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 [打印本页]

作者: yrn148    时间: 2021-5-20 14:44
标题: 《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
人为什么进行文化创造?这种创造有什么特点?回答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若追根到底,则不能从最根本的自下而上需求寻找原因。在中国历史上,《易经》向来素有“龙书”之称,而正是这部“龙书”里跃动着远古先民最直接的自下而上愿望,闪烁着生存智慧的灵光。这种生存智慧经过薪火传接,在传统宗教——道教中发扬光大。在道教文化殿堂里,那些貌似神秘的科仪动作、符图咒说等等都隐藏着先民的生存理想。 本书从符号学的角度将传统易学与道教文化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对道教基本理论、神仙意象、金丹炼养、道门之天文地理经验记录、斋醮仪式、禹步艺术等等进行符号解密。通过层层深入的考察,揭开了披在道教文化殿堂中的神秘面纱,以显示其原始的生命律动



作者: Raynarf    时间: 2021-5-21 21:40
学习。。。。。。。。。
作者: Raynarf    时间: 2021-5-21 21:40
学习。。。。。。。。。
作者: Raynarf    时间: 2021-5-21 21:40
学习。。。。。。。。。
作者: Raynarf    时间: 2021-5-21 21:40
学习。。。。。。。。。
作者: noindigo    时间: 2021-5-21 23:40
谢谢分享
作者: omitoefl    时间: 2021-5-22 09:35
謝謝分享
作者: grandcaster    时间: 2021-5-22 10:34
感谢分享
作者: 冰霜女巫吉安娜    时间: 2021-5-22 11:41
666666666666666666
作者: moonolimit    时间: 2021-5-23 00:23
謝謝分享
作者: tuhou    时间: 2021-5-23 17:58
11111111111
作者: tuhou    时间: 2021-5-23 17:58
11111111111
作者: tuhou    时间: 2021-5-23 17:58
11111111111
作者: DvilDG    时间: 2021-5-24 13:19
謝謝
作者: DvilDG    时间: 2021-5-24 13:19
謝謝
作者: DvilDG    时间: 2021-5-24 13:19
謝謝

作者: Isis    时间: 2021-5-24 13:53
感谢分享
作者: rackliu    时间: 2021-5-24 15:08
感謝分享
作者: pidexiu    时间: 2021-5-24 15:39
谢谢分享
作者: king01    时间: 2021-5-25 01:17
kanyikan
作者: 沉默是银Y    时间: 2021-5-25 08:35
想学啊,不知道看的懂不
作者: 江小草儿    时间: 2021-5-25 09:04

作者: 与梦白    时间: 2021-6-24 20:29

作者: ChanLu    时间: 2021-10-10 01:57
謝謝大大
作者: lenuh1919    时间: 2021-10-11 15:46
多谢楼主发布
作者: gabi    时间: 2021-10-25 11:37
感谢分享
作者: fluxway    时间: 2021-10-27 09:59

学习。。。。。。。。。
作者: 晨起一记    时间: 2021-11-9 10:40
学习。。。。。。。。。
作者: qqww    时间: 2021-11-9 11:10
谢谢分享
作者: 安迪777    时间: 2022-2-25 09:20
谢谢分享
作者: 56718350    时间: 2022-4-7 01:39
感谢翻译
作者: liangwlk    时间: 2022-4-7 03:36
這個是要拜過祖師的嗎? 還是 直接就可以 畫來用了?
作者: 若花无缺    时间: 2022-4-29 10:22
54654654
作者: 8888x    时间: 2022-6-29 20:02
感谢分享
作者: zxzxcl    时间: 2022-6-29 20:34
感谢分享
作者: 无牙子    时间: 2022-8-8 00:10
谢谢分享
作者: 雪人    时间: 2022-8-8 00:12
谢谢分享
作者: cf8986    时间: 2022-8-8 00:17

作者: 小肥橘橘子橘    时间: 2022-8-8 20:15
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