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文藝復興“惡之華”与坎特雷拉Cantarella
[打印本页]
作者:
ECHO
时间:
2012-7-7 08:09
标题:
文藝復興“惡之華”与坎特雷拉Cantarella
本帖最後由 水印 於 2012-7-7 08:29 編輯
坎特雷拉(Cantarella)
成分:不明(有一說是屍鹼【ptomaine】與砒霜【white arsenic】)
效果:引起急遽倦怠感,肌膚粗操,牙齒脫落,最後無法站或坐,在呼吸困難和發冷中死亡
製法:不明(有一說將豬隻倒吊宰殺,磨碎其肝臟後加入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再風乾精製成粉末狀)
羅馬教皇之毒
(, 下载次数: 2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幣 -10
坎特雷拉是西班牙貴族出身的教宗——亞歷山大六世(Papa Alessandro VI)的家傳秘方毒藥。
關於這種充滿神秘性的毒藥,我們只知道是“雪白無味的粉末”,至今依舊無法掌握其真實情況。
坎特雷拉的相關傳說很多。首先介紹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羅德里哥-博爾吉亞(Rodrigo Borgia)的故事。
當時,鄂圖曼土耳其(Ottooman Turks)的伊斯蘭王拜亞吉德二世(Bayazid II)怨恨他弟弟詹姆(Jem),迫使詹姆從土耳其逃亡至羅馬宮廷,計畫進攻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的法王查理八世(Charles VIII)便向亞歷山大六世提出用錢交換詹姆的要求,換句話說,查理八世想用錢將詹姆本人連同他所知道的君士坦丁堡防衛佈置一起買下。
教宗亞歷山大六世收了錢,便將詹姆送到約定地點那不勒斯(Naples),但是,詹姆交給法國士兵後不久就死了。據說是因為教宗亞歷山大六世怕與鄂圖曼土耳其的關係惡化,故在出發前讓詹姆喝下掺有慢性毒藥的飲料,好讓他在交給法國的同時死亡。
在這起毒殺事件之後,教宗亞歷山大六世和他兒子切薩雷(Cesare)又一同進行了多次毒藥暗殺。
文藝復興(Renaissance)的“惡之華”
(, 下载次数: 2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幣 -10
切薩雷-博爾吉亞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惡之華”,他是融合時代光明與黑暗而成的人物,或者說他是以馬基維利“君主論”為樣本的人物會比較容易了解。亞歷山大六世和切薩雷毒殺了好幾名樞機主教,奪取了他們的財產。
1498年,改信天主教並成為羅馬教廷御廚的猶太人貝特羅-葛蘭達(Pedro Granda)因為買賣神職的罪名被捕入獄,最後遭人在食物中下毒殺害,還有其他許多神職人員和樞機主教也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在牢獄中慘遭毒殺。
1503年,被博爾吉亞父子倆奪去所有財產的樞機主教——強巴奇斯特-歐西尼(Giambattista Orsini)在長年的臥病生活後恆死病榻。
他們均被醫生診斷為自然死亡,但從當時博爾吉亞家族的權勢來看(父親羅德里哥為教宗,長子切薩雷擔任樞機主教,次子璜(Juan)是教會軍司令官),讓人不禁要對這樣的結果抱持懷疑的態度。
切薩雷另一位擔任樞機主教的表哥,曾經以教宗特使身分輔佐切薩雷,在擔任教會軍司令官的切薩雷征服羅馬尼亞的都市時,切薩雷的表哥為了向他獻上恭祝之詞,不顧自己身體不適而前往晉見,最後橫死於歸途,這起事件也以解釋成毒殺說最為合理。
靠著毒藥玩弄人命與權力的亞歷山大六世與切薩雷,最後也亡於自己所調製的毒藥。
1503年8月,擁有廣大領土的樞機主教柯爾奈托(Corneto)招待他們父子倆至宅邸做客,兩人因為天氣炎熱而向僕役要水,但隨從卻誤把他們帶來的毒藥倒進水杯中。
兩週之後,教宗亞歷山大六世在痛苦中死去,他的屍體腫脹得不成人形,連每日處裡屍體的殯葬人員都不敢觸碰,最後只好用繩子綁住屍體的腳,一路拖到墓地下葬。
同樣不慎誤飲毒藥的切薩雷,雖然一度在生死邊緣徘徊,但最後靠著古老的解毒法——划開騾子的肚子,鑽入其中,將身體浸在熾熱的鮮血與內臟裡,才逃過一劫。
然而,切薩雷的頭髮受餘毒影響盡數落去,過去席捲宮廷的英挺容貌化為厲鬼,他後來在權力鬥爭中落敗,從此一蹶不振。父親亞歷山大六世辭世後,政敵們聯合起來壓迫羅馬,逮捕切薩雷,被遣送到西班牙的切薩雷雖然成功潛逃至西班牙北部的納瓦拉(Navarre),但最後仍在維亞納(Viana)包圍戰中陣亡。
坎特雷拉
屍鹼是生物死亡時在體內所生成的毒素,又稱為屍毒,這種毒素通常是從蟾蜍的肺部取得,但博爾吉亞家族的毒藥裡所摻雜的屍毒,聽說是“將豬隻倒吊宰殺,磨碎其肝臟後加入三氧化二砷”,再讓它自然風乾或者做成液體,精製後磨成粉末,這才成為“坎特雷拉”。
在倒吊起來慢慢宰殺的情況下,豬隻因為承受過大壓力,將在肝臟裡蓄積大量屍鹼,加入三氧化二砷,則會再加深它的劇毒性。
坎特雷拉在視覺與味覺的特徵是“雪白無味的粉末”。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美味的粉末(混入料理或飲料中使用)讓人很難將之與毒藥聯想在一起,的確稱得上是相當巧妙的毒藥。
但是,這種毒要更重要的特色在於“依據配方濃度可以操控服用者的死亡時期”,這點從該毒藥的拉丁別名“慢性毒藥”也可看出。
雨果的悲劇《露克蕾齊亞-博爾吉亞》(Lucrezia Borgia)裡有以下這麼一段話:
“是的,博爾吉亞家族的毒藥一如他們的企望,可以讓對方在一日內死亡,一個月內死亡或者一年內死亡……當死亡將屆,當事人才總算想起半年前或一年前曾在博爾吉亞家裡喝過酒阿!”
雖然同樣是致命毒藥,但不知毒性何時發作其實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特別是像坎特雷拉這種發病症狀恐怖至極的毒藥,更是令人害怕。同樣取自雨果的《露克蕾齊亞-博爾吉亞》坎特雷拉的症狀如下:
“倒入酒中味道變好了,忍不住一飲而盡,要在飄飄然的時候死去,有時,會突然感到疲倦,肌膚起皺,雙眼凹陷,頭髮發白,牙齒脫落,甚至無法步行,只能在地上爬,呼吸痛苦,既無法嘻笑也無法入眠,大白天也感到寒冷而顫抖不止,在生死邊緣徘徊一陣子,最後邁向死亡。”
如此可怕,令人厭惡的毒藥坎特雷拉,其名稱由來有許多說法,根據十九世紀的毒藥學家法蘭登(Flandin)的說法,坎特雷拉是義大利文,代表“讓人唱歌、勒索、強逼”之意,這似乎隱含“盛裝毒藥以搶奪財物”的語感。
其他說法還有取自“坎特力斯”(斑螯的粉末)或拉丁文“坎特雷路斯”(小杯子),後者是因為博爾吉亞家族會在宴會上為敵人準備盛毒的小杯子之故。
博爾吉亞家族的愛恨情仇
(, 下载次数: 3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幣 -10
(, 下载次数: 2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幣 -10
同時擁有文藝復興的光明與黑暗、神明恩寵與惡魔詛咒的貴公子──切薩雷-博爾吉亞周圍經常飄蕩著死亡的氣息。
切薩雷是西班牙出身貴族羅德里哥-博爾吉亞的庶子,有一位擔任教會軍司令官的弟弟璜、美麗的妹妹露克蕾齊亞和無能的弟弟荷夫雷。博爾吉亞家族,或者應該說切薩雷周圍所發生的死亡事件,據說大多與他的妹妹露克蕾齊亞有關。
最初的死亡事件是切薩雷的親胞弟璜。在博爾吉亞家族於別墅所舉行的晚會上,璜與一位戴面具的男子離開。數日後,璜被發現陳屍於臺伯河(Tiber),屍體上有九處刀傷,沾滿穢物。切薩雷之所以被列為嫌犯,是因為他與璜皆與妹妹有亂倫行為,所以才會下手殺死自己的親弟弟。
第二起死亡事件是露克蕾齊亞的第一任丈夫喬萬尼-斯佛爾扎(Giovanni Sforza),但喬萬尼最後在露克蕾齊亞的幫助下脫離險境。因此,實際上的第二起死亡事件應該是貝羅特(Perotto),他擔任露克蕾齊亞所屬修道院與梵諦岡(Vatican)之間的聯絡人。切薩雷以"毀損聖母瑪利亞露克蕾齊亞之名譽"為由處死貝羅特,但據說是因為露克蕾齊亞懷了貝羅特的孩子之故。
第三起死亡事件是露克雷齊亞的第二任丈夫──艾爾馮索-比塞格雷公爵(Alfonso I of Naples,Duke of Bisceglie)。艾爾馮索是那不勒斯王國的王子,這場政治聯姻起因於切薩雷計劃攻佔那不勒斯,但他得知具相同企圖心的法王路易十二世手段更高後,便捨棄艾爾馮索,與路易十二世的表妹夏洛特(Charlotte)結為連理,再襲擊從梵諦岡宮殿出來的艾爾馮索。一個月後,臥病在床的艾爾馮索就自縊了。
這些死亡事件都是因為切薩雷-博爾吉亞對於胞妹的畸戀以及對於權力的執著所引起。露克蕾齊亞被後世譴責為淫婦,而諷刺的是,真正使她名譽毀損的卻正是切薩雷本人。
註:
1。砒霜即三氧化二砷的俗稱
2。《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法國象徵派詩歌先驅波特萊爾(Baudelaire)的作品,1857年成書
3。馬基維利,Machiavelli(1469~1527年),義大利的外交家,政治家,主張權謀統治,著有《君主論》(The Prince),1513年成書
4。樞機主教,Cardinal,天主教樞機團的成員,為羅馬教宗的主要參謀人員,著紅衣紅帽,由教宗任命,1586年規定樞機團人數為七十人,1958年以後突破此一限制
5。雨果,Victor Hugo(1805~1885年),法國作家,代表作《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6。露克蕾齊亞-博爾吉亞,1480~1519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私生女,以大力贊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活動而聞名,但不幸在二十六歲時去世
7。坎特力斯,cantharis,斑螯製劑,將斑螯曬乾研磨而成,用作對抗刺激劑,從前常用為催情劑
作者:
Dionysian
时间:
2012-10-10 04:55
亚历山大六世,若望十二世教宗...诸如此类,是基督肢体上的恶疮。
作者:
小林
时间:
2012-11-11 15:14
长见识了。。。
作者:
星火飞羽
时间:
2013-2-12 02:13
感谢楼主,长知识了、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