全部时间的50%或以上,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与别人的关系和人生其他的重要方面都会因而变坏。
2.重要而不急
经常告诉自己应该去做(或多做),而总是没有实行的事情便人此栏。这栏亦往往是真正把自己人生推进往上的事情,例如足够睡眠、与家人旅行、学习、运动、研究工作等。这栏亦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栏。
3. 不重要而急
这栏的事情足为别人而做的,例如接听手提电话、约好去些无关紧要的约会等。若这栏的事情太多,我们会埋怨自己太被人摆布,或者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境界。
4.不重要亦不急
这栏的事情,在人生中常常是可有可无的事。但是如果一件这样的事长期在心里涌出,它可能是重要的事而未曾被自己注意。 没有“正确”的比例,一般来说:
1. 栏最好低于50%
2. 栏最好维持在20%或以卜
3. 栏应慢慢地减低
4. 栏亦应该降低
1. 栏事情往往不能马上被减少。最好的做法是把从3及4栏省下的时间用在2栏事情上。慢慢地,l栏的比例便会渐渐降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