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巴哈伊信仰
[打印本页]
作者:
esunchien
时间:
2009-9-11 12:54
标题:
巴哈伊信仰
巴哈伊
巴哈伊信仰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如今已是扩展最迅速的世界性宗教之一。它在至少23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五百多万信徒,在地理范围上成为第二分布最广的宗教。全世界巴哈伊的居住点超过十万,其范围之广反映了他们对世界公民这一理想的奉献。
巴哈伊信仰的全球性范围也反映在其成员的构成上。巴哈伊出自几乎所有的国家民族、种族群体、文化背景、职业工作、<敏感詞>或经济阶层,代表了2100多个种族和部落。
同时,巴哈伊信仰也是一个免于分裂和派系的高度团结的群体,因而它极可能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成员最多元化的组织团体。
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是巴哈欧拉,在十九世纪中期,这位德黑兰的波斯贵族放弃了王侯般舒适与安宁的生活,甘愿承受严酷的迫害与镇压,给人类送来了鼓舞人心的和平与团结新信息。
巴哈欧拉说,祂是来自上帝的一个独立的新圣使。祂的生平、著作及影响力使人联想到亚伯拉罕、克里希那、琐罗亚斯德、佛陀、基督和穆罕默德。巴哈伊认为巴哈欧拉是这一系列圣使中最近的一位。
巴哈欧拉所带来的根本教义是“团结”。祂教导我们,上帝只有一个,人类同属一族,所有世界性宗教都是上帝对人类旨意与目的之天启的不同阶段。巴哈欧拉告诉我们,如今,人类已集体进入成熟期。正如世界各圣典中所预言的那样,将所有民族团结于一个和平统一的全球<敏感詞>的时代已经到来。祂写道:“地球乃一国,万众皆其民”。
作为世界独立宗教中最年轻的一员,巴哈欧拉所奠定的巴哈伊信仰在许多方面显得与<敏感詞>宗教不同。它有一套独特的全球性教务管理体系,在一万多个地方有经自由选出的管理议事会。
巴哈伊信仰对现时代的<敏感詞>问题采取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法。该信仰的圣典及其成员的广泛多样的活动几乎涉及了当今世界的每一个重要动向:从有关文化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新思维到决策制定的分权化;从对家庭生活和道德价值观的重申到呼唤迅速全球化进程所必需的<敏感詞>与经济正义。
迄今为止,巴哈伊信仰迄今所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乃是它的团结。不同与<敏感詞>各宗教——遑论绝大多数<敏感詞>和<敏感詞>运动,巴哈伊社团成功地抵挡住了接二连三的企图分裂的冲击。尽管其历史如任何<敏感詞>古老宗教一样骚动不安,但它依然维护了自身的团结。
巴哈欧拉逝世之后,祂呼吁的全球统一进程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历史的进程,种族、阶级、信仰和国家的传统障碍已开始渐渐地崩溃。巴哈欧拉预言,推动这一进程的这些力量,最终会缔造出一个全球性的文明。地球上各族人民面临的挑战,是接受彼此为一体的事实,并携手共创这个新世界。
巴哈欧拉指出,一个全球性<敏感詞>若想繁荣昌盛,必须依赖若干基本原则。它们包括:消除形形色色的偏见;两性间充分平等;认识到世界各大宗教的根本一致性;消除贫富分化;普及教育;科学与宗教的和谐;在自然与技术之间求得可持续的平衡;建立一个基于集体安全和人类一家原则的世界联邦体系。
世界各地巴哈伊对这些原则的拥护,主要通过个人和社团的转变来体现,其中包括巴哈伊社团近年来发起的一大批小规模和基层性的<敏感詞>与经济发展项目。
在建设一个由地方、国家到国际级教务管理议事会的统一网络的过程中,巴哈欧拉的信徒们已创造出一个广布而多样的世界性社团,它以与众不同的生活与活动方式为特征,给合作、和谐与<敏感詞>行动提供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模式。在一个忠诚心被如此分割的世界里,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本网站就上述方面作一一概述。
“你们的主,那满怀慈悲者,心怀一个热切的希望:愿看见全人类如同一个灵魂、一个肉体。”
——巴哈欧拉
巴哈伊信仰如何传播
巴哈欧拉说,在一个本应促进灵性成熟的时代里,劝诱改宗是不合时宜的做法。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独立探寻真理,而巴哈伊则能够对这过程作出最好的贡献,其方式是广扬巴哈伊信仰,并给有兴趣者提供探究巴哈欧拉启示的机会。
在全世界巴哈伊社区共同进行的三项活动已被证明具有特别的收效。1,向公众开放的巴哈伊儿童课程,着重道德品质发展,结合以巴哈伊有关天下一家、宗教同源的的教义;2,祈祷会:旨在为来自任何宗教背景的参加者提供机会去发掘其内在本质,并开始发挥潜藏在灵魂之中的灵性能力;3,学习小组:顾名思义,是探索巴哈欧拉教义的小型聚会。这些活动的<敏感詞>益处暂且不论,它们本身就彰显了巴哈伊的这一观点:对 “信仰者”与“非信仰者”的传统划分是对神圣旨意的误解,是人类进步的障碍;追求真理者最终是否成为巴哈伊,取决于其个人的意愿,其决定须受到别人的尊重。
为了确保世界人民都有机会了解巴哈欧拉的启示,多年来巴哈伊们自愿背井离乡,到<敏感詞>国家或地区定居。这种行为被称为 “拓荒”,它与我们所熟知的传教士工作迥然不同,因为这些拓荒者必须自行谋生,经济自立,而且还要融入到所居住的社区中去。
巴哈伊主动发起的这方面活动种类繁多,内容广泛,其目标都是尽一切努力让朋友们熟知信仰的教义与事务,同时尊重个人对生命至关重要事务之决择的隐私权,如宗教。这些活动包括:制作文字及音像资料,举办公众集会,在私宅举行非正式聚会。后者即曾在二十世纪初风靡一时的“炉边恳谈会”,至今仍是是宣讲巴哈伊信仰的常用形式。
多样融一体
世界各地的巴哈伊团结于这样一个共同的理想:奉行高道德标准,现代的世界观,以及为更广大社群服务的奉献精神。
希扎亚?希萨尼?穆瓦尼还是一个青年时,就决定他的人生目标是去帮助他的非洲同胞脱离贫困、种族歧视和文盲。有段时间他曾经认为从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但是,自25年前他成为一名巴哈伊后,他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偏远的乡村,与那里的人同吃同住,为他们做些识字、卫生常识和道德品质培养之类的基础性教育工作。
塔荷蕾?桑切斯在巴拿马的西部丛林地区开办了一个电脑培训中心。该中心位于索洛伊村的一所中学里,为当地的恩加贝布戈族土著人服务。桑切斯女士本人也是恩加贝布戈族的第二代巴哈伊信徒。上过九年学的她利用休息日开设免费的扫盲班,并且在一家由巴哈伊开办的教育与研究机构帮忙,该机构也是面向当地的恩加贝布戈族人。她说,她的生活目标就是为自己所在社区的人服务。
在挪威,拉西?特瑞森每天忙于教学和作曲。他是挪威国立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也是公认的挪威顶尖的现代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灵感常常取自各种传统音乐风格——从挪威民歌到圣咏音乐。据乐评家们评论,他的作品融合了简单与复杂的因素,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多样性的形式。特瑞森教授说,他是想通过音乐来表现他所看到的当代精神原则。
虽然穆瓦尼博士、桑切斯女士和特瑞森教授在文化、教育和民族背景上各不相同,但他们被一个共同的信仰——巴哈伊信仰,以及为其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联结到了一起。
全球巴哈伊社团可能是世界上最具多样性及地域分布最广的群体了。它也是世界上最团结的组织之一,而团结正是该组织最与众不同的特征之一。
全世界的巴哈伊来自各种宗教背景:佛教、基督教、印度教、耆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琐罗亚斯德教以及泛神教。然而他们奉读共同的神圣教义,恪守统一的宗教律法,遵从同一个国际教务管理体系的不间断指引。
他们的团结精神远远超越了一个共享的神学。它表现为持久致力于全球的道德、精神与<敏感詞>发展,这也是全球<敏感詞>的最高理想。
巴哈伊社团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平等;结束种族冲突;致力于为所有的人建立公平经济机制;确保人人受教育的机会。该社团反对各种形式的迷信,为其信徒设定了高道德标准。而世界和平与统一的全球<敏感詞>则是首要任务。
的确,世界上再没有任何其它具有如此多样性的世界组织,无论是宗教的、<敏感詞>的、还是<敏感詞>的,能够宣称其成员如此拥护一个如此完整、连贯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界观。
这样的世界观源自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巴哈欧拉(1817-1892)。他是一位波斯贵族,一生中的后40年是在囚禁与流放的生活度过的。他著书100多卷,它们是全球巴哈伊社团得以立世的根基。
“团结之帐已经升起;勿彼此视同陌路。你们乃一树之果,一枝之叶。” ——巴哈欧拉
一个独立的宗教,而非某一教派
过去,由于巴哈伊信仰的先知和初期信仰者来自伊斯兰<敏感詞>,学者们有时把它误称为伊斯兰教的一个“支派”。
今天,宗教学者们认识到这种说法无异于称基督教为犹太教的一个“支派”,或称佛教为印度教的一个“宗派”。
不错,基督确实生为犹太人,佛陀也生于印度教<敏感詞>,然而,他们的教义却不仅仅是对其父辈宗教的重新阐释,而是远远超越了它们。
同样,巴哈欧拉奠定了全新的精神基础。他的著作是独立经典,他的事业远远超越了一个宗教改革家的工作。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59年评论道:
“巴哈伊教是一个独立的宗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和<敏感詞>被承认的世界性宗教相若。巴哈伊不是某个别的宗教的支派;它是一个单独的宗教,具有与<敏感詞>被承认的宗教同等的地位。”
“唯有且直到牢固地建立团结,人类才有望获得福祉、和平与安全。”
——巴哈欧拉
十九日灵宴会
崇拜上帝,交谊和基层民主的综合聚会
巴哈伊社区生活的中心是十九日灵宴节。它每十九天举行一次,是地方团体的崇仰上帝或更多<敏感詞>活动的集会。
大人小孩都可参加的十九天灵宴会,能够促进和维护地方巴哈伊社团的团结。虽然其活动安排可以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的文化和<敏感詞>需要,但灵宴会始终包含三项基本内容:精神祈祷、教务磋商和联谊活动。于是,灵宴会把宗教崇拜、基层事务管理与教友间交往结合起来。
使用“宴会”这个词好像意味着享受丰盛的筵席,其实不然。尽管一般也会供有食物和饮料,这个词本身却表示成员应享受崇拜上帝、交谊和团结的“精神宴会”。巴哈欧拉强调每十九天——即每个巴哈伊月的第一天——聚会一次的重要性,“用以把你们的心灵联结在一起”,哪怕聚会上只有饮水供应。
在进行祈祷时,会诵读巴哈伊圣文的选段。接着是一般性讨论,让每一个成员对社团事务发表意见,使灵宴会成为“<敏感詞>基层的民主议事场所。”灵宴会的最后会安排一段时间让成员进行交谊活动。
巴哈欧拉
巴哈欧拉的著述给自古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永恒神学和哲学问题作出了回答,如“上帝存在吗?”“何为善?”“我们为何存在?”他也解答了同时代思想家们所提出的现代问题,阐述了人类本性的基本动机,回答了是否确有实现和平的可能,并解释了上帝如何保障人类的安全与福祉。
在十九世纪中叶,德黑兰的“黑坑”是近东最臭名昭著的地牢之一。它曾是一个公共澡堂的地下蓄水池,唯一的出口是一条陡峭的三级石阶通道。地牢污秽不堪、幽暗阴冷且臭气充盈,囚犯们拥挤在如此环境之中,备受折磨和煎熬。
就在这恶劣的情景中,再次上演了宗教史上最罕见最珍贵的一幕:一个“凡人”,一个在其它方面看起来与凡夫俗子并无二致的人,蒙受上帝召唤,给人类带来一个新的宗教天启。
这一年是1852年,这个人是波斯的一个贵族,如今以“巴哈欧拉”闻名于世。在被囚禁期间,双足被扣上枷锁,脖子上还套着100磅重的铁链,巴哈欧拉就这样领受了上帝对人类旨意的启示。
这一事件可媲美历史上上帝向早先的圣使显示自身的伟大时刻:当摩西面对“燃烧之丛林”;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得到启迪;当圣灵以白鸽之形降临于耶稣;或当大天使加百利出现在穆罕默德眼前。
巴哈欧拉在黑牢里的经历激发出一个宗教天启的过程,它在随后的四十多年里,产生了数以千计的著作、书简和信件,它们构成了巴哈伊信仰神圣经典的核心。在这些经典中,巴哈欧拉描绘了在精神、道德、经济、<敏感詞>和哲学等所有层面上重建人类<敏感詞>的蓝图。
过去,上帝的圣使们大多是通过演说或讲道把他们的教义传达给人类;这些言辞被他人记录下来,有时是在圣使在世之时,有时则在祂离世之后由其信徒回忆。然而,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却自己拿起纸笔为人类写下祂所领受的天启,或是把祂使命的信息口述给任文书的信徒。
巴哈欧拉不仅谈到了那些自古以来困惑人类的永恒神学和哲学问题,如上帝存在吗?何为善?我们为何存在?同时祂也解答了二十世纪思想家们所冥思苦想的问题:什么能激发人类的本性?有可能实现真正和平吗?上帝是否仍然关怀人类?等等。
巴哈欧拉的世界性社团从祂的言词中得到启迪和鼓舞,发现道德准则,并获得创造力量。
“巴哈欧拉”在阿拉伯文里意为“上帝的荣耀”。祂在1817年11月12日诞生于德黑兰,是富有的政府大臣布尔祖格?努里的儿子,原名为侯赛因?阿里,祂的家世可溯源到古伊朗帝国的伟大皇朝。年轻时的巴哈欧拉过着王侯般的生活,所受教育主要为骑马、剑朮、书法和古诗。
1835年10月,巴哈欧拉与贵族之女阿西叶?卡侬结婚。他们生育了三个孩子:大儿子阿博都巴哈,生于1844年;女儿巴希叶生于1846年;小儿子米赫迪生于1848年。巴哈欧拉婉辞了政府向祂敞开的高官厚禄的仕途,而是选择了致力于一系列的慈善活动。到了十九世纪40年代初期,祂就以“穷人之父”而名扬四方。1844年之后,当巴哈欧拉成为巴比教的一个主要支持者时,祂所享有的特权便很快丧失了。
作为巴哈伊信仰的先驱,巴比运动象旋风一样横扫伊朗,招致了宗教当权派的严酷迫害。它的创始者巴孛被处死,随后巴哈欧拉也被捕,被戴上镣铐徒步解送到德黑兰。朝廷和教会的权势人物要求把祂处死。然而,由于巴哈欧拉自身的威望、其家族的显赫地位以及西方大使馆的抗议,巴哈欧拉幸免于难。
但是,祂还是被扔进了臭名昭著的“黑坑”——波斯的希雅查尔监狱。当权者们以为这样会使祂死在牢里,可事与愿违,这个地牢反而成为一个新宗教天启的诞生地。
巴哈欧拉在 “黑坑”里度过了四个月。在这期间祂思考了自己的全部使命。“我跟<敏感詞>人一样,在床上睡着了。可就在这时,看啊,那全荣耀者之和风吹拂我,教给了我所有存在事物的知识,” 祂后来写道,“此事并非来自于我,而是来自于那全能全知者。祂还命令我在天地之间高声传扬……”
“此乃上帝至大宠爱倾泻于人类之日,此乃祂至伟恩泽灌注于所有创造物之日。”——巴哈欧拉
巴比运动——巴哈伊信仰的前身
或者,为什么巴哈伊们认为他们的信仰起始于1844年
十九世纪初期乃是一个许多地方都期待着救世主出现的时期。由于对科学发明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深感困惑,很多宗教的最虔诚信徒转而求助于他们信仰的经书,以试图理解这越来越快的变化过程。
在欧洲和美国,诸如坦普尔教派(圣堂会)和米勒教派认为他们已经在基督教经书中找到了证据支持他们的这一信念:历史终结,耶稣基督即将复临。而在中东,一个与此明显相似的一种思潮也开始涌动起来:古兰经和伊斯兰传统中的各种预言快要实现了!
在这些“千禧年运动”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在伊朗,主角是来自设拉子城的一个青年商人(历史上称为巴孛)及其教义。从1844年到1863年,波斯的所有阶层都被卷入一场希望与激动的风暴之中,因为巴孛振聋发聩地宣告:上帝之日已临近,祂自己就是伊斯兰教经书中许诺将出现的那位圣使;人类正处于一个见证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被重新建构的新纪元。
在某些方面,巴孛的角色可比为施洗者约翰之于基督教创建。巴孛是巴哈欧拉的先驱,其主要使命是为巴哈欧拉的来临铺路。因此,巴哈伊认为巴比信仰的创始也是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当巴哈欧拉在1863年宣告,祂就是巴孛所预言过的那位“应允者”时,巴比信仰的目的也实现了。
一个英国学者会晤巴哈欧拉
1890年,著名的剑桥东方学家爱德华?G?布朗会晤了巴哈欧拉。他是唯一见过祂并记录下会面经过的西方人士。这次会晤是在阿卡附近巴哈欧拉的住所里进行的。布朗如此记述到:
“我凝视着祂的面容,我无法描述它但却永生难忘。那双锐利的眼睛似乎透视到人的灵魂深处;那对浓密的眉毛饱含力量与权威……不用问我面前的这位是谁了;我俯首向人们忠诚与敬爱的对象致敬,而这种忠诚与敬爱,足以令国王嫉妒,让皇帝妄想!
一个柔和而威严的声音吩咐我坐下,接着说道:“赞美上帝,你如愿以偿了!……你来看一个囚犯和一个流亡者……我们只希求全世界的福祉和各民族的幸福;然而他们却把我们当作争斗与骚乱的制造者,该受囚禁与流放……这些争斗、流血与不和必须结束,所有人民要亲如一家……人不可以爱国为荣,而要以爱人类为荣。”
巴哈欧拉的话语是如何记载下来的
巴哈欧拉启示所具有的一个绝无仅有的特征,就是启示话语的文字记录真实可靠。这与基督或佛陀的教义不同,它们是在宣说了很多年之后才被写下来的,巴哈欧拉的话语则是在它们被启示之时就记录下来并经巴哈欧拉确认的。
“天启过程”——一个用来表示宣说上帝之言行为的巴哈伊术语——在几份历史文献中都有描述。一个观察者记录了如下情形:
“米尔扎?阿加(巴哈欧拉的私人秘书)有一个小碗大的墨水瓶,他还随时备有10来支笔和一迭迭大张纸。那时所有致巴哈欧拉的书信都由他接收。他带着这些信件到巴哈欧拉尊前,在得到允许后朗读它们,然后巴哈欧拉指示他拿起笔记录下作为答复的启示书简……”
“他记录启示话语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写完整页时,第一个字的墨迹尚未干,看起来就像是把一束头发浸在墨水里,然后把它挥洒到整张纸上一样。”在记录下每次启示之后,原草稿会被重新誊写,巴哈欧拉亲自审阅并首肯最后版本。
巴哈欧拉的著述
正如《圣经》之于犹太人、《福音书》之于基督徒、《古兰经》之于穆斯林,巴哈欧拉的所有著作被巴哈伊信徒视为“上帝之言”,它们构成了巴哈伊信仰的基础。
巴哈欧拉著述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以往上帝先知的启示。巴哈欧拉自己估计过,祂的全部著作如果辑录成书,不会少于100卷。
这些著述的文体风格多种多样。巴哈欧拉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写作,祂能够高超娴熟地运用这两种语言。有的著述假上帝之口,形以崇高而优美的散文;有的直述道德与伦理原则;还有一些是神秘的诗歌。很多是写给信徒个人的信札,称为书简。另有许多存世之作尚未被翻译出来。然而,祂的主要著述已被译成世界上大多数主要语种——他的文集已被译成800多种文字。
巴哈欧拉的道德伦理教义主旨包含在一本名为《隐言经》的小册子里,它辑录了从祂使命之初所启示的警句格言。祂谓该书是蕴含于连续天启里的灵性指引的精华所在。
巴哈欧拉阐明其使命的主要著作是《毅刚经》(《确信之道》)。它全面阐述了神圣意旨,解答了自古以来一直是宗教生活核心的几大问题:上帝,人性,生命的目的,天启的作用。
巴哈欧拉揭示神秘领域的著作中最知名的是《七谷书简》。它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灵魂与其创造者重聚之旅的各个阶段。
巴哈欧拉最重要的著作是《亚格达斯经》,即《至圣之经》。《亚格达斯经》是巴哈伊周期的“母经”,启示于祂被囚禁于阿卡的最黑暗日子里,成为巴哈欧拉为其构想的 “世界秩序”所制定的律法与制度的主要渊源。
圣作的翻译工作一直进行着。英文翻译的标准是由守基?阿芬第奠定的。他是1921-1957年巴哈伊信仰的领袖,曾就读于牛津大学,他的翻译不仅仅表现出对英语的高超运用,同时也是对圣文含意的权威诠释。
要找到一种英文文体,能够忠实地传译出巴哈欧拉笔下的波斯文和阿拉伯文所具有的崇高而感人的神韵,殊属不易。在解决这一难题时,守基?阿芬第采用了詹姆士王圣经版所用的中古英语文体。与此风格相适应,他还采用阳性代词指称上帝——虽然巴哈欧拉的教义明确表明“造物主”不可被附诸任何性别。守基?阿芬第还广泛使用附加符号来标明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名称的发音,这种做法如今已被整个巴哈伊团体沿用。
这样做的结果是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式,它将现代英语与巴哈欧拉笔下的波斯文及阿拉伯文风格很好地联结了起来。由此,是守基?阿芬第的英文翻译,而非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原著,被用作<敏感詞>西方语言翻译的根据。
“由于唯一真神和祂的创造物之间没有直接交流作为联系的纽带,永恒者与短暂的事物、绝对者与偶然的事物之间也不存在任何相似,所以祂命定一个纯洁无瑕的人,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启示期,在地上和天上的王国显现。”
——巴哈欧拉
<敏感詞>与道德教义
从未有哪一位未来学家、预言家或先知如此准确地预见到人类前途的关键特征,或其<敏感詞>教义如此完全适合当今的时代。
巴哈欧拉圣作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初人类最忧虑的各种问题和转变。
从男女平等到种族平等,从科技知识和信息爆炸到将我们这个星球缩小成一个地球村的强有力进程,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预见性地并深刻地阐明了这些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巴哈欧拉的更新观念触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个人道德到经济与统制,从社区发展到宗教生活。
巴哈欧拉的<敏感詞>教义的主旨是:人类本为一族,天下大同的时代已经到来。
巴哈伊经文阐明,对我们本为一体观念的认同会引生出一系列的<敏感詞>原则及理想,而各地的巴哈伊正在世界范围竭力推广它们。
这些重要的<敏感詞>教义有:消除各种形式的偏见,建立男女的充分平等,承认世界各大宗教同源,消除贫富两极分化,普及教育,提倡个人行为的高标准,承认科学与宗教的和谐,在自然与科技之间谋求可持续的平衡,基于集体安全的世界联邦体制。
若你思索这些原则何其切中<敏感詞>时弊——从种族关系到引发二十世纪最大运动的经济不公问题,那你就会明白,还不曾有任何未来学家、预言家或先知如此准确地预见<敏感詞>景象的要害所在。到了二十一世纪,巴哈欧拉所高度关注的这些问题不仅没有退居次位,反而开始支配了人类的集体生活。
“永葆一颗纯洁、仁慈和意气风发的心!亘古、永恒与生生不灭的王国就属于你!”
——巴哈欧拉
“…你们无法挡住妇女的解放…”
巴哈伊早期历史中最激动人心的事迹之一,是关于一位伟大的波斯诗人塔荷蕾的。她是女权运动的早期倡导者之一,并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而献出了生命。塔荷蕾1814年出生在一个显要的教士家庭,原名叫法蒂米?芭拉甘妮,在当时当地是一位非同寻常的女性。她受过高等教育,以学识与诗歌闻名一时。1844年,她听说了巴比教,即成为最早的追随者和最坚定的护教者之一。
尽管许多西方人认为,现代女权运动在同一年起始于美国,但有见地的历史学家们也承认塔荷蕾(意为“纯洁的”)为最早倡导女权者之一。无畏而敢言的她不允许所在<敏感詞>的权势阻止自己发挥潜能。她公开宣布男女要平等,有一次在公众面前还大胆地揭掉面纱。事实上,她的生平事迹与表率作用鼓舞了全世界男人和女人。
她为自己勇敢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她被丈夫软禁在家里一段时间,因为他反对她的信仰,后来,她逃走,又被迫与她的孩子分离,从此以后再也没能见到他们。几年之后,她再次身陷囹圄,而这一次是被政府官员,他们被她成功劝说人们改信巴比教的行为所激怒,因为他们视巴比教为伊斯兰教的异端。一群士兵奉命前来处死她,她的遗言道出了一幅鼓舞人心的远景:“你们可以随时杀死我,但你们无法阻挡妇女的解放。”
女性:明确无疑的平等地位
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一个主要宗教的创始人明确指出: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巴哈伊圣文还阐明:
● 若教育机会和资源有限,女孩应优先受教育。
● 在巴哈伊婚姻关系中,无论丈夫和还是妻子都没有支配对方的权力。
● 男女能力之间若有任何表面上的差异,皆因迄今为止女性仍缺少受教育的机会。
为了实践这些原则,世界各地的巴哈伊社团一直在各个领域为提高妇女地位、增强妇女能力而努力。他们探寻改善妇女受教育状况,建立促进男女平等的各种委员会,或者就妇女在社区生活中的作用发起广泛的讨论。尽管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展速度都受到历史因素和地方传统的影响,但仍有一项标志进度的重要统计数据显示:妇女入选巴哈伊国家级管理机构的高于所在国家类似机构的比例。
尽管男女两性都有资格在巴哈伊信仰的其它各级选立和命立机构中服务,然而,巴哈伊信仰的国际教务管理机关世界正义院的成员却仅限于男性。这是巴哈欧拉钦立的规定,因而不可更改。而且,祂对此巴哈伊律法的这一特别之处未作任何说明。因此,尽管巴哈伊个人可以对其原因做各种推测,但并不存在任何权威的解释。就让它留作一个信仰问题吧。
“在上帝眼中,女人和男人是且永远是平等的。”
——巴哈欧拉
婚姻与家庭生活
巴哈伊认为,家庭是<敏感詞>的基本单元。唯有这首要的<敏感詞>构成单元健康和团结,<敏感詞>本身才可能健康和团结。而一夫一妻制则是家庭生活的基础。
巴哈欧拉说,婚姻是“幸福与超度的堡垒”。巴哈伊经典进一步指出,夫妻双方应努力成为“爱侣和同志,彼此契合如一,今生今世乃至永生不渝……”
巴哈伊将婚姻的准备阶段视为保证婚姻幸福的一个根本要素。准备过程包括征得父母对所选伴侣的赞同。这并不意味着巴哈伊婚姻是由父母安排的。子女有权按自己的心愿选择伴侣,提出婚约。但是,一旦子女作出了选择,他们的父母就有权利和义务仔细斟酌是否同意这桩婚事,并以此方式在人生大事上对其子女提供指导。
巴哈伊认为,这一先决条件有助于维护夫妻双方及联姻家庭的团结。如同以往上帝的圣使,巴哈欧拉教导祂的信徒要尊敬自己的父母。须征得父母对婚姻的赞同这一要求重申了儿女与父母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这也有助于为新婚夫妇营造一个父母支持的基础。
巴哈欧拉所强调的基本原则
人类一家
男女平等
消除偏见
消除贫富鸿沟
独立探寻真理
普及教育
宗教宽容
科学与宗教的和谐
世界联邦体制
全球通用辅助语言
巴哈伊竭力奉行高尚道德标准
巴哈欧拉强调如下品德的重要性:
诚实
可靠
贞洁
服务他人
动机纯洁
慷慨
行胜于言
团结
工作乃祈祷方式之一
巴哈伊遵从“十诫”道德规范和<敏感詞>准则
巴哈欧拉禁止:
杀人
偷盗
欺骗
通奸和<敏感詞>
赌博
饮酒
吸毒
造谣和诽谤
巴哈伊信仰有关与<敏感詞>进步并行不悖的个人道德教义
巴哈欧拉有关个人道德的教义以只有一个上帝的概念为前提。尽管宗教的一般<敏感詞>教义必须依时代的需求而变更,但有一些基本的道德和伦理教义对各大宗教却是共通的。巴哈伊认识到这些教义是人类幸福与福祉的根本所在,因而是永恒不变的。
“十诫”的道德准则包含了对谋杀、通奸、偷盗、说谎、贪婪和不尊重父母等的严厉谴责,可见诸于所有宗教。同样,那些规定个人与上帝关系的谕令也有规律地出现于一系列承前启后的神圣天启中。巴哈欧拉重申并解释了这些律法。他不仅严厉谴责谋杀和说谎,还特别谴责了诽谤。赌博、人身攻击和侵扰他人被明令禁止,被禁用的还有含酒精饮料和麻醉性毒品——被医生用作处方者除外。
诚实与可信在巴哈欧拉经典中受到高度赞扬。“可信乃是通向人类安宁与安全的至大门径,”巴哈欧拉写道。“的确,凡事之稳定性皆依赖且一直依赖它。”
世风日下的道德氛围已使得一些现代主义者要么拒绝要么修改以往上帝的某些道德准则。但巴哈伊却认为,倘若对当代<敏感詞>状况作公正调查便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若不振兴人类的道德,<敏感詞>只会陷入灾难的深渊。商界和政界的全球性贪污腐败,性传染疾病的四处蔓延,家庭的分崩离析,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例证,表明高标准个人行为规范的需求是何其的迫切。
巴哈欧拉的灵性教义
上帝所遣每一位新圣使的来临都标志了一个历史转折点。每位圣使都发出一股新的灵性冲力,推动个人的觉醒和<敏感詞>的进步。巴哈欧拉的启示及其伴随的灵性冲力尤其意义重大,因为它专门针对人类成熟期的需求。
只有一个上帝——宇宙的创造者。纵观历史,上帝已通过一系列圣使向人类显示了自己。每一位圣使都创立了一个大宗教。这些圣使包括亚伯拉罕、克里希那、摩西、琐罗亚斯德、佛陀、耶稣和穆罕默德。这一系列的神圣教育者反映了同一个历史性的“上帝计划”,它旨在教育人类认识造物主,培养人类的灵性、知识和道德能力,其目的是为一个全球性的、不断演进的单一文明铺路。上帝对现时代人类之意旨,在仅仅一百余年前由巴哈欧拉——这些神圣使者中最近的一位——所启示。
以上便是巴哈欧拉关于上帝、宗教和人类教义的要点。巴哈伊常常将这些信念简单地表达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体。“一体性”一直都是巴哈伊信仰首要的主旨;若按神学术语表达,它的意思本身可理解为:造物主对整个人类有一个单一的计划。
与这些认识相应的是这一认识:人的本性在根本上是精神性的。虽然人在尘世间以肉身形式存在,但每个人的根本特征却是由无形的、理智的和永恒的灵魂所决定的。
灵魂使躯体充满生气并使人区别于动物。灵魂只有通过个人与上帝的关系——由其圣使作中介——才会成长与发展。这种关系通过祈祷、学习这些“教育者”启示的经文、爱上帝、道德自律和服务人类而得到培育。正是这个过程赋予生命以意义。
培养人生的灵性方面有诸多裨益。首先,人不断发展出那些个人幸福与<敏感詞>进步所必需的内在品质,它们包括:信仰、勇气、爱、同情心、可信和谦卑。当这些品质越来越多地被显现出来时,整个<敏感詞>就会进步。
灵性的发展还使个人的作为与上帝的意愿相符合并为他/她的来生作好准备。灵魂在肉体死后继续生存,并开始接近上帝的灵性旅程,该旅程须经过许多“世界”或存在之境。在这旅程上不断进步,传统上喻之为“上天堂”。如果灵魂没有发展,它就停留在远离上帝的状态中,用传统基督教或伊斯兰教的说法就是“下地狱”。
来自上帝的每一位新圣使的出现都标志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每个圣使都发出一股新的灵性冲力,推动个人的觉醒和<敏感詞>的进步。巴哈欧拉的启示及其伴随的灵性冲力尤其意义重大,因为它专门满足人类成熟期的需求。
巴哈欧拉教导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今天已进入了它集体存在的一个新阶段,如同从青春期进入成年期。新层次的成就如今有可能做到了,以往被认为不可能的全球性的宏图大业现在也能够达成了,包括实现世界和平,成就普世<敏感詞>正义,促进科技、发展、人文价值观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祢赋予祢的仆役任何义务……仅为祢对他们恩宠之表征,以使他们能上升到赐与他们的最深层的存在的境界,即了解他们的自我的境界。”——巴哈欧拉
斋戒
几乎所有的世界性宗教都强调,斋戒是凈化灵性的一种手段。例如,每年连续28天里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穆斯林禁止饮食。《圣经》的《旧约》和《新约》都多次谈及斋戒。巴哈欧拉要求巴哈伊每年3月2日到3月20日19天里从日出到日落期间戒饮戒食。这十九天简称为“斋戒期”,旨在使信徒个人对自身灵性成长作深刻反省。巴哈伊努力使自己超脱于物质欲望,黎明前起身进早餐并做祈祷。病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不足15岁的幼童和年过七旬的老者、旅行者以及重体力劳动者则受豁免。
巴哈伊如何看待死后生命
巴哈伊的死后生命观与有关灵魂本质和现世生命之目的的教义是密不可分的。
巴哈欧拉肯定,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独特的、理性的灵魂。祂说,在此生,灵魂与肉体相关联,犹如太阳之于地球。它赋予肉体以活力,是一个人的真正自我。
虽然灵魂无法用物质的仪器来测度,却可以通过每个人的个性特征而表现自身。灵魂是爱与同情、信念与勇气及其它诸如此类的“人性”品质的核心,而仅仅把人看成一种动物或一架复杂的生物机器是无法解释这些品质的。
灵魂不灭,永恒存在。人的躯体一旦死亡,灵魂便与肉身以及周遭物质世界脱离关系,开始其在灵性世界的进步。巴哈伊认为,灵性世界是我们自身宇宙之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延伸,而非某种遥远的或隔绝的自然区域。
进入来生阶段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喜悦。巴哈欧拉把死亡比做诞生的过程。祂解释道:“彼世与此世之不同,犹如此世之于胎儿尚在母体子宫里的世界。”
这个子宫的比喻在许多方面形象地概括了巴哈伊关于现世生活的观点。子宫是一个人身体最初发育的重要场所,同样,物质世界为人的灵魂发展提供了温床。因此,巴哈伊把生活看作一种工场,在这里一个人能够发展和完善来世生活所需的品性。
“你当知这一真理:如果人的灵魂行于上帝之道,它必定会回归和被召引至钟爱者的荣光,”巴哈欧拉写道。“凭上帝之公正!它将达到一个如此崇高的地位,以至无笔可以形容,无言可以描述。”
概括来说,天堂可被部分看作是接近上帝的一种状态;地狱则是远离上帝的一种状态。每一种状态都是个人在灵性发展上是否努力的必然结果。而灵性进步的关键就在于遵行上帝显示者所指引的道路。
在此之外,死后生命的确切性质仍然是一个谜。“死后灵魂的性质永远不能被描述,”巴哈欧拉写道。
“你当确知这一真理:灵魂脱离肉体后,将继续前进直至达到上帝尊前,其状态不受任何岁月流转与世事变迁的影响。”——巴哈欧拉
祈祷与沉思
对巴哈伊信徒来说,生活的目的是认识和爱上帝并求得灵性进步。祈祷与沉思是灵性发展的主要途径。
巴哈欧拉亲笔启示了数百篇祈祷文。这些祷文用途不一,有的用于一般场合,有的用于康复,有的用于灵性成长,有的用于面对困难,有的用于婚姻,有的用于社区生活,还有些是用于人类本身的。
巴哈欧拉还要求祂的追随者每天择三篇 “义务”祷文之一进行诵读。这三篇义务祷文中最短者只有三句话,它道出上帝与人类的关系:
我的上帝啊! 我见证:祢造生了我,来认识祢并崇拜祢。此时此刻我确认,我无能,祢全能,我贫穷,祢富裕。除祢之外别无上帝,祢是危难中的救助者,自给自足者。
这些祷文冠有“义务”一词,表明了巴哈伊信徒认为人类在上帝面前负有某些灵性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巴哈欧拉也强烈要求祂的追随者每天用一段时间沉思。祂特别鼓励我们在每天结束时反省自己的行为。除此之外,巴哈欧拉并没有具体规定专门的沉思方式,如盘腿端坐或讲究呼吸方法之类。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他或她自己的沉思方式。
“你当确知,所有上帝的先知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巴哈欧拉
上帝永恒不变的信仰
巴哈伊说宗教同源,并不意味着各种各样的宗教信条和组织之间没有区别。他们相信世上只有一个宗教,上帝的各位圣使已逐层渐次地揭示了它的本质。综合看来,世界各大宗教都是一个单独的、渐次展开的神圣计划的表述,“上帝信仰不变,古往今来以至永远。”
这个理念远远超越了<敏感詞>宗教的“宽容”概念或一些宗教理念的揉合。巴哈伊尊重和崇敬所有世界各大宗教的创始人,承认他们为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他们也认为,以往所有的宗教都预言了巴哈欧拉的来临并见证其实现。
如巴哈伊经文中所述,巴哈伊信仰“坚决维护”其之前各宗教的“永恒真理” ,“坚定和完全”认可“这些真理创始人的神圣出身……”但同时,巴哈伊信仰也必须被拥戴为“过去岁月与世纪的允诺之应验和无尚荣耀者、所有天启周期的终极圆满。”
因此,来自犹太教背景的巴哈伊崇敬摩西及其《十诫》启示,认同犹太教在帮助人类认识遵守道德律法的重要性上作出了贡献。他们也认为巴哈欧拉是被预言的那位带领“万圣”降世的“万军之主”——《以赛亚》预言,祂被派来领导各民族“铸剑为犁”。
对来自印度教背景的巴哈伊来说,他们坚决认同印度教的这一贡献:帮助人类认识上帝乃统摄万物的终极实在以及人类的精神本质。他们认为巴哈欧拉是克里希那神的最近转世、“阿瓦陀十世”和“至大圣灵” ,按《薄伽梵歌》预言,“善行日衰之时”祂将“在每个时代”中复临以“建立正义”。
来自佛教背景的巴哈伊尊崇佛陀,珍视祂关于超脱、冥思、平和等丰富世界文明的教义。他们还认为,巴哈欧拉是名为“弥陀佛”的佛陀——“普天友爱之佛陀”将现世之预言的应验,而按佛教教义,祂将给全人类带来和平与教化。
对于出自基督教背景的巴哈伊来说,基督关于爱、慈善、宽恕的教义乃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无价之宝,正如基督的生平及其牺牲所昭示的那样。他们还认为,巴哈欧拉实现了基督说他将再来的许诺,“以天父之荣耀”把全人类团结在一起,使天下“只有一个羊群和一个牧人。”
对于穆斯林背景的巴哈伊来说,穆罕默德关于学习、遵从神意及上帝的一体性等教义,多方面深远地影响了人类<敏感詞>的发展。他们在巴哈欧拉身上看见了《古兰经》中“上帝之日”及“伟大之宣告”到来——届时“上帝”将“在云层的遮蔽下”降临——的承诺的兑现。
巴哈伊还认为,<敏感詞>宗教也提供了灵性指引,同样都为教育人类去认识其创造主以及如何最好地为人处事起到了作用,它们包括:耆那教、锡克教、琐罗亚斯德教,以及非洲、美洲和亚洲的土著宗教。
“上帝的所有先知,祂所宠爱者,祂所选派的神圣信使,都毫不例外地是祂的诸圣名的承载者,都是祂的诸属性的体现。”——巴哈欧拉
巴哈伊灵曦堂
人类灵性的灯塔
作为祈祷与沉思的聚会场所,最近似于教堂、神殿或清真寺角色的巴哈伊信仰建筑莫过于灵曦堂。然而它们还具有<敏感詞>一些功能。
按巴哈欧拉的构想,各地的灵曦堂在将来会成为社区精神生活的焦点及其人文关怀的体现。
到目前为止,已建有八座灵曦堂——每个大洲至少有一座,这是巴哈伊信仰在全球进展的一个象征。在信仰发展的现阶段,巴哈伊着重创建和发展社区生活的<敏感詞>与灵性机构,而非热衷于在每一个社区建造物质的建筑。然而这些已建造的灵曦堂屹立如灯塔,召唤着世人进入一种崭新模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
各灵曦堂皆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但又遵从象征团结的建筑原则要求。所有巴哈伊灵曦堂都必须有九个面和一个中央穹顶。
第一座灵曦堂建于俄国,位于中亚的阿什哈巴德城(今土库曼斯坦共和国首都),竣工于1908年。阿什哈巴德灵曦堂为当地的巴哈伊社团使用到1938年被苏维埃政府没收为止。该建筑后来在一场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并于1962年拆毁。
在许多方面阿什哈巴德灵曦堂都超前于它所处的时代。除了用作当地蓬勃发展的巴哈伊社团的精神中心,它也对巴哈伊社团的人道理念提供了实际的表达。它拥有一些附属设施,包括一座医院、一所学校和一家招待所。
西方第一座灵曦堂完建成于1953年,位于美国芝加哥以北密执安湖畔的伊利诺斯州威尔梅特市。它金碧辉煌的圆拱顶和精美绝伦的装饰结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这些年来它已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参观者。<敏感詞>巴哈伊灵曦堂分别建于乌干达的坎帕拉、澳大利亚的悉尼附近、德国的法兰克福郊外、巴拿马的巴拿马城山上以及萨摩亚的阿皮亚。不久,巴哈伊还将在智利的圣地亚哥开始为南美洲建造一座灵曦堂。
最近完成的灵曦堂位于印度的新德里,于1986年竣工。之后该建筑赢得了多项建筑大奖,数百份报纸和杂志加以报道和讨论。
它的设计从荷花得到灵感,由27片无支撑的大理石贴面“花瓣”构成,这些花瓣被排成三层九面。它有九扇门,通向一个中央大厅,里面可以容纳2500人。该灵曦堂略高于40米,外表明亮耀眼,有时看起来就象一朵莲花,漂浮在印度首都郊外这块占地26英亩的土地上。
在短短几年中,新德里灵曦堂已成为世界的一个主要景点,每年吸引250万以上的参拜者。在印度教圣日里,它吸引了多达10万人之众,这充分表明了巴哈伊灵曦堂受到印度人民的何等崇敬,尽管他们的宗教背景不同。
事实上,所有的巴哈伊灵曦堂都对各种宗教的信徒开放。那里没有布道、仪式或牧师。
在全球,迄今已有120个以上的场地被预留将来建造灵曦堂。最终,每一个地方的巴哈伊社团都会有自己的灵曦堂。如同阿什巴德的第一座灵曦堂那样,每一座灵曦堂都将成为社区生活的焦点,同时也是<敏感詞>、科学、教育和慈善服务的中心。
全球性教务管理体系
按照巴哈欧拉所奠定的框架,巴哈伊社团通过一个独特的管理体系来运作其事务,而这一体系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集体行为模式。
在过去的100年里,甚嚣尘上的各类运动、冲突和组织机构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关键性问题:人类该如何管理自身?我们该怎样使尽可能多的人群实现幸福与繁荣?
到了二十世纪初,专制统治遭受普遍的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推翻了一些最强大的专制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铲除了法西斯主义并结束了殖民主义。而最近,各种最具野心的经济与<敏感詞>意识形态以及共产主义也已经彻底名誉扫地。
在我们迎接新千年之际,一种共识形成了,那就是一种民主政体,一种结合自由选举、捍卫言论自由和对共同利益的强烈责任感的政体,才是最理想的管理体制。
这种理想的体制通常被称为“民主<敏感詞>”。毫无疑问,它优越于迄今人类已试行过的<敏感詞>体制,但是当今,实践中的民主依然经受着其本身动乱的考验。
在西方,多党制尽管有它成功的一面,但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在许多国家,腐败、贿赂、诽谤性竞选、拉选票以及候选人过于有限等,导致了选民对选举漠不关心,以致于威胁到整个体制的健全。
在东方,新的民主实验正面临诸多问题和势力的威胁,如缺乏自我管理经验、种族关系的长期紧张、文化的多样化以及对人权概念争论不休等。
今天,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对他们的领导者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其政府体制冷嘲热讽,拒绝承担公民责任,结果导致理想破灭,进而严重地削弱了人类成就<敏感詞>整体的发展进步、富裕全民和保障普世福祉的能力。
与上述趋向不同,全球巴哈伊社团另辟蹊径。巴哈伊遵循巴哈欧拉著作所命定的原则与训令,在全球范围建立了一个独特的自我管理体系,它既保护个人自由,又确保社团整体的优先地位,竭力在个人主创性与集体利益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该体制把自由选举产生的理事机构与补充它的任命顾问机构结合在一起,这种做法使得它在许多方面较大多数议会制或其它代议制的方法更加“民主”。而且,由于其独特的程序与原则,它避免了当今世界流行管理体制的诸多弊端现象,如操纵、派性活动和党派之争等。
例如,所有层面的选举——巴哈伊教务管理体制分为地方、地区、国家和国际等层面——拒绝任何形式的竞选活动或提名,同时也给每一位选民提供最大的选择范围。
巴哈伊社团中的所有机构采用的决策程序也与众不同,这便是“磋商”,其方法乃是非对抗性的,以建立团结为宗旨,在提倡和鼓励个人自由发表意见的同时,力求在既定原则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居住在任一国家的任何人,都必须对所在国政府行以忠心、诚实和坦率。” ——巴哈欧拉
磋商
免于派性活动的集体决策
巴哈伊信仰各级管理机构都运用一种独特的无对抗性决策方式,称为“磋商”。
巴哈欧拉的著述规定了磋商的若干原则。作为达成共识和探讨真理的一种程序,这些原则值得广泛推广。实际上,巴哈伊发现它们在几乎所有需要集体决策与合作的事项上都能派上用场。这些原则不仅运用于巴哈伊信仰自身的机构,同时也应用在巴哈伊拥有的生意、巴哈伊开办的学校以及巴哈伊家庭的日常事务中。
实质上,磋商是以兼容各种意见和利益而非间离它们的方式来寻求建立共识的。它鼓励发表不同意见,设法抑制在传统决策体制中非常普遍的权力争斗。
巴哈伊磋商基于以下原则:
● 尽可能从最广泛的来源采集信息,征求各式各样的观点。这可能意味着设法去征求专家的意见,如律师、医生或科学家。它也许还意味着寻找传统专业以外的信息来源,或考虑来自不同背景的社区成员的观点。
● 在讨论过程中,参加者被鼓励尽可能坦诚和率直,同时注意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应避免个人攻击、各种要挟和带偏见的言论。
● 某个观点一旦被提出,它便属于这个团体。尽管这个观念听起来简单,但却可能是磋商的最根本原则。如此,所有意见不再属于任何个人、小团体或派别。这条原则只要得以运用,它就会提倡由为团体利益真诚服务的愿望而产生的看法,反对出于个人扩张和拉帮结派动机的意见。
● 团体磋商力求达成全体共识。也可以通过多数票形成结论和作出决策。一旦做出某个决定,整个团体便必须齐心协力地加以执行,不管个人赞成与否。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磋商中不能有“少数派”或“反对派”。相反,巴哈伊认为,一个决定的对与错,会通过实践显露出来,当然,前提是它必须得到决策团体和整个社团的无条件支持。
这样的支持会使人们容易知道,倘若某个决策或计划失败,问题会出在想法本身,而非因为缺乏社团的支持或反对派的一意孤行。
这里,磋商原则又再一次强调对团结力量的认识。巴哈欧拉的儿子阿博都巴哈说,巴哈伊信徒应总是努力寻求在某个问题上达成一致。
“如果他们在某个议题上达成一致,那么,即使它是错误的,也好过意见不一致和得理不让人,因为这样的分岐会导致神圣基础的毁坏。即使某一方可能是对的,但若他们为此争论不休,也仍会成为诸多错误的起因;倘若他们持赞同态度,以至双方都错了,但他们仍然保持了团结,而团结会使真理得到显现,错误得到纠正。”
“磋商和同情心是照耀神圣智慧天庭的两道明光。你们凡事都要一起磋商,因为磋商能够增进理解,指引方向。”——巴哈欧拉
巴哈伊如何筹措基金
巴哈欧拉禁止接受源自外界的任何形式的资金用于巴哈伊自身的发展。因此,巴哈伊机构只由巴哈伊信仰的注册成员的捐献维持。
巴哈伊被鼓励定期捐钱给其所属巴哈伊地方和国家基金。地方和国家的财政状况通常在十九天灵宴会上讨论。任何个人给这些基金捐献都是完全自愿并严格保密的。
培养为人类服务的能力
巴哈伊体制的一个较新的特征是:开设了一系列国家级和地区级培训机构,它们致力于提高巴哈伊社团为全人类服务的能力。
这些学校旨在帮助巴哈伊社区成员及<敏感詞>有兴趣的个人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为创造一个巴哈伊圣文所构想的和平与繁荣的世界文明添砖加瓦。它们一般采用的方式是,通过辅导员的部署,在基层实施远程教育。
最近几年,<敏感詞>巴哈伊组织与协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致力于巴哈伊社团内的某些特定领域。这些机构各式各样,从专业协会,如欧洲巴哈伊商业论坛、巴哈伊公正协会,到学术团体,如巴哈伊研究学会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还有一些由巴哈伊发起创办的致力于社经发展的非政府组织,如人类健康组织、国际环境论坛。这些协会中有些由国家总会主办,另一些则由个人信徒团体组成。
不参与<敏感詞>党派
巴哈伊教义强调服从政府和法律的重要性。巴哈伊可以接受非党派性的政府职务或委任,但不得参与党派<敏感詞>活动,包括对个人候选人或党派的讨论。然而,作为个人,巴哈伊在公民选举中可以凭良知自由地投票。
巴哈伊世界中心——全球巴哈伊社团的凝聚点
巴哈欧拉在逝世之前钦定,祂所创建的信仰之世界中心必须建立于海法、阿卡一带。今天,这一地带是巴哈伊信仰的灵性和行政事务管理的中心所在。
巴哈欧拉和巴孛的最终安息之所都在这个区域。带金色圆顶的巴孛灵殿座落于海法卡梅尔山的斜坡上,而巴哈欧拉的庄严圣殿位于海湾对面阿卡以北的巴基。这两个地点都环绕以美仑美奂的花园,是巴哈伊世界最神圣之处。
巴哈伊信仰的教务管理中心设于海法。在卡梅尔山巴孛陵墓之上及山坡园林里一条曲径的顶点,屹立着巴哈伊信仰的国际管理机关世界正义院大楼及<敏感詞>建筑,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六百多人在这里从事巴哈伊世界团体的国际事务。
在海法,巴哈伊世界中心与各巴哈伊国家社团交换信息;传达国际目标和计划;监督<敏感詞>和经济发展项目;收集和保存统计数据;阐释律法;管理国际基金。这里还有一座国际档案馆,收藏有关巴哈伊信仰历史、尤其与巴孛、巴哈欧拉和阿博都巴哈有关的文献及文物。
随着信仰及其工作的扩展,已有的建筑无法满足巴哈伊世界中心的需要。2001年,又竣工了两座新的行政管理大楼:国际传导中心和文献研究中心。
国际传导中心是被委任的个人信徒集体办公的场所。他们共同辅助世界正义院的工作,并通过一个由居住在世界各地的顾问同僚组成的网络对全球巴哈伊社团给予指导。
文献研究中心内有一学者团体,其职责是研究巴哈伊圣作,翻译文献,编排文集,起草阐释。
另外,为了展示巴哈伊信仰的美、和谐与和平观念,起烘托巴孛灵殿作用的十九级宏伟的阶梯花园于2001年竣工。阶梯花园在卡梅尔山坡延伸近一公里长,实际上使这座历史闻名的“上帝之圣山”改容换貌。
这些工程共耗资二亿五千多万美元,它们的竣工将巴哈伊信仰在世界的声望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些阶梯花园与建筑物的设计理念都是为了弘扬巴哈伊信仰的和谐观、团结观与和平观。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世界各地前来这里,在圣殿中祈祷和默思,并拜谒海法/阿卡一带<敏感詞>巴哈伊圣地。这些朝圣活动,除了使朝拜者得到灵性升华,还通过将全球各地的巴哈伊吸引到一起而有助于增强巴哈伊信仰的<敏感詞>凝聚力。
“宗教之灯一旦暗淡,混乱与便继之而来,公平、正义、安宁与和平之光便熄灭。”
——巴哈欧拉
成长与壮大的世纪
宗教继承权问题对任何宗教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若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就必然导致分裂。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只有巴哈伊信仰<敏感詞>了分裂,维护了团结。
1892年巴哈欧拉逝世之时,全世界约有五万名巴哈伊信徒。该信仰已经传播到了中东和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然而,在欧洲、美洲、南部非洲、澳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巴哈欧拉及其教义仍鲜为人知。
如今,巴哈伊信仰已成为仅次于基督教的地理分布最广的独立宗教,在至少2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有巴哈伊社团。全世界巴哈伊信徒人数超过五百万,比一百年前增加了一百倍。
巴哈伊信仰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两位中心人物:阿博都巴哈和守基?阿芬第,1892年巴哈欧拉逝世后他们相继成为巴哈伊信仰的<敏感詞>。
如上节所述,巴哈伊信仰的管理权现今主要是由民主选生机构来职掌的。巴哈欧拉这一构想之所以能够实现,归功于这两位指定继承人的悉心努力。他们在维护巴哈伊信仰的根本团结上所发挥的作用,在宗教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宗教继承权问题对任何宗教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若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就必然导致持久的分裂。当今,基督教有2000个派别,伊斯兰教的派系数目不少于1000个,而印度教、佛教和犹太教的派系数量也不少。这五花八门的教派多产生于对谁拥有圣典最终解释权的争论与分歧。
巴哈欧拉用一个看似简单的方法防止了巴哈伊信仰的分裂:一份“圣约与遗嘱”。在这份遗嘱里,巴哈欧拉不仅指定祂的长子为其继承人,还授予祂确定无疑的权威来解释其圣作并作为团结巴哈伊社团的核心。
圣约
巴哈伊信徒认为,巴哈伊信仰独有的团结根源于上帝对人类的一个承诺:祂保证在巴哈欧拉离世后祂仍继续引导人类。这个承诺便是“圣约”。
当然,对很多宗教的信徒来说,人类与上帝之间契约的概念是耳熟能详的。许多犹太教徒认为上帝与他们订有圣约,保证只要他们遵守祂的律法,祂就会一直引导他们。同样,很多基督教徒也认为基督与祂的追随者订有新契约。
对巴哈伊信徒来说,巴哈欧拉所立圣约既是神圣指引承诺的更新,又是保证其连续性的一项制度。具体而言,作为巴哈伊信仰经文之记载,圣约可被理解为是巴哈欧拉身后的继承序列。这序列由巴哈欧拉到祂的儿子阿博都巴哈,又从阿博都巴哈到祂的外孙守基?阿芬第,然后到世界正义院。
忠诚于巴哈欧拉的圣约就是承认祂作为上帝圣使的地位。这意味着接受祂所指定的继承者的权威并遵循祂为其信仰发展所作的安排。违背圣约就是反对或企图篡夺或破坏巴哈欧拉所确立的权威,而无论违背者是否仍自称是巴哈伊。这样一种行为构成了对信仰的团结──乃信仰的特征——的破坏。
任何顽固从事这种活动的人,被称为圣约破坏者,因而必为巴哈伊社团所不容。但倘若他真诚忏悔,仍可以重新被接纳。
道德操守方面的缺点,例如未能遵守巴哈伊准则,不构成对圣约的违背。
阿博都巴哈论种族问题
据《旧约》所载,上帝说“我们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人,象我们一样。”这意味人是上帝的影像,也就是说,上帝的种种完美与神圣美德,都反映或显示于人类的存在之中。犹如太阳的光芒照射一个光洁的镜子而被完全地反射。同样,人的纯洁心灵的深处也闪耀出神的品质与属性。这就是人乃上帝创造物中最高贵者的一个证据……。
现在让我们更具体地探讨人何以是上帝的影像和相似,以及什么才是量度和评价人的标准或根据。这个标准只能是显示于人身上的神圣美德,别无<敏感詞>。因此,每一个被赋予了神圣品质的人,就是反映上天之道德与完美的人,就是体现理想的与值得称赞的品性的人,也就的确成为上帝的影像和相似。如果一个人拥有财富,我们能说他是上帝的影像和相似吗?或者,人的美誉和恶名可以作为近似神圣与否的依据吗?我们能靠种族的肤色来判定说某种肤色的人──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黄种人、红种人──是其创造者的真实影像吗?我们必须得出结论,肤色不是判断和估量的标准,它是毫不重要的,因为肤色在本质上只是一种附带的性状。人的灵魂与智能才是本质性的……因此,肤色或种族的区别无足轻重可谓尽人皆知的道理。凡是上帝的影像或相似者,是上帝种种恩典之显示者,就会被上帝的门槛接纳──不论他的肤色是白是黑还是棕色;都不成问题。人之所以为人并不仅仅因为身体的特征。神圣度量与判断之标准在于人的智能与灵魂……。
一个人的心灵可以是洁白无瑕的,尽管他的皮肤是黑色的;一个人的心灵可能是阴暗邪恶的,尽管他的皮肤是白色的。因此,心灵品性和纯洁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自阿博都巴哈1912年4月30日在伊利诺斯州芝加哥亨得尔大厦举行的“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第四届年会上的演说。
“上帝的宗教旨在友爱和团结;勿使它成为敌意和纷争的原因。”
——巴哈欧拉
新日历
每个新宗教都有自己的历法,巴哈伊信仰也不例外。巴哈伊年历起始于公历3月21日,即春分的那一天;一年分成19个月,每个月有19天。在一个巴哈伊年中有9个圣日,在这些日子里,巴哈伊信徒须暂停工作,来纪念信仰历史中的各个重大事件,如巴哈欧拉诞辰和巴孛殉难等。对巴哈欧拉天启宣示日的庆祝称为蕾兹万节,从公历4月底到5月初持续12天。一年分为19个月之余还剩4天(闰年为5天)为闰日,在公历2月底,称为阿亚蜜哈节,巴哈伊通常以互赠礼物来庆祝。
巴哈伊新历法
巴哈伊日历
荣月:3月21日-4月8日
华月:4月9日-4月27日
美月:4月28日-5月16日
耀月:5月17日-6月4日
光月:6月5日-6月23日
恩月:6月24日-7月12日
道月:7月13日-7月31日
全月:8月1日-8月19日
名月:8月20日-9月7日
力月:9月8日-9月26日
志月:9月27日-10月15日
智月:10月16日-11月3日
权月:11月4日-11月22日
言月:11月23日-12月11日
问月:12月12日-12月30日
尊月:12月31日-1月18日
治月:1月19日-2月6日
统月:2月7日-2月25日
崇月:3月2日-3月20日
圣日
诺露兹节:巴哈伊新年 3月21日
蕾兹万节:巴哈欧拉宣示纪念日 4月21日-5月2日
巴孛宣示纪念日 5月23日
巴哈欧拉升天纪念日 5月29日
巴孛殉道纪念日 7月9日
巴孛诞辰纪念日 10月20日
巴哈欧拉诞辰纪念日 11月12日
圣约日 11月26日
阿博都巴哈升天纪念日 11月28日
阿亚蜜哈节或闰日节:2月26日-3月1日
斋戒月:3月2日-3月20日
巴哈伊信仰的标识
巴哈伊通常将一个简单的九角星图案(见左上图)用作其信仰的标识。“九”这个数字在巴哈伊天启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巴孛在设拉子宣告其使命后的第九年,巴哈欧拉在德黑兰地牢中接受了有关祂使命的神示。作为单位数中的最大数字,“九”象征着完满。巴哈伊信仰宣称它是以往各宗教之预言的实现,因此,这种象征被用来表示实现和完满之意。例如,巴哈伊灵曦堂都是九边形建筑。巴哈伊信徒尤其爱用阿拉伯文“巴哈”的书法体,它是巴哈欧拉的“至大圣名”。阿拉伯文“巴哈”(Bahá)意为“荣耀”,其书法体形式如上图所示。它常被铭刻在个人戒指和建筑上,以表示巴哈伊身份。
“至大圣名”的另一种书法体(见上面右图)是一句阿拉伯祈语:“Yá Bahá’u’l-Abhá”,意为“荣耀之荣耀啊!”它常被展示于巴哈伊家庭及各种巴哈伊活动场所。
巴哈欧拉
作者:
Dionysian
时间:
2009-9-11 14:59
学习了。感觉这个宗教是早期犹太,伊斯兰,基督教三教没有分化时期的重演。
神迹,我还真想见到呢。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三方在场证实的神迹出现。
至于神的召唤只能是虚无缥缈的心灵感应。
作者:
nikki
时间:
2009-10-8 22:09
“团结之帐已经升起;勿彼此视同陌路。你们乃一树之果,一枝之叶。” ——巴哈欧拉
如果人人都信奉这句话,那就真的世界和平了...
作者:
cain
时间:
2009-10-10 07:52
有认识信巴哈伊的,是个很多元化的宗教。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