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转载]人終究會死去,但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呢?
[打印本页]
作者:
Lyra
时间:
2010-6-20 11:49
标题:
[转载]人終究會死去,但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呢?
不知道发在哪里,,就发在这里吧...=.=
虽然对作者观点不完全赞同,但还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好文章呀~
介绍一个好网站:
http://www.lightweb.com.tw/
本文作者 / 大川隆法 本文摘自<人生的中繼站> 由 華滋出版社 發行
宗教家必須是解答死亡問題的專家
死亡,是宗教裡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在深思熟慮之後,我認為宗教家或者是肩負宗教使命的人,必須是解答死亡問題的專家。
現在有許多人是在醫院死去的,處理死的問題彷彿漸漸成為醫生的工作,然而,從根本上來說,很明顯地醫學有其極限。醫學的極限即在於「醫學只能處理身體上的問題」,醫生既無法解釋人類死亡的真正意義,也解答不了死後世界的相關問題。
「人終究會死去,但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呢?」對於死亡的判定標準,目前醫學多半以「心臟停止跳動」或「腦波停止活動」等狀況,視為認定死亡與否的基本指標,然而,尚且存在<敏感詞>分歧的看法。不過,當瞭解靈界真實狀況之後,就會發現醫生們斤斤計較的死亡標準,以及爭執不下的死亡議題,顯得既瑣碎又微不足道,不僅從未討論到重點,甚至根本不瞭解何謂「死亡」。
因此,在科學日新月異的今日,宗教仍舊肩負重要的使命與任務。
「生老病死」是宗教的根本問題
生、老、病、死,同屬於哲學與宗教的重要課題,既是哲學的根本問題,也是宗教的基本問題。然而,如果將死後的世界納入思考,毫無疑問地成了宗教問題。
「人,為什麼出生?又為什麼出生在這個世界呢?」這個疑團,以現代知識的範疇,是無法囊括、難以釋疑的。
關於生命開始的瞬間,醫學界仍舊議論紛紛,對於「生命誕生的瞬間,究竟是何時?」等問題,莫衷一是。
例如: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生命誕生的瞬間,到底是精子碰上卵子時開始?還是胚胎發育成人形時才開始呢?究竟該從何時開始算起,生物學上定義生命的起源,依舊模糊不清。
在「生」的問題之外,尚有「老」的問題。雖然,人們深知
老化
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人,為何一定非衰老不可呢?」
從古至今,許多人懷抱不老不死、永生長壽的願望,渴望與老化徹底絕緣,希冀無須衰老而亡;遺憾的是,終究沒有任何一個人美夢成真。畢竟,誰都無法防止「衰老」,也無法躲過「死亡」。……
了解宗教的首要使命
供養祖先的行為並沒有錯,只是人活於世間時,就應該接觸宗教教義、學習正確的人生觀,抱著信仰之心、過著端正己心的人生,並非等到死後接受子孫供養。
拯救世間活著的人,是一般宗教團體的主要原則。所謂「拯救」,是「拯救靈魂」,而非「拯救肉體」;因此,拯救活著的人類之靈魂,才是宗教的第一使命。
供養祖先,是對於生前未能獲得拯救的人,進行一種事後補救。
當然,在世時可以得到拯救,是最好不過的事了,可是許多情況是尚未得到拯救就死亡,才衍生「有辦法拯救這些人嗎?」之類的問題。
在
基督
教中,如何拯救這些人,是個無解的大問題。
基督教徒常說:「不信基督教,無法進入天國」一些較為極端的基督教徒則說:「不成為基督教徒,將會墮入地獄」假如真是如此,那代表
耶穌
基督誕生前的歷史,屬於無明的歷史,早於耶穌基督誕生的所有人類,他們是不可能得到救贖的。
另一方面,
佛教
有所謂「供養祖先」,讓在世無緣接觸佛教的人,死後仍然可以得到拯救,這代表「對於過去人類,佛教存在著救濟理論」。佛教所謂供養祖先的主要對象,應該是最近數十年過世的人,畢竟一、兩千年前死亡的人,靈魂至今仍四處飄蕩可能性的微乎其微。
「為拯救過去的靈魂而伸出援手」這特有的論點(天主教則有「勸解的祈禱」之類似思想),正是佛教與基督教的差異所在。
供養祖先,是靈魂得到拯救的契機,卻不代表可以輕而易舉得到拯救。例如:在地獄待了一、兩千年的惡魔,如果真心悔改,就可以減少黑暗、增加光明;然而他們如不知悔改,繼續為非作歹,無論如何也無法消除黑暗,因此難以獲得拯救。
通常,在這個世界上無惡不作的人,死後若能痛改前非,減少壞的想法與行動,接著只要慢慢累積陰德,減少一點黑暗、增加一些光明,當光明超過黑暗之後,自然可以離開地獄、回到天堂。
避免淪為「奪愛」的替代品
某些教團十分重視供養祖先,甚至有些教團不分早晚,全年無休地進行供養。若問這是否正確,單就
靈性
的真相來看,必須要予以質疑。
子孫通常都「想供養祖先」,當然,懷念祖先是一件立意良善的事情,然而,如果子孫是為了祈求祖先庇祐而供養的話,供養就會變質了。
例如:由於「學業不佳」、「事業不振」、「無法出人頭地」、「戀愛不成功」,或「孩子不易教養」……等問題,懷疑是否「祖先的靈魂作祟所致」,因此而拼命供養祖先的人,其實大有人在,且為數眾多。
供養祖先,應該是一種無條件的「施愛」,如果為了滿足私欲,或希望「祖先不要危害子孫」等目的,供養祖先就容易變成「奪愛」。當供養者與受供養者相互利用,抱持要求對方保佑、救濟的回饋心態,彼此關係將發生微妙的變化,甚至造成某些人失去反省的能力。
如果子孫將生活失意歸咎於祖先,為了早日脫離苦難,於是早、午、晚不停的供養祖先,修行不夠的祖先會認定「希望得到幸福,就盡量供養吧!」之後,祖先就會賴在子孫家中接受供養,完全荒廢了在靈界應有的修行。
倘若生前走了偏邪路,死後就必須到地獄修行,經過一段艱苦的時間後,一定可以領悟「自己真的做錯了!」然而,倘若是離開地獄、回到家中坐鎮的祖先,不知修行、反省,就會斤斤計較著:「供養要勤快一點!」、「供養的白飯太少了!」、「怎麼拿便宜的花來供養!」、「兒子每天喝酒,把酒都喝光了,都沒有拿來供養!」……等等瑣碎事情。
部分祖先還會埋怨:「子孫們都太懶惰,沒有好好的供養祖先,才害我怎麼辛苦。所有的子孫都太可惡了,不懲罰他們真的不行,我想得讓一個孩子遭遇事故才行」有些祖先不只是叨叨唸唸而已,還真的詛咒子孫出事呢!
有些教團的信徒每天皆在供養祖先,其中絕大部分都出現了靈障,有非常多的人全身皆遭到惡靈覆蓋,這令我深深感慨,供養祖先確實存在許多困難之處。
假如子孫心境協調、充滿光明,而且是一個可以降下守護靈之光予以拯救的人,那麼此人在供養祖先時,的確其光可傳達給在靈界的靈人,減輕他們的痛苦。然而,如果子孫心想「希望藉由趕走祖先,自己就能幸福了」,一心祈求自己能得到拯救,進而對祖先進行供養的話,那無疑兩方雙雙皆陷入同一個窠臼,一起受苦。這種例子非常的多。
讓自己發光是供養祖先的原點
供養祖先,千萬不可搞錯原點。
供養祖先的前提,是自己必須修行,讓自己具備佛光的感受,進而再將佛光迴向給祖先。如果燈塔本身不發光,那就無法照亮夜間漆黑的大海。
同樣的道理,如果自己沒有好好修行,每天忙著供養祖先,內心一直希望想要拯救祖先,那絶對無濟於事。與其如此,還不如設法讓自己變成發光的燈塔。
為了點亮燈塔,世間之人就必須學習
佛法
真理,努力修行。一心只想要祖先來拯救自己,進而每天供養祖先,這行為是值得商榷的。與其如此,還不如藉由修行來提高悟境。
唯有透過領悟的力量,才能真正的供養祖先,這是供養祖先的原點。
世間是虛幻的
人的真實生命無限,而我們所處的世間,不過是一個虛幻世界,人生中存在著「生、老、病、死」四苦,就是證據。
為什麼出生過程必須經歷許多痛苦呢?又為什麼出生之前必須待在母親身體裡,忍受孤獨的漫長時光呢?為什麼出世時必須一邊哭泣、一邊誕生呢?
因為這是一個冒險人生、一個無明人生的開始,一切「必須重頭來過」,為了來到這個充滿拘束的世界,必須遺忘過去那個自由自在的世界,這就是所謂的「生」之苦。
儘管,在世間凡事從頭開始,但歷經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歲月後,人們慢慢喜歡上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開始執著,並產生「世上所有東西,我都想要得到」的想法,於是盡情歌頌青春、擁抱人生。
然而,老化一步步逼近,身體開始局部疼痛、臉龐開始泛起皺紋、頭髮開始冒出白髮,精神逐漸萎靡不振,未來充滿無限迷惘,夢想似乎日漸消失,明顯感受到「老」之將至。試圖回憶過去,盡是無法重新的青春時光;試圖遠離老化,可是終究難逃老化的命運,徒增無謂執著罷了。
隨之而來的是「病」,即生病之苦。希望身體一生健康,卻無法實現,明明不想生病,卻又生了病,人生原本就難免有病痛的困擾,在承受病痛的同時,卻發現,一向認為「屬於自己」的身體,卻無法隨心所欲地控制,才驚覺「原來這個身體並非永遠屬於我,只是暫時借用的」。
最後,不得不面臨的是「死」的痛苦;對人類而言,這無疑是最大的痛苦。
儘管,現在是生龍活虎的人,最後仍將面對死亡。為了逃避死亡的恐懼,有人只對世間之事感興趣,消極地沉溺享樂,可惜歲月不饒人,最後終究逐漸邁向死亡。隨著年歲增長,發現週遭朋友,像樹木落葉般逐一凋零。
「生、老、病、死」這四種痛苦,不禁令人衍生一股哲學性的衝動,頻頻自問:「到底事實為何?真理又是什麼?」然而,真正能夠擺脫這個疑惑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
鍛鍊靈魂使它發光
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是一個虛幻的世界。事實上,出生前的那個世界,即死後不久回歸的那個世界,才是生命永恆的真實世界。
活在那個真實世界的朋友們,在同一個時代來到了這個物質世界,暫時寄宿在肉體裡,過著人類的生活。
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來到這個世界,忘記互相切磋琢磨、精進學習,卻過著漫無目標的盲目生活。偉大的聖光於是陸續降臨,有些宿於男性的肉體,有些宿於女性的肉體,努力教化世間的人們,竭力拯救世間的迷途眾生。
被拆毀的世間建築物,會出現於靈界
在靈界當中,也會出現世間的建築物等等。世間幾十年的建築物被拆毀後,有時會以原來的樣子出現在靈界。
拿美術館來做比喻,當時蓋這座美術館的人,以何種心境去打造,以何種態度去營運,或者是展示於美術館當中的藝術作品,是天國性質的,還是地獄性質的……等等,這些條件的總和,便造就了這座美術館的靈性波動。
如果是非常天國性的美術館,當它老舊之後,被重新打造為新的建築物時,原本老舊的建築物,就會完整地出現於波長相當的天國次元中,並且和這美術館波長類似的人們,就會進出於其中。
在原本美術館所展示的畫作,如果是天國性質的畫作,就會原封不動地出現於天國的美術館,這幅畫作的幽體部分會清楚的呈現。
然而,在原本美術館的展示物當中,如果不巧出現了地獄性作品的話,那麼這些作品就不會出現在天國美術館當中了。
另一方面,經營美術館的人,如果心地不良,美術館的作品也盡是些波動不是很好的東西時,當這美術館被拆毀之後,它有時就會出現於地獄界中。
到了這種美術館,可以看到世間的畫作都呈現扭曲狀,並且有許多充滿了醜惡、恐怖的作品。但是對於生前很喜歡欣賞地獄性畫作的人來說,不會感覺那是多奇怪的作品,反而覺得很合自己的胃口。
即便是在世間被稱作是名畫的作品當中,在靈性上也是各有差異,這些畫作到了靈界,會各自出現在適合其波動的地方。
我曾經在法國參觀過全是展示梵谷(Vincent van Gogh)作品的美術館,我到現在還記得當時頭昏昏的感覺。如果僅是看一幅畫還好,但如果全是梵谷作品的畫作,就感覺到進入了某個異常的世界,覺得非常暈眩。梵谷的作品當中,的確有某種異常性。
靈界才是實相,世間世界是虛幻
靈界雖然像是夢中世界一般,但是那裡才是實相。我們必須知道:「靈界才是實際的世界,而世間是虛幻,是夢境般的世界」。理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能瞭解這一點,就可以成為靈界的靈人。
靈界雖然有如夢境,但卻不是夢境,而是永恆持續的世界。世間儘管看起來是具有實體的,其實卻是逐漸崩解的世界,是無法永恆持續的世界。覺悟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事。
因此,佛教所說的「斷執著」是非常重要的教誨。
諸君可能認為世間是實際存在的吧,世間的一切都是實際存有的,只有世間,別無他物。但是,我們必須改變這個想法,把它改成完全相反的想法。
世間的事物是不能持續的,相對於此,靈界的事物是可以持續的。而且靈界的事物是可以任意變幻的,它是「變幻自在的世界,卻是可以持續的」。靈界真的是不可思議的世界。
為何有地獄?
自古以來,人類就有這樣的疑問:「為何有地獄?佛神為何任其存在呢?」若從地獄的角度或從接近地獄的人的角度來看,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以下舉例來說明:如果說靈界整體是共有五十層樓的高樓大廈的話,地獄界只是大樓的地底部分而已;地底大概只有五層樓左右,而地上則有五十層樓。
靈界的構造大體上是這樣的,從靈界全體來看,天上界的部分占了絕對多數,為了達到平衡,允許有少許的「地底」部分存在。
要說為何需要這個地底部分,其實那裡是意味著「不及格」的地方。這就是說,作為佛神之子轉生於世間修行,之後返回靈界,並非每個人都能獲得滿分及格的。靈界並不是一個自由到可以無視一切的地方,畢竟還有失敗、不能獲得認可和不及格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就是地獄。
「要從地獄升上天國,身為佛子、神子,必須達到的最底線是甚麼?正確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這個部分還是存在的。
雖然有了地獄部分的存在,出現了一定的相對性,但可以因此達到磨練的效果。地獄是使人產生反省的心、可以學到「這樣做是錯誤的」的地方。
要升上天上界,必須秉持信仰
天國也有階段層次;這就像升學成績參考的「偏差值」一樣,天國的「偏差值」,以同心圓每五分左右的點數向外展開。天國的「偏差值」代表甚麼呢?在世間,「偏差值」能表示出學生的學力有多高,在靈界則代表每個人的信仰程度。靈界完全是以信仰的「偏差值」展現的多次元世界。
靈界有四次元、五次元、六次元等等許多次元世界,每一個次元世界,大體上都分為三個階層,每個階層內還可繼續劃分出更細的層面;這是根據信仰之基準劃分出來的。
地獄界基本是不具有信仰心的人的世界,地獄靈不信神也不信佛,有些人生前雖然以有宗教心偽裝自己,其實是沒有信仰的偽善者。有些人雖然每個禮拜天都到教堂去,其實完全沒有信仰,只是去做做表面功夫而已;這樣的人有落入地獄的危險。
當人在信仰上出現了錯誤、沒有信仰心,或堅信唯物主義思想的話,就會墮落到地獄去。
要想升上天上界,就必須秉持正確的信仰。所謂信仰,就是相信佛神之心。人是靈性存在,靈界才是真實的世界,世間只是虛幻的世界。如果不相信這些基本的價值觀,就無法進入天國。不具備這信仰的原型,就無法升上天國。
天國中也存在著信仰的不同水平層次。
首先,「相信」是至關重要的;其次,信仰與行動、實踐、實務必須要一體化。不可以只相信就好了,有何作為?是否與信仰一致?這些多是天上界對你評斷的基準,如果及格的分數較高,就可以逐漸往上層世界提升。
[
本帖最后由 阿苏拉 于 2010-6-20 11:52 编辑
]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