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底主义的道德品行一般都是禁欲主义的,尤以性及饮食方面最为要紧。在其他地方上,诺斯底主义者则会采取较温和的禁欲,以改正其行为。根据托勒密的《Epistle to Flora》就定下了禁欲主义是个人的道德取向,以使其灵魂能从洛格斯中获得好处。
另一方面,根据一些基督教教父的记述,一部份的诺斯底主义者不是奉行禁欲主义,相反却是奉行放荡主义,[因是受路西法影响],或是假装禁欲。伊皮法纽就曾指执政教派中有些人是克制自己的欲念,但有些却是假装禁食以此欺骗他人。爱任纽在其《反异端》中指术士赛门·马革斯建立了道德自由的学派(即道德无涉主义),说只要相信他及他的妓女同伴特洛依的海伦(Helen of Troy),就不需理会任何《圣经》中的先知和他们有关道德的教训,他们因赛门的恩典而得救,而非因自己的德行,所以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虽然对赛门与放荡主义的关系所知甚少,但的确有他的跟随者结婚及生下子女,由此可见他们亦非完全的禁欲。
爱任纽亦指赛门的门生华伦提奴吃祭物、杂婚及娶了收养的妹妹为妻子。华伦提奴更以性事作为圣礼的仪式,意思是以此来模仿一对构成普累若麻的阴阳基质(syzygy)。诺斯底主义的迦坡加德派则声称他们有着力量去做任何的事,包括邪恶的或是无信仰的,而道德只是人类眼中的善良或邪恶。迦坡加德的儿子伊皮法尼斯更教导说杂婚是神的律法。
多马著作是按圣多马的学派所命名。就此学派的著作包括:
《珍珠之歌》
《珍珠之歌》(Hymn of the Pearl)发现于《多马行传》之中,“珍珠之歌”是现代译者所取的名字,它原来的名字是“使徒犹大·多马在印度国土之歌。”文中以蛇象征这个世界的统治者或恶的原则;以海象征代表物质世界或黑暗世界,是神明沈入其中的所在;而埃及则被象征为物质的世界,诺斯底主义把埃及当作“这个世界”,也就是物质世界、无知识界、邪恶宗教的象征。“珍珠”在诺斯底主义的象征中,是代表着有超自然意义上的“灵魂”的永恒的隐喻。这里的珍珠,它的本质上是“遗失了”的珍珠,它被包围在野兽的壳里或隐藏在深处。当灵魂被称为珍珠时,表示表示它的来源及它是很珍贵的,但是也是与它现在的无价值来作对比,以它的闪亮与它所陷入的黑暗来对照。若珍珠所代表的就是灵魂,珍珠是“遗失的”,那么找回珍珠就是天上所关注的,取回珍珠也就成了圣子的使命。在王子出现前,它堕落到黑暗的能量之中,而王子为了它就承担下降与流放的命运。
《多马福音》
《争战者多马书》
华伦提奴著作是主教及诺斯底师傅华伦提奴的著作,他在赛特传统外发展了一部复杂的宇宙观。他的著作包括(有*者为残篇):
《The Divine Word Present in the Infant》(Fragment A) *
《On the Three Natures》(Fragment B) *
《Adam's Faculty of Speech》(Fragment C) *
《To Agathopous: Jesus' Digestive System》(Fragment D) *
《Annihilation of the Realm of Death》(Fragment F) *
《On Friends: The Source of Common Wisdom》(Fragment G) *
《Epistle on Attachments》(Fragment H) *
《Summer Harvest》*
《真理的福音》*
《托密勒的诺斯底神话》
《使徒保罗祷文》
《Ptolemy's Epistle to Flora》
《论复活》
《腓力福音》
巴西利得著作是以巴西利得来命名,只有从反对者的声音中,如爱任纽的《反异端》及亚历山大的革力免的著作得知其内容:
《The Octet of Subsistent Entities》(Fragment A)
《The Uniqueness of the World》(Fragment B)
《Election Naturally Entails Faith and Virtue》(Fragment C)
《The State of Virtue》(Fragment D)
《The Elect Transcend the World》(Fragment E)
《转世》(Fragment F)
《Human Suffering and the Goodness of Providence》(Fragment G)
《Forgivable Sins》(Fragment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